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7.测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
(1)测平均速度时需要用刻度尺测量路程;和用秒表 测量时间;该实验依据的原理是v=$\frac{s}{t}$.
(2)如图所示,斜面长1.6m,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是5s.如果在斜面的中点装上金属片,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金属片的时间为2.8s.现已将测量数据填入表中,并计算出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1,请你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的平均速度v2.(保留两位小数)
路程(m)运动时间(s)平均速度(m/s)
v1=1.6t1=5v1=0.32
s2=0.8t2=2.8v2=0.29
(3)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过程中,小车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填“匀速”或“变速”).

分析 (1)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必须测出路程和时间,在实验中测路程用刻度尺,测时间用秒表;实验时,斜面放的坡度要小些,这样小车的运动时间时间长.
(2)将数据填入表中,由速度公式求出小车的速度.
(3)根据小车的速度是否变化判断小车的运动状态.

解答 解:(1)测量路程的工具是刻度尺,测量时间的工具是秒表,该实验依据的原理是速度公式v=$\frac{s}{t}$.
(2)斜面全长是1.6m,由图示可知,v2=$\frac{{s}_{2}}{{t}_{2}}$=$\frac{0.8m}{2.8s}$≈0.29m/s.
(3)由表中数据可知,小车在上半段路程的速度与全程的速度不同,小车的速度是变化的,小车做变速运动.
故答案为:(1)刻度尺;秒表;v=$\frac{s}{t}$;(2)0.29;(3)变速.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测量平均速度原理、需要器材、和对仪器要求的了解与掌握,以及速度的计算,属于基本的实验题目,要理解并记好.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如图所示,电源申压为12V,且保持不变.R1=4Ω,R2=8Ω,当开关S1、S2都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5A,求:
(1)当S1闭合、S2断开时,电路消耗的功率;
(2)当S1断开、S2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
(3)当S1、S2都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及电路消耗的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如图是“探究并联电路电流特点”的实验电路图:

(1)实验中,选择两个小灯泡的规格应该是不相同的(填“相同”或“不相同”),连接电路时开关必须断开.
(2)若某同学连接的电路如图甲所示,则电流表测的是灯L2的电流,合上开关后,如果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通过该灯的电流是0.46A;
(3)只需改动一根导线就可测得总电流,请在图中用“×”号指出需改动的导线,并在原图中画出正确的电路连线; 
(4)若合上开关后,灯均亮,电流表指针不发生偏转,那么原因可能是C
A.电流表内部开路 B.开关处接触不良 C.电流表被短路 D.电源供电不足
(5)实验结束小明又用电压表探究串联电路电压特点,如图丙,实验中发现两个串联的小灯泡中,一个发光,一个不发光,造成其中一个小灯泡不发光的原因可能是C
A.通过该灯泡的电流比另一灯泡的电流小                    B.该灯泡的灯丝断了
C.该灯泡灯丝短路了                                       D.该灯泡靠近负极.
(6)他先将电压表正确接在AB两点间测出了L1的电压,接着再将电压表接A的导线改接到C点测L2的电压,闭合开关,发现操作不正确,请你指出他的错误之处: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雨、雪、霜、露和水蒸气,都是自然界中水循环的结果
B.物态发生变化时,都是要吸热的
C.在城市里种草,植树和修人工湖,能改善空气质量,但不能减弱“热岛效应”
D.某气体内能减少了10J,它一定对外界做了10J的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取甲、乙两只相同型号的温度计,其中甲玻璃泡上裹着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将它们同时挂在同一教室的通风处,记录的数据如下表,请在如图的甲、乙中分别作出两支温度计的示数随时间变化情况的大致图象.
 时间/min 0 1 2 3 4 5
 甲的示数/℃ 20 10 8 15 20 20
 乙的示数/℃ 20 20 20 20 20 2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凸面镜使平行光发散,凹面镜使平行光会聚.汽车的后视镜是凸面镜,利用它可以扩大司机的视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某同学利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如图所示,该物体的长度是2.55cm,该同学用此刻度尺测量另一物体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2.36cm、2.36cm,则该物体长度应记为2.36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如图1所示,将一块薄玻璃板竖直放在桌上面,再取两支等长的蜡烛A和B,分别竖放在玻璃板前后,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并如图当蜡烛B移到与蜡烛A在玻璃板里的像重合时,蜡烛B好像也被点燃了

(1)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2)用直尺分别测出玻璃板到物(蜡烛A)、玻璃板到像(即到蜡烛B)的距离分别为u和v,得到的结果是u=v.(选填“>”、“=”或“<”)
(3)在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A(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移动蜡烛B,使它与蜡烛A在镜中的像重合,如果蜡烛B始终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则可能原因是玻璃板没有垂直于桌面.
(4)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这时,观察者直接对屏观察,看不到蜡烛A的像,由此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5)为了使实验效果明显,应该在较暗(填“较暗”或“较亮”)的环境下进行.如果发现蜡烛的像较暗,可以用手电筒正对蜡烛(填“蜡烛”或“蜡烛的像”)照射.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6)测量视力时,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可以节省空间.如图2所示,让被测者面对着镜子背对视力表,此人看到视力表的像离他的距离是5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某医院的急救室配有一只氧气瓶已知它的容积为10L,里面装有密度为2.5kg/m3的纯氧气,在某次抢救病人的过程中用掉了10g,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将变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密度为1.5kg/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