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9.王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本探究活动是通过观察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知道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
(2)比较甲、乙两图可得出的结论是同种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3)要探究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是否有关,应选择丙和丁两图进行对比,结论是: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无关(填“有关”或“无关”);
(4)为了研究液体压强是否与液体密度有关,在换用不同的三种液体后,他多次改变探头在液体中的深度,每次调整并保持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为h不变,比较探头所处的深度,则探头所在深度最大的液体是(选填字母)A;
 A.酒精:ρ酒精=0.8×103kg/m3 B.植物油:ρ=0.9×103kg/m3 C.盐水:ρ=1.1×103kg/m3
(5)王华又想探究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于是他找来了一个木块,分别放入了装有水喝装有盐水的容器中,发现两次木块都漂浮在液面上,浮力都等于木块的重力,浮力相等,多以他得出结论: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无关,他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不正确,原因是没有控制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

分析 (1)在实验中液体压强的大小变化不易直接测量,可以寻找液体压强的变化会引起哪些物理量发生变化,看能否通过形象直观的变化来反应液体压强的大小变化;
(2)(3)在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实验结论时,要先找出不同实验的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实验中的不同条件就是被研究的对象,如果实验结果相同,则与被研究对象无关;如果实验结果不相同,则与被研究对象有关.
(4)根据p=ρgh来分析压强和液体密度的关系;
(5)探究浮力与密度的关系,应控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而液体密度不同,据此分析答题.

解答 解:(1)实验中液体压强的大小变化不易直接测量,液体压强的变化会引起压强计的探头受到的压力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压强计探头上的橡皮膜的形状发生变化,进而引起压强计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发生变化,因此可以利用压强计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来判断液体压强的大小变化;
(2)甲乙两图中液体的种类相同,比较甲、乙两图可得出的结论是同种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3)要探究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是否有关,应保持液体的深度和密度均相同,故应选择丙和丁两图进行对比,结论是: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无关.
(4)为了研究液体压强是否与液体密度有关,根据p=ρgh可知,若压强相同,液体的密度越小橡皮膜所处深度越大,所以在酒精中的深度最大;
(5)不论木块浮在水面上,还是悬浮在盐水中,木块都处于平衡状态,木块受到的浮力都等于木块的重力,木块受到的浮力不变;木块浮在水表面时,木块排开水的体积较大,浮在盐水中时,木块排开盐水的体积小,由于没有控制木块排开水和盐水的体积相等,根据实验现象得出: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无关的结论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1)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2)同种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3)无关;(4)A;(5)不正确;没有控制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

点评 本题考查液体压强的特点,涉及到两种物理学方法: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解题时注意实验过程的分析和实验结论的表述都要采用控制变量法,领悟这两种方法的真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2014年10月24日众泰纯电动车云100正式上市,云100在满电状态下最大续航里程达到150公里,云100汽车的质量是1000千克,最大行驶速度达到25m/s,匀速过程中所受的平均阻力是车重的0.03倍,轮胎接触地面的总面积是200cm2,当该车在平直路面上以最高速度匀速行驶3min时,求:
(1)驱动电机提供的牵引力是多少?
(2)太阳能汽车克服阻力做了多少功?
(3)该太阳能汽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强为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小明和小梦同学在用天平和量筒测物质密度的实验中.

(1)小明用称量是200g的天平测一石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如图1所示,由此可知小明使用天平的错误之处是测量过程中超过了该天平的称量.
(2)他用调好的天平按图2中甲、乙、丙的顺序进行实验,根据图中数据可知道,甲图中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是154g.丙图量筒中盐水的质量是43g,盐水的密度是1.11g/cm3
(3)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同组的小雨提出了另一种实验方案,其实验步骤:
①用天平测出空量筒的质量;
②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盐水,测出盐水的体积;
③用天平测出量筒和盐水的总质量.
对上述实验步骤你所持的观点是B(选填A或B)
A.能测出盐水的密度,而且实验设计合理
B.量筒重心高,测量时托盘的晃动使量筒容易倾斜而摔碎,不宜提倡
(4)用量筒测体积时,发现桌面上有两个粗细不同的量筒A、B,刻度线等高,如图3所示,选用B(选填“A”或“B”)量筒测量酸奶的体积更准确些,你的依据是量筒B的分度值更小,测量结果更精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8.如图为小明“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的实验过程图:
(1)小明首先用手指按了按探头的橡皮膜,发现U形管内液柱几乎无变化,其原因是液体压强计漏气,然后小明重新调整好器材,继续实验;
(2)比较图A、图B、图C,得出结论:同种液体,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将图A中的探头逐渐下移,可观察到U形管内液柱的高度差逐渐变大,得出结论:液体密度一定,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4)向图B中的容器内加入一定量的浓盐水,为使探头在液体中的深度与加盐水前的深度相同,应将探头位置上移(选填“上移”、“下移”或“不变”),并且观察到U形管内液柱的高度差变大,可得出结论:深度相同,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5)小明又想探究一下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于是他找来了一个木块,分别放入了装有水和装有盐水的容器中,发现两次木块都漂浮在液面上,浮力都等于木块的重力,浮力相等,所以他得出结论: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无关,他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不正确,原因是没有控制木块排开水和盐水的体积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4-2015学年山东省临沂市生素质教育特长展示测评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解决陌生的问题是以后上高中学习的基本能力。

