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3.一辆汽车以30m/s的速度从A地开往B地,然后立即返回,速度是72km/h.则汽车往返的平均速度是(  )
A.24m/sB.25m/sC.26m/sD.51m/s

分析 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出汽车的运动时间,然后由平均速度公式求出汽车往返的平均速度.

解答 解:设A、B两地的路程是s,
因为v=$\frac{s}{t}$,
所以汽车的运动时间:
t1=$\frac{s}{{v}_{1}}$,t2=$\frac{s}{{v}_{2}}$,
往返的平均速度:
v=$\frac{s+s}{{t}_{1}+{t}_{2}}$=$\frac{s+s}{\frac{s}{30m/s}+\frac{s}{72km/h}}$=$\frac{2s}{\frac{s}{30m/s}+\frac{s}{20m/s}}$=24m/s.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求平均速度的问题,熟练应用平均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即可正确解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在如图几幅交通标志牌中,能明显表示用于环境保护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运动速度之比为3:2,路程之比为4:3,则所用时间之比是8:9.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图甲是测量物体平均速度的实验,图乙是某教师的改进实验,将一小块含铁小重物(涂黑部分)密封在灌满水的长直玻璃管内.当长直玻璃管竖直后,迅速移去玻璃管顶端的小磁铁,小重物开始下落,分别测得小重物到达15厘米、30厘米、45厘米处所用的时间,实验数据如表:
 距离/厘米
时间/秒
实验次数
 1530  45
 1 1.001.92 2.82 
 2 0.991.94 2.80 
 3 0.961.90 2.78 
(1)该物体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frac{s}{t}$.
(2)分析表中数据(不考虑实验误差),从最高处下落到玻璃管底部的过程中小重物,不是(填“是”或“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3)为求小重物在第一次实验时整个下落过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采用了下列两种计算方法:
方法1:
v=$\frac{s}{t}$=$\frac{0.45米}{2.82秒}$=…
方法2:
v=$\frac{s}{t}$=[$\frac{0.15米}{1.00秒}$+$\frac{(0.30-0.15)米}{(1.92-1.00)秒}$+$\frac{(0.15-0.15)米}{(2.82-1.95)秒}$]÷3=…
以上两次计算方法正确的是方法1.
(4)在甲实验中,要使铅笔在桌面上滚动的平均速度变大,可采取的方法有加大纸板与桌面的角度
(5)与甲实验相比,乙实验具有能保证物体做直线运动、便于观察实验过程等优点,但还有继续改进之处,你的改进建议是加长玻璃管的长度(写出一点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如图甲所示,当开关S从点2转到1时,电流表和电压表对应的示数如图乙所示,由图甲和图乙提供的信息可知,电源电压是6V,电阻R2的阻值是2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如图,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1)本实验的原理是v=v=$\frac{s}{t}$.
(2)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秒表.
(3)若S=0.9m,t=3s,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0.3m/s.
(4)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车通过下半路程的平均速(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将120g煤油倒入量筒中,液面与150ml刻度线相平,再将100g的石块投入煤油中,液面上升到190ml的刻度线处,则煤油的密度是0.8g/cm3,石块的体积是40cm3.石块的密度是2.5×103kg/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一个竖直悬挂在水中的圆柱体,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7N,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13N,则这个物体受到水的浮力为6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为了比较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江涛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应加入初温相同、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
(2)实验中搅拌器的作用是:使液体受热均匀;用相同酒精灯加热的目的是:使水和煤油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相同的热量.
(3)实验中发现煤油的温度比水的温度升高得快(选填“快”或“慢”),这表明水吸热本领更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