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7.在“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中:
(1)小明的实验方案:用天平和量筒测密度.
①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0刻度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使天平横梁平衡.
②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30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则盐水的质量是33g,再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盐水的密度为1.1×103kg/m3
(2)小聪同学在实验中先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倒入盐水后测出其总质量m2,在将盐水倒入量筒的过程中,发现由于盐水较多,无法全部倒完,小聪经过思考后,读出此时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又加了一个步骤,顺利测出了盐水的密度,你认为增加的步骤是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m3,请帮小聪写出计算盐水密度的表达式ρ=$\frac{{m}_{2}-{m}_{3}}{V}$.
(3)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对两位同学的实验展开了讨论,认为小明(填“小明”或“小聪”)的实验误差较大,会导致测得的盐水密度偏大(填“大”或“小”).

分析 (1)①测量前调节天平平衡时,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0刻度线处,平衡螺母应向指针偏离的相反方向调节;
②根据图甲读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等于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显示数值,从而得到盐水质量;读出盐水体积,由ρ=计算盐水密度;
(2)倒入盐水后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与剩余盐水和烧杯总质量差就是倒入量筒中盐水质量,由此分析解答;
(3)将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时,烧杯中会有残留,因此,会造成体积的测量结果偏小,这样也就影响了密度的测量结果.

解答 解:
(1)①测量前调节天平平衡时,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0刻度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使天平横梁平衡.
②由图甲,标尺的分度值为0.2g,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60g+3g=63g,所以烧杯中盐水质量m=m-m=63g=30g=33g;
由图乙,量筒的分度值为1ml,盐水体积V=30ml=30cm3
所以盐水密度:
ρ═$\frac{33g}{30c{m}^{3}}$=1.1g/cm3=1.1×103kg/m3
(2)倒入盐水后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与剩余盐水和烧杯总质量差就是倒入量筒中盐水质量,
所以增加的步骤为:用天平测出剩余盐水和烧杯总质量m3
即倒入量筒中盐水质量m=m2-m3
所以盐水密度的表达式ρ═$\frac{{m}_{2}-{m}_{3}}{V}$.
(3)因为将盐水从烧杯倒入量筒时不可能完全倒干净,所以体积的测量结果会偏小,而质量的测量是准确的,根据ρ=可知,此密度的测量结果比真实值偏大,可见小明的实验误差较大.
故答案为:(1)①右;②33;1.1×103
(2)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m3;$\frac{{m}_{2}-{m}_{3}}{V}$;
(3)小明;大.

点评 本题考查了液体密度的测量,本实验中由于把盐水从量筒向烧杯里面倒的时候,倒不完,使得质量测量值偏小、从而使得密度的测量值偏小.正确的顺序应该是:先测量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再将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体积),再测量剩余盐水和烧杯的质量,求出量筒内盐水的质量,最后利用密度公式求解.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1.龙舟运动是深受顺德人喜爱的一项传统文化活动,如图所示是某次龙舟比赛的情景,问:

