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4.小冉在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用到如下器材:分度值为0.1N的弹簧测力计,底面积为5cm2高度为6cm的实心圆柱体铜块,相同的大烧杯若干,水,密度未知的某种液体,细线等.
(1)小冉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A步骤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7N;用弹簧测力计挂着铜块缓慢地浸入液体中不同深度,步骤分别如图B、C、D、E、F所示(液体均未溢出),并将其示数记录在表中:
实验步骤BCDEF
弹簧测力计示数/N2.62.52.42.42.3
(2)实验步骤B中铜块所受浮力为0.1N,分析实验步骤A、B、C、D,可以说明浮力大小跟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分析实验步骤A、E、F,可以说明浮力大小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3)小冉用表格中的数据算出了某种液体的密度是1.3×103kg/m3(结果保留一位小数),还算出了步骤B中铜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是200Pa.
(4)小冉在步骤B的基础上继续探究:保持铜块下表面所处的位置不变,把弹簧测力计的拉环固定在铁架台上,缓慢向烧杯内加水,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逐渐减小(选填“增大”或“减小”);当所加水使铜块刚好浸没时(水未溢出),烧杯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增加了420Pa.(已知在一定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每减少0.1N,弹簧的长度就缩短0.1cm)

分析 (1)首先看清测力计的分度值,然后再读数;
(2)根据F=G-F可求得浮力;应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图示实验,根据实验控制的变量与实验现象分析答题,然后得出结论;
(3)已知圆柱体铜块的底面积和高,可求得其体积,浸没时,V=V,根据F=G-F可求得浮力,再利用FgV可求得液体的密度;
由浮力产生的原因可知,步骤B中铜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然后利用p=$\frac{F}{S}$可求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根据B、C、D中数据分析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是如何变化的.
(4)根据F=G-F可判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然后利用FgV求得在B步骤时排开水的体积,由h=$\frac{V}{S}$可知此时浸入水的深度,由此当所加水使铜块刚好浸没时(水未溢出),所加水的深度,再利用p=ρgh求得烧杯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增加值.

解答 解:(1)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1N,由指针位置可知,A步骤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7N;
(2)由表格数据可知,在实验步骤B中拉力为2.6N,则步骤B中铜块所受浮力F=G-F=2.7N-2.6N=0.1N,
由A、B、C、D所示实验可知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由此可知:浸在同种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由A、E、F,实验可知,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相同而液体密度不同,物体受到的浮力不同,这说明物体排开相同体积的液体时,所受浮力大小根液体密度有关.
(3)V=5cm2×6cm=30cm3=3×10-5m3,浸没时,V=V,
在F图中,F′=G-F′=2.7N-2.3N=0.4N,
由FgV可得:
ρ=$\frac{{F}_{浮}}{g{V}_{排}}$=$\frac{0.4N}{10N/kg×3×1{0}^{-5}{m}^{3}}$≈1.3×103kg/m3
由浮力产生的原因可知,骤B中铜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F=F=0.1N.
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p=$\frac{F}{S}$=$\frac{0.1N}{5×1{0}^{-4}{m}^{2}}$=200Pa,
由B、C、D中数据可知,F逐渐减小,根据F=G-F可知,浮力增大,即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增大,受力面积不变,由p=$\frac{F}{S}$可知,p逐渐增大,即铜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逐渐增大;
(4)缓慢向烧杯内加水,排开水的体积增大,根据F=G-F可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逐渐减小;
由FgV可得:V′=$\frac{{F}_{浮}}{{ρ}_{水}g}$=$\frac{0.1N}{1.0×1{0}^{3}kg/{m}^{3}×10N/kg}$=1×10-5m3
此时铜块浸入水的深度:
h1=$\frac{V{′}_{排}}{S}$=$\frac{1×1{0}^{-5}{m}^{3}}{5×1{0}^{-4}{m}^{2}}$=0.02m=2cm,
由此当所加水使铜块刚好浸没时(水未溢出),所加水的深度,h=6cm-2cm=4cm=0.04m,
烧杯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增加了p1gh1=1.0×103kg/m3×10N/kg×0.04m=400Pa,
但由于在一定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每减少0.1N,弹簧的长度就缩短0.1cm,因此
当所加水使铜块刚好浸没时(水未溢出),此时拉力减小0.2N,则弹簧的长度缩短0.2cm=0.002m,因此还应该倒入0.002m高度的水,
故p2gh2=1.0×103kg/m3×10N/kg×0.002m=20Pa,
因此烧杯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增加值△p=p1+p2=400Pa+20Pa=420Pa.
故答案为:(1)2.7;(2)0.1;排开液体的体积;液体的密度;(3)1.3×103;200;(4)减小;420.

