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1.甲、乙两个质量相等的实心均匀圆柱体(ρ>ρ)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的底面积和高度分别如图所示.若在两圆柱体的上方,分别叠放相同体积的原来种类的物体后,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则两个圆柱体原来的情况可能是图中(  )
A.
S>S,h>h
B.
S=S,h<h
C.
S>S,h<h
D.
S<S,h>h

分析 两圆柱体的质量,叠加相同体积的原来种类的物体后压强相等,根据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和密度公式表示出叠加后物体对地面的压强,根据密度公式和ρ>ρ得出叠加物体的重力关系,进一步得出两圆柱体的底面积关系;根据密度公式和体积公式表示出两圆柱体相同的质量,然后结合密度关系和底面积关系求出高度关系.

解答 解:设甲、乙物体的质量均为m,叠加的体积均为V,
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G=mg,ρ=$\frac{m}{V}$,
所以,p=$\frac{F}{S}$=$\frac{G}{S}$=$\frac{{m}_{原}g+ρVg}{S}$,
因叠加后对地面的压强相等,
所以,$\frac{mg+{ρ}_{甲}Vg}{{S}_{甲}}$=$\frac{mg+{ρ}_{乙}Vg}{{S}_{乙}}$,
因ρ>ρ
所以,ρVg>ρVg,
则$\frac{mg}{{S}_{甲}}$<$\frac{mg}{{S}_{乙}}$,
所以,S>S,故BD不合题意;
因ρ=$\frac{m}{V}$可得,圆柱体的质量:
m=ρV=ρSh,
因两圆柱体的质量相等,
所以,m=ρShSh
因ρ>ρ,S>S
所以,h<h,故A不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重力公式和压强公式的应用,关键是利用好两圆柱体的质量相等和密度关系,要注意不等式的应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如图所示的电路,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闭合开关S1、S3,断开开关S2时灯L1、L2并联
B.闭合开关S2,断开开关S1、S3时,灯L1、L2串联
C.闭合开关S1、S2,断开开关S3时,灯L1亮、L2不亮
D.同时闭合开关S1、S2、S3时,电源短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手机是现代最常用的通信工具,人们在不同场合需要选择不同的音量,改变的是手机声音的响度.接听电话时能辨别不同的人,是因为不同人说话时的音色不同,弹钢琴时手指按压不同的琴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够传递能量.利用声呐系统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 2s 后收到回波.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 1531m/s,则此处海水的深度为1531m;利用此种方法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这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太阳能汽车
太阳能清洁无污染,是人类能源的宝库,某太阳能骑车总质量为800kg,顶部安装了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时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它能将接收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利用电动机来驱动的汽车,如图所示,太阳光照射到地面时单位面积上的辐射功率为2.4×103W/m2,汽车上的太阳能电池板的有效面积为5m2.该车行驶时要求系好安全带并关好车门,为此设计了专门的报警电路.
(1)太阳能电池电池板一般是由晶体硅制成的,它能直接把太阳能转化成电能,其主要材料是C
A.磁性材料  B.纳米材料 C.半导体 D.超导体
(2)当该车行驶时,其中的能量转化情况是太阳能--电能--机械能.
(3)太阳能电池板能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若太阳能电池板的转换效率为40%,则转换给汽车电动机的功率是4800W.
(4)如果这辆汽车的电动机经电能最终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为80%,若汽车所受阻力为车重的0.02倍,g取10N/kg,则汽车在该平面上匀速时的速度为24m/s.
(5)报警电路用两个开关,由车门开关和安全带开关控制,符合要求时电路图中的电动机M才能工作,下图电路中符合要求的是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6.小明同学的实验小组对串联电路电压规律进行了科学探究.
(1)按如图所示的电路图连接电路,开关必须断开.
(2)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示数为零,小灯泡L2更亮了,存在的故障可能是L1短路.
(3)排除故障,用电压表测出L1两端的电压.
(4)在测L2两端的电压时,小明为了节省时间,采用以下方法:电压表所接的B接点不动,只断开A接点,并改造接到C接点上,这个方法能否测出L2两端的电压?不能(能/不能),因为电压表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5)方法改进后,测出AB、BC、AC间的电压记录在下面表格中,小明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得出结论后,小明又更换了不同规格的两组小灯泡重复进行试验,小明说这样做是为了使实验的结论具有普遍性.
(6)另一个实验小组,进行探究时发现,只有一个灯泡可以使用,同时实验盒中还有一个滑动变阻器,其他器材充足,你能设计一个简单方案,帮助这个小组完成实验吗?请画出设计电路,并写出简要操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6.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将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一端扎上橡皮膜,竖直插入水或盐水的不同深度处,观察到橡皮膜分别向上凸起,实验现象如图1(a)、(b)、(c)所示.

(1)根据实验现象实验小组的同学提出以下猜想.
①根据图1中(b)和(c),小组同学一致认为:液体内部压强可能与液体密度有关.
②根据图1中(a)和(b),小组同学产生了不同的观点:小红认为液体内部某点压强可能与离开液面的距离h有关;小李则认为液体内部某点的压强可能与离开容器底部的距离d有关.
(2)为了验证猜想,小组同学接着将一端扎有橡皮膜的玻璃管分别竖直插入甲、乙两种不同液体中,并设法改变h和d,通过在玻璃管中加入适量的水,使橡皮膜在液体的不同位置处都能保持平整,如图2所示.然后通过测量玻璃管中所加水的质量,再设法求得橡皮膜所受的液体压强p,并将实验有关数据分别记录在表一、表二中.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6(或2与7,或3与8,或4与9,或5与10)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离开液面的距离h相同,离开容器底部的距离d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表一  液体甲(ρ=0.8×103千克/米3表二  液体乙(ρ=1.2×103千克/米3
实验序号h/厘米d/厘米p/103实验序号h/厘米d/厘米p/103
15150.465150.6
210100.8710101.2
31551.281551.8
42051.692052.4
53052.4103053.6
②小红分析实验序号3与4与5(或8与9与10)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得到的初步结论是:同种液体内部,当离开容器底部的距离d相同时,液体内部压强p与离开液面的距离h成正比;小李同学分析实验序号1与2与3(或6与7与8)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得到的初步结论是:同种液体内部压强p与离开容器底部的压强d成反比.
对于小红和小李的结论,你认为结论错误的是小李的(选填“小红”或“小李”),理由是小李所选的数据没有控制h相同.
③进一步分析实验序号3与7(或5与9)的数据及相关条件,还可得到的结论是当液体密度与离开液面的距离的乘积相同,液体内部压强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3.为了“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时速度的变化”给你提供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图上方是小车位于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h:min:s”).
(1)要完成该探究实验,需用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和停表.
(2)实验中为了使计时准确些,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些;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测得AC段的平均速度vAC会偏大.(以上均选填“大”或“小”)
(3)实验中小车通过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0.2m/s,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为2.4m/s.
(4)小车沿斜面下滑的过程中,速度的变化情况是速度越来越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我们可以用路程来描述物体的运动,还可以从初位置到末位置作出一条线段来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如图,某物体分别滑两条路径从M点运动到N点:第一次先从M到P,再从P到N;第二次直接从M到N,则物体两次运动的路程不同,位置变化相同.(两空均选填“相同”或“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神州11号载人飞船带着景海鹏和陈冬两名宇航员成功升空,并进入“天宫二号”空间站进行为期33天的科学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飞船的太阳能电池板是把光能转化为电能
B.漂浮在空中的笔相对于实验仓底板有重力势能
C.若在太空宇航服全部漏气,宇航员血液会沸腾
D.飞船与天宫二号对接后保持相对静止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