(1)如图甲,质量为m的小球从高度为h的光滑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滑下,到达斜面底端的速度为v。此过程机械能守恒,关系式mgh=mv2成立,则一个物体从高0.8m的光滑斜面顶端自有下滑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为________m/s。(g=10m/s2)

(2)如图乙,将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v0沿水平方向抛出(不计阻力),物体做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运动的距离x=v0t,在竖直方向下落得高度y=gt2,则y与x的关系可用丙图中的图线____________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3.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刻度尺、细线、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

(1)将杠杆装在支架上,发现杠杆左端下沉(如图甲所示),如果将杠杆右侧的平衡螺母向右调到头了,杠杆左端仍下沉,此时应将杠杆左侧的平衡螺母向右调,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为止.
(2)某同学利用图乙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后,得到的数据为F1=0.5N、l1=20cm、F2=1N和l2=10cm.该同学根据这些数据能否得出探究结论?答:不能.理由是:因为一次实验获得的数据有偶然性,不能反映普遍规律.
(3)使杠杆在倾斜一定角度的位置做实验,也能得出杠杆平衡条件.这种实验方案与杠杆在水平位置做实验的方案相比较,小明认为开始的实验方案好.小明的理由是:便于读出力臂大小.
(4)如图丙所示,当在A处挂了三个钩码时,要使杠杆平衡,应在C处挂4个钩码.(每个钩码的质量相等).
(5)若某次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杠杆一端的A点,如图所示,杠杆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a,若在A点斜向上拉,杠杆要求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b,则Fa小于Fb(填“大于、小于、等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时:

(1)如图1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选填“左”或“右”)移动,将杠杆调在水平位置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测量力臂.
(2)如图2所示,在B处挂6钩码,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如果改用弹簧测力计在C处拉,仍然要求杠杆在如图水平位置平衡,且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最小,应沿竖直方向向下拉弹簧测力计.
(3)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如表所示,表格中漏填的数据为1N.
 测量序号 动力F1/N 动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① 1 20 2 10
 ② 2 15 1.5 20
 ③ 3 5  15
(4)实验中,多次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主要是为了获取多组实验数据寻找普遍规律.
(5)用F1、F2、L1、L2分别表示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则杠杆平衡条件可表示为F1L1=F2L2
(6)用绳子拴住一根粗细不同的圆木某处,静止后圆木水平平衡,现将圆木从栓绳处切成A、B两段,如图3所示,可判断GA>(选填“>”“=”或“<”)G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7.小红和小明一起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如图所示:
(1)实验前,将杠杆的中点支在支架上,静止时如图甲,小明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调,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适当在杠杆的两端加挂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乙所示,并测出力臂,多次实验并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实验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便于测量力臂,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使得出的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次数 F1/N l1/cm F2/N l2/cm
 1 1 10 2 5
 2 2 10 1 20
 3 3 15 3 10
(3)小明根据以上数据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F1L1=F2L2(符号表示).
(4)小红将图乙中两侧的钩码各取下一个,杠杆会左侧下降(选填“右侧下降”或“左侧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回顾实验和探究(请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
(1)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过程 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方向保持平衡,目的是方便测量力臂
给杠杆两端挂上钩码,若右端下沉,应将两侧钩码向左边移动,使杠杆在水平方向平衡.
 
 表格
 试验次数 动力F1/N 动力臂L1/m 阻力F2/N 阻力臂L2/m
 1 0.5 0.08 1 0.04
 2  0.06 1.5 0.08
 3 3 0.04 2 0.06
 问题讨论 若将钩码上抛,会发现,上升过程,其速度减小,高度增大,下降过程,其高度将小,速度增大,从而证明,动能和势能可相互转化.
(2)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步骤 将重为5N的大钩码挂在滑轮组下面的挂钩上,用弹簧测力计拉绳的自由端,沿竖直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同时,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上升的高度h及绳子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表格
 大钩码的重力G/N 大钩码上升的高度h/m 测力计的示数F/N 绳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m 机械效率η
 5 0.1 1.5 0.4 
 方法 同时使用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来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运用了组合方法.
 问题讨论 若要探究重力势能大小与高度的关系,可让此大钩码分别从20cm、30cm、40cm的高度自由下落,撞击插在沙中间同一深度的木桩,丙用刻度尺测出木桩下陷的深度.请将设计的表格补充完整
 高度h/cm 20 30 40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