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一定会对外做功
B.热传递是将高温物体的温度传给低温物体,直到他们的温度相同
C.物体放出热量后,温度不一定降低
D.物体吸收热量后,其内能一定增加

分析 (1)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做功可以改变内能,且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小.
(2)热传递的条件:有温度差;注意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热量.
(3)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内能减小,但是温度不变.
(4)物体的内能与做功与热传递均有关系,由热力学第一定律△U=W+Q可得出正确结果.

解答 解:
A、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也可能是物体从外界吸收了热量,故A错误;
B、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有温度差,并且热量是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两温度相同的物体不发生热传递,故B错误;
C、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内能减小,但是温度不变,故C正确;
D、物体吸热时,若同时对外做功,且做功值大于吸收的热量,则内能减小,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改变内能的方法、热传递的特点、内能与温度的温度的关系,是一道热学综合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所用的器材有:带有刻度的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线(弹簧夹)和钩码等.
(2)在调节杠杆平衡的过程中,发现杠杆的右端翘起,如图所示,他可以调节右端的螺母,使它向右(填“左”或“右”)移动,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其目的是为了便于测量力臂. 
(3)该同学在实验中得出三组数据(见表),该同学多次测量的目的是获取多组实验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
实验次数动力F1
(牛)
动力臂L1
(厘米)
阻力F2
(牛)
阻力臂L2
(厘米)
125110
241085
33629
(4)为了研究得出结论,表格中应再增加两个处理数据的项目是动力与动力臂的乘积和阻力与阻力臂的乘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小明在照镜子.请找一找,他在平面镜中的像应该是图中的哪一个?(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南宋诗人杜耒的诗句“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描绘了中华民族沐浴着如酒、如月、如梅的茶香,修身养性,生生不息.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有多长,中国的茶就有多香.泡茶过程中有许多物理知识,请举两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利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把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指在分度标尺中线的右边,为了使横梁平衡,应该把横梁上的平衡螺母向左端移动.如果横梁平衡后用到的砝码和游码如图所示,则被称量的物体的质量为27.2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测量一枚一角硬币直径,在图中正确的方案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景:
(1)小明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未点燃(选填“点燃”或“未点燃”)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像和物大小相等.
(3)若在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也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玻璃板没有与平面垂直放置.
(4)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不能(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
(5)实验中,小明只进行了一次实验,就得出“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的结论.这种做法的不合理之处是实验次数太少,结论具有偶然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画出下列力的图示
(1)物体A静止在斜面上,A所受的重力为15牛顿(图甲).
(2)吊在绳上静止的小球,受到绳子5牛顿的拉力(图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小江同学测量长度的方法如图所示,请指出其中的三处错误:
(1)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2)刻度尺应放正;
(3)刻度尺应紧贴被测物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