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对声音的感觉有一定频率范围,大约每秒钟振动20次到20000次范围内,在此范围内能听到声音的条件是( )
A. 只要有发声器——声源就可以
B. 必须具有声源和空气
C. 必须有声源和传播声音的介质
D. 只要有发声物和传播介质,人在任何位置都可以听到声音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练习:4.5光的色散同步练习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在深盘中盛上一些水,盘边斜放一个平面镜,使太阳光照射到平面镜上,并反射到白色的硬纸板上,就能够观察光的色散现象,究其原因,这是( )
A. 光的镜面反射现象 B. 光的漫反射现象
C. 光的折射现象 D. 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 第1节 光的直线传播同步练习 题型:作图题
图示,L是一块上有两个小孔的挡板,在挡板的右方有一个点光源S,AB、CD是从小孔中射过来的两条光线,请你利用学过的知识确定出光源S的位置,并画图说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人教版八年级 第二章《声现象》单元同步测试卷 题型:简答题
用录音机录下一段自己朗读课文的声音,和同学一起听听这段录音。你认为录来的声音和自己的声音一样吗?别的同学认为一样吗?想想看,这是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人教版八年级 第二章《声现象》单元同步测试卷 题型:填空题
向一个暖水瓶里灌水,注意听暖水瓶里空气柱发出的声音,实验证明,随着空气柱由长变短,空气柱发出的音调越来越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人教版八年级 第二章《声现象》单元同步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唐朝诗人李益有一首诗叫《喜见外弟又言别》,其中描写道:“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从“问姓”中想起初见的“旧容”,可见声音中有一种特性让诗人唤起了十年前的记忆,这种特征是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振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8-2019学年度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练习:2.1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题型:实验题
如图所示,在教室里,小明敲响乙音叉时,与甲音叉的叉股接触的乒乓球会被多次弹开,这一现象既可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________,也能说明声音可以在________中传播;若在月球表面上进行此实验,则________(选填“还能”或“不能”)观察到上述现象,这是因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卷 题型:实验题
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把石棉网垫在烧杯下,并将试管放在水中加热,是为了使固体粉末受热________(选填“均匀”或“不均匀”)。
(2)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插入固体粉末中,不要碰到试管底或________。若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温度计的读数为________℃。
(3)下表是实验中记录的数据,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该物质是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4)能反映上述固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是图丙中的________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练习:第三章 第4节 升华和凝华] 题型:单选题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稀”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