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5.如图,一个深H=40cm底面积为S=0.12m2的平底圆柱形容器,底部有一个边长a=10cm,质量m=600g的正方体木块.
(1)木块对容器底部产生的压强.
(2)现向容器中缓缓加入某液体到容器装满,木块慢慢匀速上升h=32.5cm高度后静止在液面上.求:①加入液体过程中浮力对木块做的功.②容器装满液体时,液体对容器底部产生的压力.

分析 (1)先根据边长求出正方体的底面积,然后根据水平面上静止的物体压力等于重力可知压力的大小,再利用p=$\frac{F}{S}$求出木块对容器底部产生的压强;
(2)①先确定木块上升过程中的状态,然后根据物体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可求出浮力的大小,再利用W=Fs求出浮力做的功;
②先根据正方体静止时的深度以及容器的深度求出排开液体的体积,然后根据木块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并结合阿基米德原理求出液体的密度,再根据p=ρgh求出容器底受到的压强,最后利用F=pS求出液体对容器底部产生的压力.

解答 解:(1)已知正方体的边长:a=10cm=0.1m,则正方体的底面积:
S′=a2=0.1m×0.1m=0.01m2
正方体的重力:
G=mg=600×10-3kg×10N/kg=6N;
木块对容器底部产生的压强:
p=$\frac{F}{S′}$=$\frac{G}{S′}$=$\frac{6N}{0.01{m}^{2}}$=600Pa;
(2)①因为正方体缓慢匀速上升,所以正方体受平衡力作用,即F=G=6N;
浮力做的功:
W=Fh═6N×32.5×10-2m=1.95J;
②因为正方体缓慢匀速上升高h=32.5cm后静止在液面上,所以正方体漂浮在液面上,则浮力等于重力,即F=G=6N;
排开液体的体积:
V=S′(H-h)=0.01m2×(40-32.5)×10-2m=0.00075m3
由FgV可得:
ρ=$\frac{{F}_{浮}}{ρ{V}_{排}}$=$\frac{6N}{10N/kg×0.00075{m}^{3}}$=0.8×103kg/m3
容器底受到的压强:
p′=ρgH=0.8×103kg/m3×10N/kg×40×10-2m=3200Pa;
容器底受到的压力:
F′=p′S=3200Pa×0.12m2=384N.
答:(1)木块对容器底部产生的压强为600Pa;
(2)①浮力对木块做的功为1.95J;
②某液体对容器底部产生的压力384N.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了压强的计算、重力与压力的关系、功的计算以及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物体匀速上升时所处的状态,以及物体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的应用,涉及的内容较多,具有一定的难度.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刚刚学习完有关浮力的知识,小将同学通过网络解到“远征号”潜水艇在东海执行任务时是潜行在海水中,执行完任务回到长江后又会浮出水面,小将同学想: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应满足什么条件呢?于是,他找来如图1所示器材,进行了如下探究:
(1)探究物体上浮的条件
A.在量筒中注入适量水,读出量筒中水的体积V1
B.将适量小螺丝钉放入塑料瓶中,旋紧瓶盖,放入水中,使塑料瓶能够漂浮在水面上,读出此时水面刻度V2
C.取出塑料瓶,擦干净水,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塑料瓶和小螺丝钉的总重力G;
D.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求得塑料瓶受到的浮力Fg(V2-V1)(用已知的物理量和直接测量的物理量表示).
E.分析比较浮力和重力的大小关系即可得出物体上浮的条件.
(2)探究物体下沉的条件
A.取出塑料瓶,向塑料瓶中继续添加小螺丝钉,直至旋紧瓶盖放入水中后,可观察到塑料瓶下沉;
B.取出塑料瓶,用抹布擦干净水,将其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如图2(a)所示,测出其重力G为2.4N;
C.将塑料瓶浸没水中,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2(b)所示,则塑料瓶受到的浮力F为0.6N;
D.分析比较数据可得出物体下沉的条件是F<G.

探究讨论:①小塑料瓶本身就能浮在水面,而小明在探究物体上浮条件时,却向塑料瓶中放入了适量的小螺丝钉,他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增大小塑料瓶的重力以减小误差,进一步比较浮力和重力的大小.
②小将在探究物体上浮的条件时存在的问题是没有将小塑料瓶浸没在水中再放手,观察塑料瓶的浮沉情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回顾实验和探究:(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
(1)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规律
实验器材电源、导线、开关、两个小灯泡、电压表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连接图1,分3次把电压表接入BC、AB、AC,分别测出L1、L2两端电压和总电压.分析得出结论一.连接图2,用电压表分别测出LIL2电源两端电压.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二.


