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2.如图两种物质在固态时温度随时间如图所示,甲是体温计,乙是实验室用温度计,它们都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可用来测沸水温度的是乙;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来读数,是因为体温计上有个缩口.

分析 (1)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2)图乙中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20℃~100℃,图甲中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根据其测量范围判断出是否能够测量沸水的温度.

解答 解:(1)甲乙两支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2)图甲中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图乙中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20℃~100℃,分度值为1℃;因此可以判断出能够测量沸水温度的是乙温度计.
故答案为:热胀冷缩;乙.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温度计的构造和原理.主要考查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根据你对生活中物理量的认识,你认为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一节铅蓄电池的电压为2V
B.家用电冰箱的功率约为2000W
C.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220V
D.教室内照明用的日光灯正常工作电流约为2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6.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①厚为2mm的茶色玻璃、②厚为5mm的透明玻璃、③直尺、④光屏、⑤两只相同的蜡烛A和B、⑥火柴.探究活动中应选用的玻璃板是①(填序号);
(2)点燃蜡烛A,小心地移动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这样做的目的既确定了像的位置又验证了像与物体大小相同;
(3)在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蜡烛_A(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这里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等效替代法(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换法”);
(4)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不能(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
(5)实验中,小明只进行了一次实验,就得到了“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的结论.这种做法的不合理之处是没有多次测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物体的振动幅度,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大多数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人们把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手臂不停地上下振动能形成次生波,人耳不能(能、不能)听到这种声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7.某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首先将烛焰、透镜、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并将三者的中心调节在同一高度,为了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1)该同学把这块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离地面大约15厘米处出现了一个亮点,由此判断此凸透镜的焦距为15厘米;
(2)若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将透镜调至A点时,移动光屏,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那么成的一定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3)仍保持蜡烛、光屏的位置不变,将透镜调至B点时,若光屏上再一次出现了一个像,那么该像肯定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4)如果该同学继续移动透镜并调至C点时,成像情况为正立放大虚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作图题

7.作图:
①请在图1中作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②质量是1kg的足球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请在图2中作出足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③请在图3中作出F的力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水的密度是1×103 kg/m3,合1g/cm3,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m3水的质量为1×103kg;某市想给一位见义勇为的英雄塑一尊铜雕像,仿真人(人的质量60kg)一般,铜雕像高为真人的两倍,则需要铜4272kg.(人体的密度和水差不多,铜的密度是8.9×103kg/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一本书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桌子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人用水平方向的力推静止在地面上的桌子,桌子没动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
C.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如果书所受的力同时全部消失,它将仍留在原位保持静止状态
D.竖直向上抛出的小球,上升时受到的合力小于下降时受到的合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估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下列所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B.人听声范围约为20Hz-2000Hz
C.人步行的速度约为20m/s
D.完整播放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约为50s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