(1)站在龙头的鼓手击鼓呐喊,指挥运动员奋力向前,若鼓锤对鼓面的垂直作用力为50N,两者的接触面积为5cm2时,大鼓能产生90dB的鼓声,则鼓锤对鼓面的压强为多大?
(2)龙舟在前进中,底部最深处离水面40cm,则龙舟底部受到水的最大压强是多少?
(3)比赛结束后,龙舟静止在水面上,若龙舟所有物品及运动员的总质量为1.5t,则龙舟排开水的体积是多少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调整实验器材,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把点燃的蜡烛由图示位置移至光具座的14cm刻度处时,需将光屏向左(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个成像规律工作的. 
(2)完成实验后,继续模拟远视眼的缺陷;给透镜戴上远视眼镜,调节光屏位置,是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取下远视眼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为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远离(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实验装置正确安装并调节后,小明同学某次实验情景如图所示,此时她在光屏上恰好能看到了烛焰清晰的像.生活中的照相机(选填“放大镜”、“照相机”或“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2)实验过程中,如果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光屏上的像D.
A.只出现烛焰像的上半部分
B.只出现烛焰像下半部分
C.出现烛焰完整的像,但像变小了
D.像仍然是完整的,且大小不变,只是变暗了
(3)实验中,小建发现不论成虚像还是实像时,从左边看透镜,都能看到一个缩小的像,你认为该像是光在透镜上发生反射形成的.(填反射或折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2.某小组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
(1)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在组装过程中需要先调整的是B(选填“A”或“B”)部分.
(2)当水温升高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直到水沸腾后几分钟为止,记录的数据如表:
 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0 92 94 96 98 98 98 98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98℃.水沸腾时需要吸热,水沸腾时的温度特点是保持不变.
(3)水沸腾时烧杯上方出现了大量“白气”,“白气”形成的物态变化是液化.
(4)某组同学在相同条件下,用不同质量的水进行两次实验得到如图乙所示的温度--时间图象,根据图象可知,质量较大的是b(选填“a”或“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小红在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的实验时,由于没有找到自己需要的电压表,于是她选择了以下器材:电流表、电源(电压恒为6V)、开关两个,滑动变阻器(50Ω  1A)一个,导线若干,在没有电压表的情况下也完成了实验,已知小灯泡的额定电流为0.3A,灯丝阻值在10Ω〜15Ω之间;小红设计了图甲电路图并进行了如下操作

(1)按照电路图,补充完整实物电路;
(2)只闭合开关S1,移动滑片P,便电流表的示数为0.3A.
(3)再闭合开关S2,滑片P位置不动(填“动”或“不动”),此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电流I为0.5A;
(4)小灯泡的额定功率:p=0.72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9.小楠同学想测量一个定值电阻的阻值.

(1)如图甲是小楠设计的实验电路,请你依图甲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在图乙中将没有连接完的实物电路补充完整,并要求滑动变阻器向左移动时电流表示数变大.
(2)连接好电路后,小楠进行了实验,但是由于小楠同学的疏忽,做完实验后才发现,把测量的电流值都写在草稿纸上而忘了填入记录表格中.请你帮助小楠同学把记录在图丙草稿纸上的电流值填入表中.
实验次数123
电压U/V1.01.82.5
电流I/A
(3)完成上述实验后,小楠同学想用原电路测量一个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的电阻.小楠同学用灯泡替换了电阻,闭合开关后,调节滑动变阻器,测得五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电压表读数/V电流表读数/A灯泡电阻/Ω灯泡电阻的平均值/Ω
10.50.163.13R=$\frac{3.13+5.00+5.56+6.25+7.35}{5}$=5.46
21.00.205.00
31.50.275.56
42.00.326.25
52.50.347.35
a.根据上述表格,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0.85W.
b.你认为她的表格设计合理吗?为什么?不合理;灯泡在不同电压下阻值不同,求灯泡电阻的平均值没有意义;
c.根据上述实验数据,小楠画出小灯泡的电流随其两端电压变化的关系曲线,如图丁,由图丁可知灯泡电阻的变化规律是灯泡的电阻随着电压的增大而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6.在“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中,电源电压6V,小灯泡L的额定电压是2.5V,电阻大约l0Ω,可供选用的滑动变阻器R1和R2的最大阻值分别为10Ω、50Ω,实验电路如图13甲所示.
(1)电流表应选用量程为0~0.6A,应该选用的滑动变阻器是R2(填“R1”或“R2”).
(2)电路正确连接后,闭合开关,发现小灯泡不亮,但电流表有示数,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C
A.更换小灯泡                       B.检查电路是否断路
C.向左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             D.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
(3)如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成的U-I图象.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可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0.5W,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是12.5Ω.

(4)若继续移动滑片时,小灯泡突然熄灭,电流表示数变为0,而电压表有示数,那么发生的故障是小灯泡断路.
(5)排除故障后,有同学认为该实验还可以用来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你认为这种说法错误(选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7.如表是在“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记录的部分测量结果(每个钩码质量为50g,g=10N/kg)
实验次数动力F1/N动力臂L1/cm阻力F2/N阻力臂L2/cm
10.5814
2261.58
(1)请在空格中填入适当的值.
(2)如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若把两边的钩码位置各向外移动一格,释放后观察到的现象是杠杆顺时针转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