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在学完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小滨选择了一块焦距未知的凸透镜,对凸透镜成像特点作了进一步探究.

(1)为了测量凸透镜焦距,他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射向该透镜,调节光屏位置直到光屏上得到一个             的光斑.图(1)是调整完成的状态,该透镜焦距f=      cm;

(2)小滨按照图(2)装好实验器材,只移动透镜的情况下,无论怎样调节都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由此,他猜想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

(3)当蜡烛在光具座A处时,光屏在B处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如图(3)所示,现将蜡烛由A处向左移动s到C处,为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他应将光屏向     移动(选填“左”或“右”),移动距离s′     s(选填“<”或“>”);这次成的             实像(填像的特点).


(1)最小最亮  10  (2)蜡烛和光屏间的距离较小 (3)左   >    倒立放大

【解析】

试题分析:(1)我们知道,让一束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照射时,在其后光线会聚于一点,该点到透镜的距离即为凸透镜的焦距,而这一点就是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再由图1可知,这段距离为10cm,故凸透镜的焦距就是10cm;

(2)在图2中,蜡烛与光屏间的距离是35cm,我们知道,凸透镜成像时,像与物的最短距离是4f=40cm,且是物体在凸透镜的2倍焦距时的成像情景,故现在不能在光屏上呈现像的原因是蜡烛和光屏间的距离较小。

(3)由于A点处于凸透镜的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故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如果蜡烛像左移动到C点时,物距增大,则像距减小,故光屏应向左移动,此时物距在没有大于2倍焦距时,物距的增量大于s小于像距的增量s′,即s′>s

考点:凸透镜成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法国科学家哈罗彻与美国科学家温兰德因致力于研究“原子分子和光物理”,获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下列关于“原子和分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等微小微粒构成的

B.分子在不停息地运动

C.分子之间紧密排列,分子间没有空隙

D.分子肉眼不可见,但可以借助宏观现象感知分子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将一带电的有机玻璃棒靠近带正电的泡沫塑料小球时,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由此可知:有机玻璃棒带______________电,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右图是某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图像,下列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A.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50℃ B.在AB段物质处于固态

C.在BC段物质内能不变 D.在CD段物质处于液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图是某居民家中的部分电路,开始时各部分工作正常。将电饭煲的插头插入三孔插座后,正在烧水的电热壶突然不能工作,但电灯仍正常工作。拔出电饭煲的插头,电热壶仍不能工作。把测电笔分别插入插座的左、右插孔,氖管均能发光。若电路中仅有一处故障,则

A. 电热壶所在电路的B、D两点间断路 B. 插座的接地线断路

C. 插座左、右插孔短路 D. 电路的C、D两点间导线断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画出物体受摩擦力的示意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关于“海陆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海风发生在白天,由于陆地升温快,海水升温慢,空气由大海吹响陆地;

  B.陆风发生在白天,由于陆地升温较快,海水升温慢,空气由陆地吹响大海;

  C.海风发生在夜晚,由于陆地降温较快,海水降温较慢,空气由陆地吹响大海;

  D.陆风发生在夜晚,由于陆地降温较快,海水降温较慢,空气由大海吹响陆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在农村常有家庭挖井取水。小明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提土,他用20s的时间把重为120N的土从井中匀速提升5m,拉力做的功W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不计绳重和摩擦,求:

  (1)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动滑轮的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如图3所示,艾溪湖大桥在艾溪湖中的“倒影”是由光的    所形成的像,这些“倒影”看起来比桥本身“暗”一些,主要是因为桥的光射到水面时,有一部分发生    进入了水中;拍摄该照片的照相机镜头相当于    透镜,这种透镜对光线具有      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