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某同学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大小有什么样的关系,他利用弹簧测力计、烧杯、溢杯、石块、水等,按如图所示的步骤进行实验操作: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石块所受的重力.
②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空烧杯所受的重力.
③把石块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杯里,用空烧杯承接从杯中溢出的被排开的水,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④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承接了水后烧杯和水受到的总重力.
(1)请你帮助该同学完成下表(单位:N)
石块受到的重力空烧杯受到的重力石块浸没水中时弹簧测力计和示数空烧杯和水受到的总重力石块受到的浮力排开的水受到的重力
(2)从这个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这个实验也就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
(3)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时,需要我们选用不同的液体进行多次实验,其目的是A.
A.寻找普遍规律  B.取平均值较小误差.

分析 (1)根据图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知石块的重力、空烧杯的重力、石块浸没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烧杯和水受到的总重力,由平衡条件可以求出石块受到的浮力,烧杯和水受到的总重力与空烧杯的重力之差是排开水的重力.
(2)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石块受到的浮力与它排开水的重力间的关系,然后得出结论.
(3)实验中为了得出普遍性的结论,应选用不同的液体进行多次实验.

解答 解:
(1)由图示弹簧测力计示数可知,石块的重力G=1.5N,空烧杯的重力G烧杯=0.5N,石块浸没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N,烧杯和水受到的总重力G烧杯与水=1N,
则石块烧到的浮力F=G-F=1.5N-1N=0.5N,
排开的水受到的重力G=G烧杯与水-G烧杯=1N-0.5N=0.5N,
数据如下表所示:

石块受到的重力空烧杯受到的重力石块浸没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空烧杯和水受到的总重力石块受到的浮力排开的水受到的重力
1.5N0.5N1N1N0.5N0.5N
(2)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石块受到的浮力等于石块排开水所受到的重力,因此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这就是著名阿基米德原理.
(3)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时,需要我们选用不同的液体进行多次实验,其目的是寻找普遍规律.
故答案为:
(1)表格见上;
(2)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阿基米德;
(3)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根据图示弹簧测力计示数可以知道各物体的重力,由平衡条件可以求出石块受到的浮力,认真分析实验数据即可得出实验结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王锐和兴趣小组的同学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

(1)实验前,将杠杆的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停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调,王锐认为也可以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调(选填“右”或“左”),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在杠杆的两端加挂钩码,并移动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乙所示,并测出力臂,多次实验并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次数F1/NL1/cmF2/NL2/cm
111025
2210120
3215310
实验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便于测量力臂.
(3)根据以上数据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F1L1=F2L2).
(4)将图乙中杠杆两侧的钩码各取下一个,杠杆会左侧下降(选填“右侧下降”或“左侧下降”).
(5)若只将图乙中的杠杆左侧的两个钩码取下,要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右侧钩码向左移动2格(说出钩码移动的方向及格数).
(6)如丙图,改用弹簧测力计在C位置斜下拉,若每个钩码重1N,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测力计示数将大于(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小王在乘坐电梯时发现电梯从启动到停止身体受力的感觉是不同的.为了研究电梯运行过程中物体的受力情况,他将弹簧测力计悬挂于电梯箱的顶端,并在挂钩处挂上一个重为5牛的钩码.电梯向上运动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a)、(b)、(c)所示;电梯向下运动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d)、(e)、(f)所示.

①根据图(b)、(e)的现象可知:物体受力平衡时,运动状态不变(选填“改变”或“不变”);根据图(a)、(c)和(d)、(f)现象可知:物体受力非平衡时,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
②对于图(a)、(c)、(d)、(f)的现象,爱因斯坦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如果以电梯为参照物,那么球相对于电梯应该是静止的.根据牛顿关于力的平衡的阐述,此时重力应该仍然等于拉力,因而应该是物体重力发生了变化.根据爱因斯坦的推理以下说法合理的是A、C.
A.选取适当的参照物系统,重力可以局部地消除或增加.
B.为了局部的消除和增加重力,须选择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C.为了局部的消除和增加重力,须选择处于非平衡状态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机器不属于热机的是(  )
A.蒸汽机B.汽轮机C.喷气发动机D.电动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根据你所学过的物理知识和生活中见到的实际情况,总结如何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请写出其中四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如图所示,在长约1米、一端封闭的玻璃管理灌满水银,用手指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手指,管内水银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就不再下降,(1)这就是著名的托里拆利实验,他测出的标准大气压值是1.013×105Pa.它相当于约1.013kg的物体压在1cm2的面积上产生的压强.(g=10N/kg)(2)如果将此装置拿到高山上去,测出的结果将变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某同学也利用此装置,把水银换成水,将玻璃管灌满水后倒插在水槽内时,管中的水柱将不会下降.(选填“会”或“不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某实验小组同学找来一些实验器材,研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利用带有四个铁钉的小方桌、沙箱及质量不同的圆柱体和正方体设计并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
(1)实验中通过观察方桌陷入沙中的深浅来判断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
(2)要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高度的关系应选择图甲和乙进行比较.
(3)图乙和图丙探究的问题是高度相同时,物体重力势能与质量的关系
(4)本实验所用的主要实验方法是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某同学为进一步了解“视力矫正”的原理,利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装置做实验.它在发光体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不同类型的镜片,观察到了如下现象.
(1)将近视眼镜片放在发光体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使光屏远离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发光体清晰的像.这说明近视眼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他应该是凹透镜.据此可知,在近视眼得到矫正之前,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填“前方”或“后方”).
(2)取下近视眼镜片,重新调整光屏的位置,使它上面的像再次变得清晰,然后将另一个镜片放在发光体和光屏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又变模糊了,再使光屏靠近透镜,又可以在光屏上看到发光体清晰的像.说明带上这个眼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1.跳发球是排球运动发球的一种.因采用跳起后在空中发球而得名,要求发球时充分伸展身体,提高击球点,并利用起跳的冲力,使球的飞行速度更快,力量更大.其动作要领可简化为“抛球、腾空、击球和落地”四个过程,其中运动员对排球做功的动作有(  )
A.抛球B.腾空C.击球D.落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