注意事项
(1)在连接实物电路过程中,开关应该断开,这是为了防止短路现象的出现
(2)小红将电路正确连接之后,刚用开关“试触”就发现电压表的指针迅速向左边偏转,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可能是电流表量程太小或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没有滑到阻值最大处.
实验表格
电压表位置BCABAC
电压/V11.82.8
电压表位置LI两端L2两端电源两端
电压/V2.82.82.8


实验结论
一:在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公式U=U1+U2
二: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
公式U=U1=U2
(2)探究导体的电阻跟哪些因素有关






序号材料长度横截面积
1炭钢合金丝LS
2镍铬合金丝LS
3镍铬合金丝L2S
4镍铬合金丝2LS
步骤用如图所示电路,在A、B两点之间依次接入不同型号的合金丝,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和电流表示数.
现象
方法
灯泡越暗,电流表示数越小,说明接入电路中合金丝的电阻越大.这种显示电阻大小的方法是转换法.析表格数据的过程中,应用了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问题①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横截面积的关系,应选择序号为2和3两根电阻丝来探究,结论是:在材料和长度一定时,横截面积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小.
②选择序号为2、4的两根电阻丝可以研究导体电阻大小与材料的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3.小明用天平、细绳、烧杯和水测定某工艺品(实心)的密度.
③实验过程如下:
①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是,指针在分度盘的位置如图1所示,接下来,应该将平衡螺母向左调,使横梁平衡.若在称量过程中出现了如甲1所示的情况,这时应该减小(填“增加”或“减小”)砝码.
②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200g.
③用绳将工艺品拴好并浸没在水中(如图2所示),在右盘中增加砝码并移动游码,当天平平衡后,得出质量为208g,则工艺品的体积为8cm3
④从烧杯中取出工艺品,用天平测量其质量,当天平平衡后,右盘中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2所示,工艺品的质量为64g.
⑤工艺品的密度为ρ=8×103kg/m3
(2)小明测量的工艺品密度比真实值偏大(选填“偏大”或“偏小”),是由于测质量时工艺品表面有水.
(3)被测工艺品是由表中的某种金属制成的.这种金属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制造机器的外壳和底座(举一例)
物质
密度/g•cm-319.311.38.97.92.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实验前应先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发现杠杆左端偏高,则可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调节.
(2)实验中,用如图所示的方式悬挂钩码,杠杆也能水平位置平衡(杠杆上每格等距),但老师却往往提醒大家不要采用这种方式.这主要是因为该种方式D
A.一个人无法独立操作  B.需要使用太多的钩码
C.力臂与杠杆不重合    D.力和力臂数目过多
(3)在图中,不改变支点O右侧所挂的两个钩码及其位置,保持左侧第2格的钩码不动,将左侧另外两个钩码改挂到它的下方,杠杆仍可以水平平衡.
(4)某同学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后,得到的数据为F1=6N、l1=20cm、F2=4N和l2=30cm,该同学根据这些数据能否得出探究结论?不能,理由是:一次实验获得的数据有偶然性,不能反映普遍规律.
(5)使杠杆在倾斜一定角度的位置做实验,也能得出杠杆平衡条件.这种实验方案与杠杆在水平位置做实验的方案相比较,你认为哪种实验方案好并说明理由.水平位置方案好,理由是便于测量力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用网球拍击球时,如果以球为研究对象,施力物体是球拍,受力物体是球.球被击打出去,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小明在学校进行体育百米测验中跑完全程用了 16.25s,测得他在前50m的平均速度是 5m/s,后50m的平均速度是8m/s,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5m/sB.6.2m/sC.6.5m/sD.8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如图所示,动物们都赶去参加动物晚会,蜗牛看到乌龟驮着小蚂蚁超过了自己,关心的嘱咐小蚂蚁要抓稳了…以乌龟为参照物,小蚂蚁是静止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如图所示,我国万米级载人深潜器的科考母船“张謇”号于2016年3月成功下水,这为构建中国全海深的“深渊科学技术流动实验室”奠定了基础.“张謇”号满载时的排水量为4800t,则它满载时所受的浮力是4.8×107N.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