点评 本题是较典型的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实验得出结论的题型.在分析问题时,要明确哪些量是相同的,哪些量是变化的或不同的,正是这些变化的或不同的量导致了实验结果的不同.此题的难点在(5),烧杯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增加值△p=p1+p2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乒乓球的直径约为10cmB.人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约为1m/s
C.人体正常体温约为38℃D.两个鸡蛋的质量约为100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甲对乙施加一个力,同时乙对甲也施加一个力.小明想:这两个力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为了探究相互作用的两个力之间的关系,他设计以下实验:把两弹簧测力计A和B连接在一起,用手拉弹簧测力计A,此时,A弹簧测力计对B弹簧测力计有一个拉力F,大小从B弹簧测力计中读出,同时,B弹簧测力计对A弹簧测力计也有一个拉力F′,大小从A弹簧测力计读出.改变手拉弹簧的力,此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也随着改变,小明读出一组数据如表:
F(N)0.511.522.5
F′(N)0.511.522.5
(1)根据小明的实验,你可以得出:两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在一条直线上.
(2)以卵击石,石头没有损伤而鸡蛋破了,这一现象中,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与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大小上有何关系石头对鸡蛋的力等于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作图题

2.根据题意作图.
(1)在如图甲中画出电路图中的电流方向,并连接图乙的实物图.
(2)请根据如图丙实验电路,在图方框内画出电路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9.小明用杠杆、一盒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等器材,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

(1)实验开始时,杠杆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其向右移动(选填“左”或“右”),以使杠杆水平位置平衡.
(2)小明调节杠杆水平平衡后,在杠杆左侧挂2个钩码,图乙所示.要使杠杆水平平衡,应在A处挂1个钩码.
(3)小明再次在杠杆的两端挂上钩码,杠杆的状态如图丙所示.小明又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恢复水平平衡.然后记录下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的数值.他分析实验数据时,发现得不到正确的“杠杆的平衡条件”,其原因是:挂上钩码后,再次调节平衡螺母.
(4)当弹簧测力计由竖直向上拉杠杆变成斜向上拉,如图丁所示.若杠杆仍在水平位置静止,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一定变大(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9.小明利用实验探究浮力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系.他把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将它分别浸入水和酒精中的不同位置,如图所示.

(1)下述四种情况,甲图中金属块所受到的浮力最小.
(2)做丙、丁两次实验,是为了探究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
(3)做乙、丙两次实验,是为了探究金属块浸没在液体中时,受到的浮力与深度无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6.小雨做“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的实验时.他的实验操作步骤如图所示,实验过程如图:
A.用细线将橡皮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出橡皮的重力;
B.将水倒入溢水杯中;
C.将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橡皮浸没水中,让溢出的水全部流入小桶中,同时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D.将盛有溢出水的小桶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E.记录、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F.整理实验器材.
请根据小雨的实验过程回答下面问题:
(1)指出小雨在实验操作中漏掉的一个步骤:没有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空桶的重力.
(2)指出上面实验操作中的一处错误是:B步骤中溢水杯没有装满水,此时测出的浮力F与溢出水的重力G的大小关系:F>G.
(3)改正上述错误重新进行实验,得出的正确实验结论是: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4)如果在C步骤中将物体浸没液体的深度更大些,对实验结论没有(选填“有”或“没有”)影响.
(5)若用能够漂浮在水面的木块代替橡皮做此实验,则与上述操作不同的一个步骤是C(填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如果把笼罩着地球的大气层比作浩瀚的海洋,我们人类就生活在这“大气海洋”的底部,承受着大气对我们的压强--大气压.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马德堡半球实验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B.用高压锅煮食物熟得快是因为锅内气压增大使水的沸点降低
C.大气压不仅随高度而发生变化,同时还受天气、季节等因素的影响
D.做托里拆利实验时,若有空气进入管内,则测出的大气压值比实际值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4.小明利用矿泉水瓶做了有关压强的实验.
实验一:如图甲(1),瓶中装满水,用薄纸片盖住瓶口后倒置,纸片不会落下说明了大气压的存在;若将瓶子倾斜一些如图甲(2),该实验仍能成功,说明了各个方向都有大气压;若将整个装置瓶口向下悬挂在密闭玻璃罩内如图甲(3),并用抽气机不断抽去罩内空气,则玻璃杯中水和塑料片将落下.
实验二:在瓶子侧壁不同高度处开三个同样大小的孔如图乙,用手指堵住小孔往瓶中注满水.放开手指,观察到小孔的位置越低,从小孔射出的水越急,说明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