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0.如图,电阻R1=3Ω,R2=4Ω,开关闭合后,两个电流表都有示数,则电流表A1、A2的示数之比和两个电阻消耗的电功率之比分别为(  )
A.7:3   4:3B.7:3    3:4C.7:4     4:3D.7:4    3:4

分析 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并联,电流表A1测干路电流,电流表A2测R2支路的电流.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和欧姆定律求出两支路的电流之比,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求出两电流表的示数之比,利用P=UI求出两电阻消耗的电功率之比.

解答 解: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并联,电流表A1测干路电流,电流表A2测R2支路的电流.
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所以,两支路的电流之比:
$\frac{{I}_{1}}{{I}_{2}}$=$\frac{\frac{U}{{R}_{1}}}{\frac{U}{{R}_{2}}}$=$\frac{{R}_{2}}{{R}_{1}}$=$\frac{4Ω}{3Ω}$=$\frac{4}{3}$,
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所以,电流表A1、A2的示数之比:
$\frac{{I}_{A1}}{{I}_{A2}}$=$\frac{I}{{I}_{2}}$=$\frac{{I}_{1}+{I}_{2}}{{I}_{2}}$=$\frac{4+3}{3}$=$\frac{7}{3}$;
由P=UI可得,两电阻消耗的电功率之比:
$\frac{{P}_{1}}{{P}_{2}}$=$\frac{U{I}_{1}}{U{I}_{2}}$=$\frac{{I}_{1}}{{I}_{2}}$=$\frac{4}{3}$.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并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应用,要注意各量之间的关系,不要颠倒.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一段导体接在电源电压为10V的电路中,通过导体的电流为0.5A.若将这段导体接在电压为0V的电源上,这段导体的电阻为(  )
A.10ΩB.20ΩC.40ΩD.80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用一个圆柱形玻璃杯、一块厚海绵和水,做如下实验:
(1)将玻璃杯分别正放和倒放在厚海面上,发现海绵凹陷的程度不同,这说明: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将玻璃杯正放在海绵上,向杯中倒水越多,海绵形变越大,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同时还可以说明:受力面积一定,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如图所示是物理活动小组成员在探究声音能否在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传播时的一些场景.
(1)甲图说明声音在固体中能传播.
(2)乙图中当向外不断地抽气时,闹钟的“滴滴声”在逐渐地减弱,说明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一个2Ω电阻和一个3Ω电阻串联,两电阻的电功率之比为2:3;两电阻并联时电压之比1:1,相同时间内产生的电热之比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托里拆利在玻璃管内装入水银做实验测出大气压强的值,若换用水完成该实验,则需要大约11m(取整数)长的玻璃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要使人的眼睛看到物体,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
A.物体一定是光源B.必须有光线射入人眼
C.物体和眼睛在一条直线上D.必须在白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某同学为了探究温度升高时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做了如下实验:在四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煤油,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水和煤油,如表是他实验数据记录,根据表中的数据记录的分析和推理,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烧杯号液体质量(克)初温(℃)末温(℃)加热时间(分)
120020288
210020284
3煤油20020284
4煤油20020142
(1)比较1、2记录,得出的结论是:同种物质的物体,升高相同的温度,质量大的吸收的热量多;
(2)比较3、4记录,得出的结论是:同种物质的质量相等的物体,升高温度多的吸收热量多;
(3)比较1、3记录,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物质,质量相等,升高温度相同,吸收热量一般不同.
(4)综合上述结论,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种类、物体的质量、温度的变化量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某兴趣小组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时,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A.与压力的大小有关;B.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C.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该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表:
序号实验条件摩擦力/N
木块的位置表面情况压力/N
1平放木板表面40.8
2平放木板表面61.2
3平放木板表面81.6
4侧放木板表面81.6
5竖放木板表面81.6
6平放木板上铺棉布41.2
7平放木板上铺毛巾42.0
(1)实验时,应使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使水平拉力大小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相等.
(2)要验证猜想A,应选择序号是1、2、3的三组实验,由表中数据可得出摩擦力f与压力F的关系式是f=0.2F;由序号1、6、7的实验,可验证猜想C(填字母). 
(3)根据表格数据判断,图乙中a图线表示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随压力大小变化的关系;b图线表示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随接触面积大小变化的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