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7.在“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所用装置如图所示.
(1)安装好实验器材后,记下钩码和拴住弹簧测力计的线端原先的位置,然后匀速向上提起弹簧测力计,读出弹簧测力计,测出钩码拴住弹簧测力计的线端上移的距离.
(2)某同学正确测得钩码上升的高度为O.2m,钩码重1.5N,其他被测和计算的数据如下表:
拉力F/N拉弹簧秤的线端提升的距离s/m有用功W/J总功W/J
O.6O.40.3O.24
上表中肯定错误的数据是0.4和0.24,更正后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3.3%.
(3)若不考虑摩擦,用上述装置提起重15N的钩码,机械效率为η1,;提起重3N的钩码,机械效率为η2.则η1小于η2.(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分析 (1)用滑轮组竖直提起物体时,拉力要竖直向上或竖直向下匀速直线运动.要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要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重力和拉力、刻度尺测量物体上升的距离和绳端移动的距离.
(2)根据三段绳子承担物重,可判断拉力移动距离与钩码上升高度的关系,利用W=Fs可求出总功,这样就可以对照发现表格中的错误;根据η=$\frac{{W}_{有}}{{W}_{总}}$计算机械效率;
(3)对于同一滑轮组来讲,增大了钩码的重,相当于增加了有用功,这样可提高机械效率.

解答 解:
(1)实验中用滑轮组拉动物体上升时,绳端要竖直向上匀速直线拉动,匀速直线拉动时要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绳端的拉力.
(2)由图可知,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n=3,
根据滑轮组的特点拉弹簧测力计的线端通过的距离s=3h=3×0.2m=0.6m;
有用功W=Gh=1.5N×0.2m=0.3J;
总功W=Fs=0.6N×0.6m=0.36J.因此可知,表中的数据中0.4和0.24是错误的;
更正后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frac{{W}_{有}}{{W}_{总}}$×100%=$\frac{0.3J}{0.36J}$×100%≈83.3%;
(3)因为同一滑轮组提升的物体越重,其机械效率越大,所以η1<η2
故答案为:
(1)匀速;弹簧测力计;
(2)0.4;0.24;83.3%;
(3)小于.

点评 实验中明确绕线方法,并根据绕线方法确定距离的关系,是本题的关键.明确绕线后,再通过分析和计算,即可对数据做出相应的判断.通过此题我们还应明确一点,就是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它提升的物重有关,物重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如图所示,某汽车的质量为1.6t,每个轮子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是0.02m2,在高速公路上以100 km/h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求:
(1)轿车所受的重力;(g=10N/kg)
(2)汽车空载静止时,地面受到的压强;
(3)请你解释:汽车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时,为什么车身有点向上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物体A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时,对桌面的压强为p1;现将物体A悬挂在轻质杠杆的C端,当在D端悬挂物体B时,杠杆水平平衡,如图所示,此时物体A对桌面的压强为p2.已知:OD=2OC,p1:p2=3:1.物体A、B的密度分别为ρA和ρB,物体A、B的体积分别为VA和VB,且VA=2VB.物体B的质量为0.5kg.g取10N/kg,两个物体的密度ρA:ρB=3:2,用2.5N的力竖直向下拉物体B,物体A恰能离开桌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如图所示,是用来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装置:
(1)实验时要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
(2)若钩码总重6N,将其拉升10cm,则有用功为0.6J,弹簧测力计需向上移动30cm.
(3)实验结束后,在全班交流实验结果时,老师提出:如果各组所用滑轮和串绕绳子的方式不变,改变其它因素,是否会影响它的机械效率呢?大家积极思考,提出了各种猜想,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种:
猜想1可能与匀速提升的速度大小有关;
猜想2可能与被提升的钩码重有关;
猜想3可能与匀速提升的速度大小和被提升的钩码重都有关;
猜想4可能与钩码被提升的高度有关.
小红和小华分别根据各自的猜想进行了探究,实验记录如表:
①请帮助完成小华表中的一项计算,并填入表格中;
②请根据她俩的实验记录.分别写出探究结果.
小红的实验记录:
钩码重(N)绳端拉力(N)机械效率
较小提升速度42.163.5%
较大提升速度42.163.5%
小华的实验记录:
钩码重(N)绳端拉力(N)机械效率
大致相同的提升速度42.163.5%
83.0
小红的探究结果是:同一滑轮组提起相同钩码时,机械效率与提起钩码的速度无关
小华的探究结果是:同一滑轮组提起钩码越重,机械效率越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北京时间2012年10月15日,奥地利著名极限运动员鲍姆加特纳从距地面高度约39km的氦气球携带的太空舱上跳下,并成功着陆(如图),创造了人类搭乘气球抵达的最高高度和自由落体时速(1173km/h)两项世界纪录.
(1)氦气球能携带太空舱升空是因为氦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填“大”或“小”).
(2)为安全着陆,在降落到地面前,鲍姆加特纳通过增大阻力(填“增大阻力”或“减小重力”)达到减小降落速度的目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如图所示,有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盛有体积相同的水和酒精,但没有标签,小宇采用闻气味的方法判断出无气味的是水.小慧则采用压强计进行探究:
(1)若压强计的气密性很差,用手指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变化小(选填“大”或“小”).小慧把调节好的压强计放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该相平.
(2)小慧把金属盒分别浸入到两种液体中如图甲、乙所示,发现图甲中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小,认为甲烧杯中盛的是酒精.他的结论是不可靠的,因为没有控制金属盒在液体中的深度相同.
(3)小慧发现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离液面的距离越深,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就越大,表示液体的压强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某学习小组用刻度尺与停表记录一辆遥控小车的运动情况,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路程与时间图象.根据图象回答以下问题.
(1)小车在前2s内的速度为多少m/s,小车在第5s时的情况是怎样的?
(2)小车车速最快是哪个时段,速度是多少?
(3)小车7秒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如图所示的电路,两个灯泡完全相同,闭合开关,电压表示数是3V.关于电源电压和灯泡L2两端的电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3 V    3 VB.1.5 V   3 VC.3 V    1.5 VD.6 V     3 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读出下列各测量工具或仪器的示数.
(1)图1所示,电流表的示数是1.5A. 
(2)如图2所示,电阻箱的示数为6041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