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下面的现象中,与大气压无关的是(    )。

A.钢笔吸墨水                B.用吸管吸软饮料

C.用茶杯喝水                D.医院里“打吊针”(静脉输液)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关于小明家里的鱼缸
小明家里的方形玻璃鱼缸长80cm,宽40cm,高30cm,水深25cm,鱼缸本身质量为5kg,放在靠窗的水平台面上.
(1)如图,有一束与水平面成30°的光斜射入鱼缸水中,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请你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度,并大致画出折射光线的路径.
(2)如果忽略玻璃的厚度,鱼缸中水有多重?
(3)台面所受的压力是多大?请在图中画出此力的示意图.
(4)鱼缸对桌面的压强是多大?
(5)如图是小明他画的在上,下温度一致的湖水中,鱼儿戏水时吐出小气泡的情景.你觉得他画的气泡情况符合实际吗?如果不符合,请根据你所学过的物理知识指出正确的画法(用简单的文字表述,不用画图),并指出这样画的物理学根据.
正确画法:
物理根据:
(6)鱼吐出的气泡为什么会上浮?
(7)小明看到爸爸这样换鱼缸水,把一根软管装满水,用手按住两端的管口,然后把管子的一端放入鱼缸中,另一端放入下面的盆里.松开手指,鱼缸里的旧水就经过管子流到下面的盆里了.爸爸说这个现象叫虹吸现象,水流过的那根管子叫做虹吸管.
小明看到虹吸管的形状很像一个倒过来的“U”型管.“在什么情况下,虹吸管内的液体才能流动呢?液体流动的方向又是怎样的呢?”小明问自己.
小明把自己的问题说给好朋友晓丽,他们两个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并设计了实验的步骤:
①首先将烧杯A抬高,使A杯中的液面高于B杯中的液面,观察虹吸管中水的流动情况;
②将A杯放低,使A杯的液面与B杯的液面相平,观察虹吸管水的流动情况;
③将A杯放低,使A杯的液面低于B杯的液面,观察虹吸管中水的流动的情况.
实验中将会出现哪些现象呢?对此,晓丽认为由于两杯子的液面同时受到大气压强的作用,而大气压可以支持10m多高的水柱,因此管内的液体一定不会有流动现象产生;而小明却认为管中有液体存在,管两端液柱的高度不同,产生的液体压强也不同,因此液面一定会流动.
到底谁的预测正确呢?两个人动手完成了刚才所设计的实验,获得以下的实验现象:
液面高
度情况
A杯的液面
高于B杯的液面
A杯与B杯的
液面等高
A杯的液面
低于B杯的液面
液体流
动情况
A流向B 不流动 B流向A
他俩分析了实验中出现的现象,找到了虹吸管中液体流动的规律.
通过阅读,请你回答下列问答题:
(1)从文章中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当虹吸管两端的液面
不相平
不相平
时,管内液体就会流动.流动的方向是
由液面高的容器流向液面低的容器
由液面高的容器流向液面低的容器

(2)在某些装置中,常用虹吸管来自动放水,如图所示,只要容器中的液面到达aa’,容器里的水就被虹吸管自动放出,原因是
C
C

A、只有大气压强作用                      B.只有液体压强作用
C.是大气压强与液体压强共同作用的结果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3)虹吸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和工农业生产中常常用到,请你列举一个生活中应用虹吸现象的实例.
(4)文章中的每一段都是一个探究环节,把这些环节连接起来就形成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那么,晓丽和小明在探究虹吸现象的过程中经历的探究环节依次有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
设计实验
设计实验
预测
预测
进行实验
进行实验
、得 出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1?南海区模拟)阅读下面的短文.
冻雨、雨淞
在中国的南方,初冬或冬末,有时会出现一种奇怪现象:从空中掉下来的液态雨滴落在树枝、电线或其它物体上时,会突然冻成一层外表光滑晶莹剔透的冰层,这就是“雨淞”.
这种滴雨成冰的现象是怎么回事呢?实际上这里的雨滴不是一般的雨滴,而是过冷雨滴.这种情形多在冷暖空气交锋,而且暖空气势力较强的情况下才会发生.这时靠近地面一层的空气温度较低(稍低于0℃),而其上又有温度高于0℃的空气层或云层,再往上则是温度低于0℃的冰晶层.大气垂直结构呈上下冷、中间暖的状态.大气层自上而下分别为冰晶层、暖层和冷层.
从冰晶层掉下来的雪花通过暖层时熔化成雨滴,接着当它进入靠近地面的冷气层时,雨滴便迅速冷却,虽还没有来的及结成冰,但温度已降至0℃以下,便形成了过冷雨滴,即“冻雨”.当冻雨接触到地面冷的物体时,就立即冻结,变成了我们所看到的“雨淞”.
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请回答水在这种天气不同的地方分别以什么呈现?
冰晶层:
B
B
,暖层:
D
D
,冷层:
A
A
. (选填下列字母)
A、冻雨     B、雪花      C、雨淞      D、雨滴
(2)由冻雨变成雨淞时,需
放出
放出
热量.
(3)在今年1月,贵州又出现短文所述的冰灾.在抗冰灾保通畅的战斗中,人们想出了许多办法.在下列的这些方法里,与其他方法道理不同的是
C
C

