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4.某人来到两座山崖之间,他喊了一声,经1s他听到一声回声,又过了1s,他听到第二声回声,则这个人离最近山崖有少米?两座山崖的距离有多少米?

分析 因为人听到两次回声,第一次回声是较近的山崖反射回来听到的,第二次回声是较远的山崖反射回来听到的,由速度的变形公式s=vt求出人到两山崖的距离;人到两山崖的距离之和为两座山崖间的距离.

解答 解:声音传播到较近山崖的时间t1=$\frac{1s}{2}$=0.5s,
由v=$\frac{s}{t}$可得,人到较近山崖的距离s1=vt1=340m/s×0.5s=170m;
声音传到较远山崖的时间t2=$\frac{1s+1s}{2}$=1s,
人到较远山崖的距离s2=vt2=340m/s×1s=340m;
两座山崖间的距离s=s1+s2=170m+340m=510m
答:这个人离最近山崖有170m;两座山崖的距离有510m.

点评 熟练应用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是解题的关键,求出声音传到山崖的时间是本题的易错点,也是本题的难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如图所示,是小慧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活动中的实验过程.

(1)实验中要让小车每次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这样做是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初速度.
(2)实验中通过观察、比较小车在不同表面上运动的距离,可知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小车滑行的距离越远.
(3)由此可推论: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同时也能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一个2Ω电阻和一个3Ω电阻串联,两电阻的电功率之比为2:3;两电阻并联时电压之比1:1,相同时间内产生的电热之比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要使人的眼睛看到物体,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
A.物体一定是光源B.必须有光线射入人眼
C.物体和眼睛在一条直线上D.必须在白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飞船的表面涂了一层遇热变成气体的固体物质,飞船在太空中运行后返回地球时,这种物质的物态变化过程叫做升华.在这个过程中,由于飞船跟大气的摩擦而产生的大量的热被这种固体状态变化时吸收(选填“产生”或“吸收”),从而使飞船体的温度不致升得太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某同学为了探究温度升高时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做了如下实验:在四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煤油,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水和煤油,如表是他实验数据记录,根据表中的数据记录的分析和推理,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烧杯号液体质量(克)初温(℃)末温(℃)加热时间(分)
120020288
210020284
3煤油20020284
4煤油20020142
(1)比较1、2记录,得出的结论是:同种物质的物体,升高相同的温度,质量大的吸收的热量多;
(2)比较3、4记录,得出的结论是:同种物质的质量相等的物体,升高温度多的吸收热量多;
(3)比较1、3记录,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物质,质量相等,升高温度相同,吸收热量一般不同.
(4)综合上述结论,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种类、物体的质量、温度的变化量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实施人工降雨时,通过飞机或其他运载工具向云层中播撒干冰,干冰升华吸热,使云层中冰晶增多、增大,冰晶大到一定程度就下落.寒冷的冬天屋顶上、草地上结了一层霜,这属于凝华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用公式表示):v=$\frac{s}{t}$.
(2)实验中使用的斜面的坡度较小,(填“较小”或“较大”)其目的是:让小车下滑的时间长(长、短)一些,这样能减小时间测量的误差.
(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 偏大(填“大”或“小”);可以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变速(匀速/变速)直线运动
(4)若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则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AB=0.15m/s.
(5)小车下滑过程中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AC=0.18 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1)图1中被测物体的长度为2.83 cm
(2)图2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1.4N.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