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如图甲所示,张华用水平推力F推置于水平地面上的木箱,在此过程中,推力F的大小随时间t变化的情况如图乙所示,木箱运动速度v的大小随时间t变化的情况如图丙所示,则1﹣3s木箱做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3~5s推力对木箱做的功是_____J.
【答案】变速 400
【解析】
(1)根据v-t图象可知,1~3s内物体运动的速度变化即可判断所处的状态;
(2)从速度图象中3~5s得出物体匀速直线运动,然后对应的从F-t图象中得出物体所受的推力F,知道物体在3~5s末的速度和时间求出物体的运动距离,根据W=Fs求出推力做功多少。
(1)由v-t图象可知,1~3s内木箱的速度逐渐增大,则木箱做变速运动;
(2)从F-t图象可知,3~5s木箱受到的推力F=200N,由v-t图象可知,3~5s木箱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为1m/s,3~5s木箱移动的距离:s=vt=1m/s×2s=2m,3~5s推力对木块做的功:W=Fs=200N×2m=400J。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用如图所示的电路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1)保持电源电压和电阻箱R1的阻值不变,移动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测得电流、电压如表1所示;根据表1中的数据,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这时R1的阻值为_____Ω。
表1 | ||
次数 | U1/V | I/A |
① | 1.0 | 0.20 |
② | 1.5 | 0.30 |
③ | 2.0 | 0.40 |
(2)在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先将R1的阻值调为5欧姆进行实验,使电压表的示数为1.5V,然后将R1的阻值调为10欧姆时,某同学没有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合上开关后,电压表的示数将______1.5V(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因此要向______(选填“右”或“左”)调节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仍为1.5V。
表2 | ||
次数 | R1/Ω | I/A |
① | 3.0 | 0.50 |
② | 6.0 | 0.33 |
③ | 9.0 | 0.25 |
(3)李明同学用该电路测量电源电压时,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到适当位置保持不变,仅改变电阻箱R1的阻值,测得相应的电流值,如表2所示,利用表2中的数据求得电源电压约为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给一块200g冰加热,冰的熔化图像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BC段为冰水混合物,冰漂浮于水面时,冰受到的重力和浮力是一对平衡力
B. 此物质的凝固点为0℃
C. AB段吸收的热量是Q1,CD段吸收的热量是Q2,则Q1>Q2
D. 它在CD段吸收的热量是8.4×103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不变。先闭合开关S,待电路稳定后再闭合开关S1,电压表的示数___________,电路的总功率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的现象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图:抽去玻璃隔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这是气体的扩散现象
B. 乙图:试管内的水沸腾后,软木塞从试管口飞出时,软木塞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 丙图:缓慢向上提拉与水面的玻璃板,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D. 丁图:橡胶塞被推出时,瓶内有白雾产生,这是因为瓶内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同学在第二届农博会上用数码相机(可调焦距)拍摄下了同一盒新品种彩色花菜的两张照片。如图所示,结合图片分析,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照相机的镜头与老花镜属于一类透镜
B. 凸透镜能成缩小的实像是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C. 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焦距需调得小一些
D. 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焦距需调得大一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和小强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一同学组装好如图所示实验装置,他们分别记下了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位置。
(1)实验时,小明_____竖直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升高,弹簧测力计读数为0.5N;同时小强也用刻度尺测出钩码被提升的高度为10cm,以上测量结果准确无误,其他被测物理量和计算数据记录如表:
钩码重G/N | 弹簧测力计提升的高度h/m | 有用功W有/J | 总功W总/J | 机械效率η |
1 | 0.2 | 0.1 | 0.1 | 100% |
(2)小明和小强通过计算得出该滑轮组机械效率为100%,他们意识到出现了错误,请你帮他俩找出错误的原因:_____。
(3)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际为_____。
(4)在实验中,若将钩码的重增加到6N,则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超导材料》
超导材料
1911 年,荷兰科学家昂内斯(Onnes)用液氦冷却水银时发现,当温度下降到 4.2K(-268.98℃时)时,水银的电阻完全消失。1913 年昂内斯在诺贝尔领奖演说中指出:低温下金属电阻的消失“不是逐渐的,而是突然的”,水银在 4.2K 进入了一种新状态,由于它的特殊导电性能,可以称为超导态。后来他发现许多金属和合金都具有与上述水银相类似的低温下失去电阻的特性,这种现象称为超导电性,达到超导时的温度称为临界温度,具有超导电性的材料称为超导材料或超导体。
1933 年,迈斯纳和奥克森菲尔德两位科学家发现,如果把超导体放在磁场中冷却,则在材料电阻消失的同时,外加磁场也无法进入超导体内,形象地来说,就是磁感线将从超导体中被排出,不能通过超导体,这种抗磁性现象称为“迈斯纳效应”。
根据临界温度的不同,超导材料可以被分为:高温超导材料和低温超导材料。但这里所说的“高温”只是相对的,其实仍然远低于冰点 0℃,对常温来说应是极低的温度。20 世纪 80 年代是超导电性探索与研究的黄金年代。1981 年合成了有机超导体,1986 年缪勒和柏诺兹发现了一种成分为钡(Ba),镧(La)、铜(Cu),氧(0)的陶瓷性金属氧化物,其临界温度提高到了 35K。由于陶瓷性金属氧化物通常是绝缘物质,因此这个发现的意义非常重大,缪勒和柏诺兹因此而荣获了 1987 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后来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上部分国家又陆续发现临界温度 100K以上的高温超导材料。
高温超导材料的用途非常广阔,由于其具有零电阻和抗磁性,用途大致可分为三类:大电流应用(强电应用)、电子学应用(弱电应用)和抗磁性应用。大电流应用即前述的超导发电、输电和储能;电子学应用包括超导计算机、超导天线、超导微波器件等;抗磁性主要应用于磁悬浮列车和热核聚变反应堆等。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许多金属和合金具有在低温下会失去电阻的特性,这种现象称为超导电性,达到超导时的温度称为_____温度。
(2)超导体_____(选填“适合”或“不适合”)用来制作电饭锅的发热装置。
(3)如图所示,在甲、乙两图中能表示“迈斯纳效应”的是_____图。
(4)高温超导材料的超导电性可以应用于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小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将铁球用细绳悬于O点,小车置于O点正下方水平面上静止。实验时,分别在水平面上铺毛巾、棉布、玻璃板。
(1)每次都要让铁球从图中A点由静止释放,是为了使小车在水平面开始运动时具有相同的_____________。
(2)下面是记录实验情况的表格,请将(a)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实验序号 | 水平部分的材料 | (a)______ | 小车在水平面运动的距离 |
① | 毛巾 | ||
② | 棉布 | ||
③ | 玻璃板 |
(3)由实验可知,水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由此推理得出:如果水平面绝对光滑,被撞击后的小车将作__________(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直线运动
(4)如果用此装置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换用不同质量的铁球,每次从图中A点由静止释放,通过观察小车在水平面运动的距离,来探究物体的动能与_____的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