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物理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下列事例中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

A.密度计 B.听诊器 C.潜水艇 D.船闸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连通器的结构特征是上端开口、底部连通,判断是不是连通器要根据这两个特征.

解:A、密度计是利用物体漂浮时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的原理制成的;

B、当人的身体某些部位有病变时,就会产生异常的振动,这种信息通过听诊器的金属盒进行收集和放大,再通过固定的传播路径,到达听筒,最终传到医生的耳朵里,从而达到听声诊病的目的.固体传声有效减少了因空气传播带来的损失,使信息传递更有效;

C、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重力进行下沉和上浮的,与连通器无关;

D、船闸是利用连通器的原理来工作的.

故选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丽同学在探究如图1电路的电流关系时,她打算用电流表分别测A、B、C三处的电流.

测量处

A

B

C

电流(安)

0.5

0.2

0.3

(1)小丽把电流表接入A点,当闭合开关时,发现电流表指针如图2所示,原因是

(2)电路改正后,测得电路中C点处的电流为0.3A,请在图3中画出电流表的指针位置及导线连接情况.

(3)比较上表数据,可以得出初步结论是 ,他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把杠杆挂在支架上,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发现杠杆右端下倾,这时可以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边旋转,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选填“左”或“右”.)

(2)在实验中共有6个钩码,在杠杆上每格距离相等,调节好杠杆后,在杠杆左边离支点2格A处挂了3个钩码,如图所示.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请你在杠杆的右边挂上钩码(用一种方法),你的方法是:

(3)实验中,挂上钩码以后,要杠杆调节至水平位置平衡的原因是:

(4)实验中改变支点两侧的钩码的位置和数目,用同样的方法一般要做三次,得到三组数据并进行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900N的物体,动滑轮重300N,使物体匀速上升3m,绳重和摩擦不计.求:

(1)绳子的自由端的拉力是多大?

(2)总功是多大?

(3)滑轮组机械效率是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家庭电路是最常见、最基本的实用电路,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是(  )
A.380V
B.220V
C.110V
D.36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跳广场舞已经成为人们健身的一项运动,优美的舞曲声是由于扬声器纸盆的产生的,是通过传入人耳的.为了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和休息,跳舞时将音箱的音量调小,这是在处减弱噪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水是生命之源,它在生活中的用途非常广泛.我国南方夏天,常在室内地面上撒些水,以降低室内温度,这是利用水的.(填物态变化名称及吸热或放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物理课上,王老师利用传感器为同学们做“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演示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装置中A、B、C三节直径不同的塑料管连接在一起,右端与吹风机的尾部相连,当用吹风机抽气时,在同一时间内,通过每个管子的气体量相同,则细管内气体流速比粗管内气体流速_____选填“大”或“小”

1将三个气体压强传感器探头分别插入三节管中,传感器与电脑相连,打开吹风机抽气时,电脑屏幕如图乙所示,已知①②③三条图线分别对应粗细不同的三节管中气体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由图像可知:平稳流动的气体,流速大处压强_________。 图线③反映的是装置中______________

塑料管的气体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情况。选填“A”、“B”或“C”

2当王老师将抽气的吹风机调换挡位后,图像中①②③三条图线出现了下移,由此可以判断三节管中气体的流速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

3实验后同学们继续研究了飞机机翼的形状,它上表面弯曲,下表面较平直。当飞机前进时,机翼上、下方气体流速不同,机翼上、下表面就存在着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将适量的橡皮泥捏黏在铅笔的一端能使铅笔竖直浮在液体中,这就制成了一个很有用的土仪器。将它分别放到盛有不同液体的杯中,静止时的情景如图所示。对于这个土仪器所运用的知识或用途,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运用了二力平衡的知识

B运用了物体的漂浮条件

C用它可以比较不同液体密度的大小

D用它可以测出液体密度的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