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5.2012年6月27日,中国载人深潜器“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最大下潜深度达7062米,再创中国载人深潜记录(如图).(取海水的密度ρ海水=1.0×103kg/m3,g=10N/kg )
(1)若“蛟龙”号下潜到7000m深度,它将受到海水的压强是多少帕斯卡?
(2)在7000m的深度,“蛟龙号”上面积为50cm2的观测窗口受到海水的压力是多少牛顿?
(3)“蛟龙号”潜水器在下潜过程中,排开水的体积约为22米3,则潜水器受到的浮力为多少牛?
(4)深海潜水器“蛟龙号”是采用抛弃压载铁的办法实现上浮的.若“蛟龙号”潜水器和潜航员的质量约为2.23×104kg,要实现上浮至少要抛弃多少kg压载铁?

分析 (1)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gh计算海水的压强;
(2)根据公式F=pS来计算观测窗口受到海水的压力;
(3)根据FgV来计算浮力的大小;
(4)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物体要上浮,浮力应大于重力,根据至少浮力与重力相等来计算抛弃物体的质量.

解答 解:(1)受到海水的压强:p=ρ海水gh=1.0×103kg/m3×10N/kg×7000m=7×107Pa.
(2)海水对该观测窗的压力:F=pS=7×107Pa×5×10-3m2=3.5×105N
(3)“蛟龙号”潜水器受到的浮力:F=G海水gV=1.0×103kg/m3×10N/kg×22m3=2.2×105N;
(4)“蛟龙号”受到的重力:G=mg=2.23×104kg×10N/kg=2.23×105N
要实现上浮至少要抛弃的压载铁重:G1=G-F=2.23×105N-2.2×105N=3×103N
要抛弃的压载铁质量m1=$\frac{{G}_{1}}{g}$=$\frac{3×1{0}^{3}N}{10N/kg}$=300kg.
答:(1)“蛟龙”号下潜到7000m深度受到海水的压强是7×107Pa;
(2)观测窗口受到海水的压力是3.5×105N;
(3)潜水器受到的浮力为2.2×105N;
(4)要实现上浮至少要抛弃300kg压载铁.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阿基米德原理、液体压强、物体浮沉条件的综合运用,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选择正确的计算公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1)请在图1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灯和开关、插座分别接入电路.
(2)如图2所示,电阻箱的示数为672Ω.
(3)小岩利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过程中,与小灯泡并联的电压表的示数如图3甲所示,与小灯泡串联的电流表的示数如图3乙所示,则电压表的示数为2V,电流表的示数为0.3A.
(4)两个相同的锥形瓶中装有等量的煤油,内插两支相同的温度计.闭合电源开关一段时间后,乙温度计的示数如图4所示,此时乙的示数为52℃,这个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电热与电阻的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王成在竖立的玻璃板前20cm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蜡烛高12cm,烛焰高4cm,发现在玻璃板的后面出现蜡烛的像.

(1)然后他再取一段同样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直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A蜡烛的烛焰像高4cm;
(2)将A蜡烛以5cm/s的速度匀速远离玻璃板2s,B蜡烛与A蜡烛相距60cm才可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
(3)如图乙,是某同学在镜中看见的电子手表的示数,当时的实际时间是12:05;
(4)如图丙是他们经过实验后在纸上留下的实验记录,他们根据实验记录得出结论:物和像到镜的距离相等.你认为合理吗?为什么?不合理,实验次数太少,结论具有偶然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有时说某一个人的嗓门很大,实质是说这个人的声音的响度.有时说某一个歌唱家唱得很高,实质是说歌唱家发声的音调.说某人因为感冒,声音都变得听不出是谁了,实际上就是这个人因为感冒引起说话音色发生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易疲劳的距离,叫做明视距离,约为25cm;根据近视眼的结构,近视眼的明视距离比正常眼的明视距离小(选填“大”、“小”或“相等”).矫正近视眼的视力,可以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合适的凹透镜,就能使远处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如图所示的电路,当开关全部同时闭合时,该电路是一个典型的并联(选填“串联”“并联”或“混连”)电路.若电路中每一个电阻的阻值为R,欲使电路总电阻为R,则开关S1和S2的闭合状况应该是闭合开关S1、断开S2或断开开关S1、闭合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1)如图1所示是甲、乙两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图象,根据该图象,可以知道:甲物体速度比乙物体速度大,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2)某辆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速度计如图2所示,此时汽车的速度为90km/h.
(3)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利用小桌、砝码、泡沫塑料等器材设计了如图3所示的甲、乙、丙三个实验,则在实验中,小明同学通过观察泡沫塑料凹陷程度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如图所示中乙和丙两个实验是用来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是否有关;甲和乙两个实验是用来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是否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现象中,物体的动能和势能都发生变化的是(  )
A.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降B.从山上加速滚落的石头
C.匀速上坡的汽车D.在水平轨道上加速行驶的列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对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的实验可演示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现象
B.乙图中的实验说明了利用磁场可以产生电流
C.丙图中的实验可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的关系
D.丁图中的测电笔笔尖接触的是家庭电路中的火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