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3.在某个季节,小明戴着眼镜从外面回来,刚进家门闻到一股饭菜的香味,这是一种扩散现象;一会儿小明发现自己的眼镜片变得模糊起来了,他走近窗户一看,发现窗户玻璃上也布满了小水珠,小明经过认真思考,认为发生的均是液化(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同时他认识到不打开窗户能(能/不能)用毛巾擦去水珠.

分析 (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这种现象是扩散现象;
(2)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做液化,液化放热.

解答 解:(1)闻到饭菜的香味,是分子运动的结果,即扩散现象;
(2)室内的温度较高,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小明的眼镜片和窗户玻璃,就会凝结成小水珠,附着在上面,这是液化现象;由于是室内的水蒸气液化,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侧,因此不打开窗户就能用毛巾擦去水珠.
故答案为:扩散;液化;能.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生活中分子运动以及物态变化现象的判断,注重了物理和生活的联系,明确物质前后的状态变化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如图所示,是A、B两种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Q与其质量m的关系图,从图中可看出A燃料的热值小于B燃料的热值(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标准大气压下,若一定质量的B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为4.9×106J,其中有60%的热量被质量为10kg、初始温度为38℃的水吸收(c=4.2×l03J/(kg•℃),则水的温度将升高6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4.有两个电路元件A和B,流过元件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B的电阻都保持10Ω不变
B.若将A、B两个元件串联时,当电流为0.2A时,电源的电压为4.5V
C.将A、B并联接在2.5V的电源上时,A、B消耗的总功率为1.125 W
D.若B的额定电压为3V,将AB串联接在的电源上时,当B正常工作时,电路的总功率0.9 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U不变,开关S断开与闭合时,电压表的示数之比是4:9,则电阻R1与R2的阻值之比是(  )
A.4:9B.9:4C.4:5D.5: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8.如图,电源两端电压保持12V不变,小灯泡L上标有“6V  3W”字样,滑动变阻器最大电阻值R=60Ω.不考虑灯丝电阻随温度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S断开时,电压表示数为12V
B.S闭合后,小灯泡L的最小实际电功率为0.5W
C.小灯泡L正常发光时,变阻器R消耗的电功率为3W
D.小灯泡灯丝电阻为18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如图,电阻R1和R2的电阻值分别为10Ω和30Ω.当开关闭合时,电压表V1的示数为2V.求:
(1)电压表V2的示数;
(2)电阻R1消耗的电功率;
(3)1min内通过R2的电流产生的热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如图甲所示,是某型号电压力锅简化的工作电路图.R0是阻值为484Ω的保温电阻,R1是规格为“220V 800W”的主加热电阻,R2是副加热电阻.电压力锅煮饭分为“加热升压→保压→保温”三个阶段,通过如图乙所示的锅内工作压强与时间“(P-t)”关系图象可了解其工作过程:接通电源,启动智能控制开关S,S自动接到a,同时S1自动闭合,电压力锅进入加热升压状态;当锅内工作压强达80kPa时,S1自动断开,进入保压状态,当锅内工作压强降至60kPa时,S1又会自动闭合;当保压状态结束,饭就熟了,S自动接到b,进入保温状态.电压力锅煮饭时,在正常加热升压和保压状态共耗电0.25kW•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压力锅是对大气压强的应用
B.当锅内工作压强为40kPa时,电压力锅处于升压状态
C.电压力锅煮饭时,在正常加热升压和保压状态R1的工作时间是18min
D.电压力锅正常工作时的最大电流是5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R1=10Ω,R2=20Ω.当开关S闭合时,电流表示数是0.5A,电压表示数是10V;当开关S断开时,电流表示数不变(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在实际生活中常常会出现如下现象,当你倒了一杯开水盖上盖子之后,若让开水冷一段时间再去拧茶杯盖子,发现茶杯盖很难拧开.这时你会用很大的力握住瓶盖拧,或找一块手帕包住再拧,这两种做法的目的分别是:
(1)增大压力增大摩擦(2)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