A.为汽车装上防滑链        B.在鞋子的外面再穿一层草鞋
C.在冰雪路面上撒盐        D.在冰雪路面上铺一层草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4题
大海的波涛是自然界最纯美、浑厚,且颇具神秘色彩的“音乐”。然而是谁“弹奏”了这一曲曲动人的音乐呢?美国科学家一项最新的研究发现,浪花中大大小小的气泡便是一位天才的“演奏家”。
海洋学研究所科学家认为,涛声的音质取决于形成海浪所特有的浪端气泡的体积大小。他们分别对在实验室水池和海洋中拍摄到的高速录像进行了分析,并测算了浪端气泡的体积,进而为我们勾画出了一幅浪花中气泡形成的完整图画。
根据测算,科学家将气泡分成一大一小两个种类,“大气泡”直径约在1毫米至1厘米之间,而“小气泡”的直径则小于1毫米。科学家介绍说,大气泡和小气泡的形成过程不尽相同。海浪形成初期,浪尖会卷裹一部分空气形成一个管状空洞,当海浪下落时,这个空洞便被分割成若干部分,从而形成大气泡。当浪尖与海水再次相遇,飞溅起的浪花将海水表面的空气带入水中,小气泡就此诞生。根据科学家的结论,小气泡爆裂时所发出的声音要比大气泡更为激烈。虽然大小气泡的形成过程不同,但两种过程都遵循了能量守衡的规律。这一规律在自然界中十分常见,如在地震和山体滑坡等自然形象中都可以找到它。
科学家认为,千万不要小瞧这些不起眼的气泡,它们不仅是“大海之音”的缔造者,更是大气与海洋相互作用的关键因素。通常,大大小小的气泡会将空气带入海水中,为海洋生物提供大量所需的二氧化碳气体。气泡的大小决定着海水溶解二氧化碳气的数量,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气中这一温室气体的含量。与此同时,气泡在海面爆裂的一瞬间,又向空中输送了丰富的水汽,有助于云的形成。上述看似简单的正反两个过程,却对整个地球的气候有着深远的影响
【小题1】第四段中加点的“两个过程”指的是                                         (   )
A.气泡将空气带入水中,同时为海洋生物提供二氧化碳气体。
B.飞溅的浪花形成小气泡,并将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
C.气泡将空气带入海水中,并向空中输送丰富的水汽。
D.气泡溶解二氧化碳气体,并将它提供给海洋中的生物。
【小题2】能作为海浪气泡“对整个地球的气候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一结论依据的一项是(   )
A.大小气泡的形成都遵循了能量守恒的规律。
B.海浪气泡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大气中二氧化碳气体的含量。
C.形成海浪的浪端气泡的体积大大决定着涛声的音质。
D.不起眼的气泡是大气与海洋相互作用的关键因素。
【小题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海浪中的气泡能发出纯美、浑厚的声音,这是海洋学研究所的科学家通过实验和观测发现的。
B.地球上二氧化碳气的数量影响着大气的温度,而二氧化碳的数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海水中的大小气泡决定的。
C.科学家将气泡分成一大一小两个种类,大小气泡形成的过程不尽相同,但都遵循了能量守衡的规律。
D.浪尖卷裹的空气被海浪分割成大气泡,海水表面的空气同时被浪花带入水中,形成小于1毫米的小气泡。
【小题4】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大气泡是管状空洞被海浪切割形成的,其直径超过了1毫米,因此在爆裂时所发出的声音也就更急促、更洪亮。
B.在地震和山体滑坡等自然现象中都可以发现能量守恒的规律,可见这个规律是对物质运动现象的准确的抽象。
C.有关科学家对海水溶解二氧化碳的研究,可能为减弱地球“温室效应”提供新的思路。
D.浪花气泡成了弹奏动人音乐的天才的演奏家,这种奇妙的比喻表明科学和艺术常常是联系在一起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05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模拟试卷(四)(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关于小明家里的鱼缸
小明家里的方形玻璃鱼缸长80cm,宽40cm,高30cm,水深25cm,鱼缸本身质量为5kg,放在靠窗的水平台面上.
(1)如图,有一束与水平面成30°的光斜射入鱼缸水中,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请你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度,并大致画出折射光线的路径.
(2)如果忽略玻璃的厚度,鱼缸中水有多重?
(3)台面所受的压力是多大?请在图中画出此力的示意图.
