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0.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A.湿衣服变干B.夏天,冰棒冒“白气”
C.夏天,洒在地上的水很快不见了D.寒冬窗玻璃结冰花

分析 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解答 解:A、湿衣服变干,是衣服中液态水变为气态水蒸气的汽化现象,故A不合题意;
B、冰棒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故B不合题意;
C、洒在地上的水很快不见了,是水蒸发了,蒸发是汽化的一种方式,故C不合题意;
D、冰花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快速放热后直接变成的固态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的判断,这是中考必考的一个知识点,需要掌握.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胡蝶同学设计了一个演示实验:在磨砂玻璃下放一张投影片,再放在投影仪上,无论怎样调节也看不到投影片清晰的像,这是由于光在磨砂玻璃上发生了漫反射.当在磨砂玻璃上加些水,磨砂玻璃就变得透明,这时在屏幕上可以看见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甲、乙两人从弹簧秤两头用力拉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静止时示数为500N,此时,甲用力为500N,乙用力为500N,合力为0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在如图所示电路的○里填上适当的电表符号;填上后使之成为正确的电路图,且闭合电键S,两灯均能发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阳春三月,漫步于蝴蝶泉湖畔,你会看到“蝶在水中飞,鱼在云中游”的美景,“蝶在水中飞”中的“蝶”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鱼在云中游”中的“鱼”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用透明玻璃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因为它既能透光也能反射光;平面镜所成的像不能用光屏接收,说明它是虚像;小汽车的前挡风玻璃是倾斜的,车内物体经它所成的像偏向车子的上(上/下)方,因而不会干扰驾驶员对前方的观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小强用酒精灯给烧杯中的水加热.
(1)在加热过程中,会看到从烧杯底部逐渐出现一些较大的气泡,有些气泡没有上升到水面就消失了,这些气泡里有水蒸气,气泡里的水蒸气去哪里了?
液化成水回到水中(请利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
(2)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加热到第3min时,水开始沸腾,如图乙所示,沸腾时,水中形成的大量气泡不断上升,这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
(3)如图丙所示,小强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制出了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分析图象可知沸腾前,水的温度升高(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当水温度达到99℃时开始沸腾,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变(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但仍需要吸热(选填“吸热”或“放热”).
(4)水沸腾时,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小芳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她按如图甲装配仪器 (图中F点是焦点,H点是2倍焦距处),此时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
(1)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2)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她应把蜡烛向上 调(填“上”、“下”);调节好蜡烛的高度后,她把蜡烛移到A点,此时光屏上的像很模糊. 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右移动(填“左”或“右”);
(3)若想从光屏这侧透过透镜看到蜡烛正立、放大的像,此时应将物体放在B点(填字母).

(4)完成实验后,某同学拿一个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透镜之间并调节光屏,使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那么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下列操作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的是C      
A.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
B.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
C.将光屏适当移近凸透镜或将蜡烛适当移近凸透镜
D.同时将光屏和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
(5)小明用9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方格板上替代蜡烛作为光源,又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成光屏,实验使用的凸透镜焦距为10cm,实验装置如图丙所示.同学们对小明使用的实验装置进行如下评价,其中错误的是D
A.与烛焰相比,实验使用的光源不会晃动,光屏上所成的像比较稳定
B.光源镶嵌在白色方格板上,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光屏,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C.零刻度线刻在光具座标尺的中央,可直接测出物距和像距
D.若凸透镜的焦距未知,则利用此实验装置不能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6)光源“F”放在15cm处,其大小如图丁(A)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如果用遮光罩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罩住,则光屏上所成的像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两个电阻的规格分别为“6V  3W”和“3V  3W”,将他们串联接入后连入电路,其总电压不能超过7.5V;将它们并联后接入电路,其总电流不能超过1.25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如图甲是某实验小组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的电路图,使用的实验器材有:电压为6V的电源、电流表、电压表各一个、开头一个,5Ω、10Ω、15Ω、30Ω的定值电阻各一个,规格为“20Ω 1A”的滑动变阻器一个,导线若干.
(1)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所测得多组数据记录在表1中,在给定的坐标纸上作出图象,分析得出了结论.在与其他组交流时发现,虽然各小组作出的图象都是正确的,但是在相同的坐标纸上有些小组的图象却明显不同.请你回答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定值电阻的阻值明显不同.
(2)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所测得的几组电流、电压值如表2所示,
表1 表2
实验次数123实验次数123
电压U/V1.01.52.0电阻R/Ω51015
电流I/A0.20.30.4电流I/A0.60.30.24
①由于操作不当,导致表2中有一个数据存在错误,这个数据正确的应该是0.2A,请你分析产生这个错误的原因应该是没有保持电压不变; 
②纠正错误以后,该小组用30Ω的电阻替换15Ω的电阻进行了第4次实验,发现实验无法完成,为了完成第4次实验,同学们分析原因后,提出了下列解决方案,其中正确的是C.
A.将电压表的量程换为0~15V
B.换成电压为12V的电源
C.更换最大阻值大于或等于30Ω的滑动变阻器
D.可将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调为1.5V.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