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0.下列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  )
A.草叶上的露水B.早上山间的雾消散
C.树枝上的霜D.毛衣上的水干了

分析 要判断题干中的自然现象哪种是液化,首先应知道液化现象是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其次是知道各个自然现象的成因.

解答 解:A、草叶上的露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A符合题意.
B、早上山间的雾消散,是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属于汽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树枝上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毛衣上的水干了,是水由液态变成气态,属于汽化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自然界中冰、雪、霜、露形成原因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0.在探究“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马刚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同一滑轮组进行了三次实验,实验记录如表:
序号速度
(m/s)
钩码总重G(N)钩码上升高度h(m)测力计拉力
F(N)
测力计移动距离s(m)机械效率(%)
10.220.10.80.383.3
 20.230.11.10.3
30.420.20.80.6
(1)将实验序号2、3所对应的机械效率填入相应表格中的空白处:
(2)实验过程中,应选用的测量工具有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
(3)根据以上实验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在滑轮组的串绕绳子的方式不变时,机械效率与被提升物体的重力有关,与物体被提升的高度无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回顾实验和探究:(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
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1)过程方法:
①让小车每次都从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滑下,先后滑到如图三种表面上,其中小车在木板表面上运动状态改变得最慢.
②请在如图装置图中,画出小车在木板表面向前滑行的受力分析图.
(2)推理方法:若运动的物体不受力的作用,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推理过程中用到的科学方法是科学推理法.
(3)问题讨论:用弹簧测力计拉着轮子朝上的小车,分别在以上三种水平面上做运动,就可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如图所示的实验,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乒乓球弹起,由此实验可得出的结论: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3)实验中乒乓球起了什么作用?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这种思维方法叫做转换法(选填“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或“类比法”)
(4)假如在月球上做这个实验,我们将C
A.看不到乒乓球被弹起                  
B.看到乒乓球被弹起,听不到音叉发声
C.看不到乒乓球被弹起,听不到音叉发声  
D.看到乒乓球被弹起,听到音叉发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对于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图中软木塞飞出时,管内水蒸气的内能增加
B.乙图中两个压紧的铅块能吊起钩码,主要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
C.丙图中活塞向上运动是内燃机的做功冲程
D.丁图中绝缘棒接触验电器后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一定角度,说明该棒带正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5.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1)实验时,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两灯都亮.但由于连线较乱,一时无法检查两灯是串联还是并联,小明灵机一动,随意拆下一根导线,发现两灯都熄灭,因此他认定两灯连成了串联,小明的方法是错误的(“正确”或“错误”),理由是如果两灯并联,拆下干路导线,两灯也不亮.
(2)若在某次测量时,按甲图连好电路闭合开关前,发现电流表指针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应该调零;排除问题后闭合开关,发现指针又偏向图乙位置,其原因是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位置IA/AIB/AIC/A
电流(A)0.180.180.36
(3)纠正(2)中错误后,分别测出A、B、C三处的电流值,如表所示.由此得出结论: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且各支路的电流相等.这个实验在设计方案上还存在的不足之处是:实验次数太少,没有普遍性(写出一条).
(4)小军连接了如图丙的实物连接图,此时,电流表测的是干路(“L1”、“L2”、“干路”)的电流.若要测灯L1的电流,请你在图上只改动一根导线,完成电路的连接.(在需改动的导线上打“ⅹ”,再画出重新连接后的导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关于电学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子在物体之间发生了转移
B.验电器的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C.用与橡胶棒摩擦过的毛皮靠近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则毛皮与玻璃棒相互吸引
D.在有些地毯的编织过程中,往往夹杂一些不锈钢丝,这是为了使地毯更耐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将蜡烛、焦距等于10cm的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把凸透镜固定在50cm处.
(1)将蜡烛放在A点,光屏在B位置上,为了找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左 (填“左”或“右”)移动.
(2)依次改变蜡烛位置,移动光屏,直到拭到清晰的像.记录的数据如表.
次数123456
物距(cm)403530252015
像距(cm)13.5141516.72030
据此数据分析在1-4次实验中,所成的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
(3)接着小明用不透光的纸板遮挡住凸透镜的上半边,移动光屏,他能(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看到完整的像.
(4)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一次他合影照时,发现有同学没有进入观景框内,他应将照相机远离(填“靠近”或“远离”)被拍照的同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凸透镜、凹透镜、光具座、蜡烛、光屏各一个,火柴1盒.
(1)小华在挑选透镜时,把两个透镜甲、乙分别正对太阳光,在光屏上出现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光斑.你认为他们应该选择乙(选填“甲”、“乙”)透镜来进行实验.
(2)小华组在实验中发现光屏上成的烛焰像偏上(如图丙所示),是因为忽略了实验中的一个操作步骤,这一步应是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3)下表是小华组测量的数据.
物距/cm40.034.025.520.819.016.516.011.9
像距/cm13.314.916.419.221.125.326.662.6
像的正、倒
像放大或缩小缩小缩小缩小缩小放大放大放大放大
根据表中数据,小华发现成放大还是缩小的像可以利用物距与像距的大小关系来判断.请写出小华的判断方法物距大于像距时,像是缩小的,当物距小于像距时,像是放大的.
(4)小华还想知道光屏上烛焰的像与蜡烛火焰左右是否相反.不添加实验器材,他接下来的实验步骤是用高矮不同的两个蜡烛并排放在光具座上,看像是否左右相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