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4.0.5kg水的密度是1.0×103kg/m3,表示的意义是1立方米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用掉一半,其质量变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下同),体积变小,密度不变.

分析 (1)密度是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特性;
(2)水的密度值是初中物理中的一个重要数值,应该牢记.正确描述密度值的物理意义,关键是对单位的理解要准确无误.

解答 解:密度所描述的是单位体积的物质的质量.具体表述,首先是表述单位体积,然后才是质量,水的密度是1.0×103kg/m3=1g/cm3,其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用掉一半,其质量变小,体积变小,密度不变.
故答案为:1.0×103;1立方米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变小;变小;不变.

点评 本题中涉及到的水的密度值,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数值,应该作为重点记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冬天,人们常用热水袋来暖和双手,这种做法是用热传递方法来增大双手的内能.改变双手内能的方法还可以用做功方法来实现,请写出一例:两手摩擦能发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5.在高速上,突然被天降铁块狠狠砸中,却临危不乱,用自己的生命履行了司机的职责,用自己的生命守护了全车乘客.去年5月30日,杭州“最美司机”吴斌用生命最后76秒拯救24名乘客,人们纷纷通过手机短信、微博等各种形式向这位“平民英雄”致敬.
(1)他驾驶的浙A19115大型客车从无锡返回杭州,11时40分左右,车行驶至锡宜高速公路宜兴方向阳山路段,从高速公路监控中查的当时此车在5秒钟内通过了125米,请通过计算说明吴斌驾驶的那辆车是否超速了?已知此段高速公路的限速100千米/时.
(2)从调查中获悉,当时浙A19115大型客车正由北向南运行,对面车道的一辆东风大货车掉落的制动毂残片以每小时50千米是速度向吴斌飞来,大约有3.5公斤重.相对于吴斌司机,他当时遭速度为140千米/小时的铁块猛烈撞击,相当于炸弹爆炸,导致肝脏碎裂,多处器官功能衰竭.
(3)若客车和人的总质量为4吨,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它所受的阻力是人车总重的0.05倍,求汽车发动机的牵引力.(g取10牛/千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在干燥的天气里用报纸摩擦玻璃时,玻璃上会有很多“毛毛”,这是因为玻璃表面带了电,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如图所示,A是铁棒,B是小磁针,用磁铁的N极靠近铁棒,发现小磁针原靠近铁棒下端的一极被排斥,而另一极被吸引过来.分析这一现象可知,下列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
A.铁棒A被磁化时上端为N极,小磁针被吸引的一极为N极
B.铁棒A被磁化时上端为N极,小磁针被吸引的一极为S极
C.铁棒A被磁化时上端为S极,小磁针被吸引的一极为N极
D.铁棒A被磁化时上端为S极,小磁针被吸引的一极为S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在炎热的夏天赤脚踩在沙滩上感觉烫脚,而站在浅水滩处却感觉凉爽,要解释这个现象,下面对物理知识的运用正确的是(  )
A.沙子的比热容小,水的比热容大B.沙子吸收热量多,水吸收热量少
C.沙子是固体,水是液体D.沙子升温较慢,水升温较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关于质量和密度变化正确的是(  )
A.一铁块加热后质量和密度都不变
B.向轮胎里充气的过程中,轮胎里的气体质量和密度均增大
C.对一零件进行切削加工过程中,零件的质量和密度都不变
D.一粒种子从地球带入月球,质量和密度均变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3.小李同学要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瓷片的密度.
(1)本实验的实验原理是ρ=$\frac{m}{V}$.
(2)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测量前调解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3)用调解好的天平测量瓷片的质量,所有砝码个数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瓷片的质量为39.2g.

(4)他发现瓷片放不进量筒,改用如图乙所示的方法测瓷片的体积:
a.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把瓷片浸没在水面到达的位置上作标记,然后取出瓷片.
b.先往量筒装入50mL的水,再将量筒的水倒入烧杯中,让水面到达标记处,量筒里剩余水的体积如图丙所示,则瓷片的体积为18cm3
(5)用密度公式计算出瓷片的密度ρ=2.18×103kg/m3
(6)根据以上步骤,小李同学测出的瓷片密度值偏小(选填“偏大”或“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如图所示是某实验小组合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足够长).实验时应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并且大致在同一高度,甲烛焰离凸透镜20cm时,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烛焰的像,随着蜡烛的燃烧,可观察到光屏上的像向上(上/下)移动;移动蜡烛,使烛焰离凸透镜10cm再移动光屏,能(能/不能)得到个清晰的烛焰的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