(4)鱼缸对桌面的压强是多大?
(5)如图是小明他画的在上,下温度一致的湖水中,鱼儿戏水时吐出小气泡的情景.你觉得他画的气泡情况符合实际吗?如果不符合,请根据你所学过的物理知识指出正确的画法(用简单的文字表述,不用画图),并指出这样画的物理学根据.
正确画法:
物理根据:
(6)鱼吐出的气泡为什么会上浮?
(7)小明看到爸爸这样换鱼缸水,把一根软管装满水,用手按住两端的管口,然后把管子的一端放入鱼缸中,另一端放入下面的盆里.松开手指,鱼缸里的旧水就经过管子流到下面的盆里了.爸爸说这个现象叫虹吸现象,水流过的那根管子叫做虹吸管.
小明看到虹吸管的形状很像一个倒过来的“U”型管.“在什么情况下,虹吸管内的液体才能流动呢?液体流动的方向又是怎样的呢?”小明问自己.
小明把自己的问题说给好朋友晓丽,他们两个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并设计了实验的步骤:
①首先将烧杯A抬高,使A杯中的液面高于B杯中的液面,观察虹吸管中水的流动情况;
②将A杯放低,使A杯的液面与B杯的液面相平,观察虹吸管水的流动情况;
③将A杯放低,使A杯的液面低于B杯的液面,观察虹吸管中水的流动的情况.
实验中将会出现哪些现象呢?对此,晓丽认为由于两杯子的液面同时受到大气压强的作用,而大气压可以支持10m多高的水柱,因此管内的液体一定不会有流动现象产生;而小明却认为管中有液体存在,管两端液柱的高度不同,产生的液体压强也不同,因此液面一定会流动.
到底谁的预测正确呢?两个人动手完成了刚才所设计的实验,获得以下的实验现象:
液面高
度情况
A杯的液面
高于B杯的液面
A杯与B杯的
液面等高
A杯的液面
低于B杯的液面
液体流
动情况
A流向B不流动B流向A
他俩分析了实验中出现的现象,找到了虹吸管中液体流动的规律.
通过阅读,请你回答下列问答题:
(1)从文章中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当虹吸管两端的液面______时,管内液体就会流动.流动的方向是______.
(2)在某些装置中,常用虹吸管来自动放水,如图所示,只要容器中的液面到达aa’,容器里的水就被虹吸管自动放出,原因是______
A、只有大气压强作用                      B.只有液体压强作用
C.是大气压强与液体压强共同作用的结果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3)虹吸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和工农业生产中常常用到,请你列举一个生活中应用虹吸现象的实例.
(4)文章中的每一段都是一个探究环节,把这些环节连接起来就形成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那么,晓丽和小明在探究虹吸现象的过程中经历的探究环节依次有发现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 出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1年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中考物理模拟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阅读下面的短文.
冻雨、雨淞
在中国的南方,初冬或冬末,有时会出现一种奇怪现象:从空中掉下来的液态雨滴落在树枝、电线或其它物体上时,会突然冻成一层外表光滑晶莹剔透的冰层,这就是“雨淞”.
这种滴雨成冰的现象是怎么回事呢?实际上这里的雨滴不是一般的雨滴,而是过冷雨滴.这种情形多在冷暖空气交锋,而且暖空气势力较强的情况下才会发生.这时靠近地面一层的空气温度较低(稍低于0℃),而其上又有温度高于0℃的空气层或云层,再往上则是温度低于0℃的冰晶层.大气垂直结构呈上下冷、中间暖的状态.大气层自上而下分别为冰晶层、暖层和冷层.
从冰晶层掉下来的雪花通过暖层时熔化成雨滴,接着当它进入靠近地面的冷气层时,雨滴便迅速冷却,虽还没有来的及结成冰,但温度已降至0℃以下,便形成了过冷雨滴,即“冻雨”.当冻雨接触到地面冷的物体时,就立即冻结,变成了我们所看到的“雨淞”.
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请回答水在这种天气不同的地方分别以什么呈现?
冰晶层:______,暖层:______,冷层:______. (选填下列字母)
A、冻雨     B、雪花      C、雨淞      D、雨滴
(2)由冻雨变成雨淞时,需______热量.
(3)在今年1月,贵州又出现短文所述的冰灾.在抗冰灾保通畅的战斗中,人们想出了许多办法.在下列的这些方法里,与其他方法道理不同的是______.
A.为汽车装上防滑链        B.在鞋子的外面再穿一层草鞋
C.在冰雪路面上撒盐        D.在冰雪路面上铺一层草垫.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