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有一金属块,测得其体积为10cm3,质量为113g,该金属块的密度为    g/cm3,合    kg/m3.若将其切去一半,则剩下的金属的金属块的密度将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答案】分析:已知质量和体积,可利用公式ρ=计算密度;密度的单位有g/cm3和kg/m3,这两个单位较大的是g/cm3,它们的进率为1000,并且是从大单位到小单位,应扩大1000倍;密度是物质的特性,由此来分析剩余部分的密度怎样变化.
解答:解:
∵m=113g,V=10cm3
∴ρ===11.3g/cm3
而11.3g/cm3=11.3×1000kg/m3=11.3×103kg/m3
因为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无关,不随质量和体积的改变而改变,
所以金属块的质量变小,其密度不变.
故答案为:11.3,11.3×103,不变.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利用密度的公式ρ=计算密度,以及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不随质量和体积的改变而改变,以及单位的换算.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小明同学将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均匀实心金属圆柱体,再将圆柱体浸在液体中,分别研究弹簧测力计示数与液体密度、物体在液体中深度的关系.实验时,他把圆柱体浸没在不同液体中,分别记下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测得实验数据如表1.然后把圆柱体浸在同种液体中,通过改变液面到圆柱体底部的距离,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测得实验数据如表2.
表1:
液体ρ(103体千克/米3 1.2 1.8 2.0 2.2 2.4 2.5
弹簧测力计示数F(牛) 7.5 4.5 2.5 1.5 1.0
表2:
液面到金属块底部距离h(米) 0 0.2 0.3 0.4 0.5 0.6 0.7
弹簧测力计示数F(牛) 11.1 9.9 8.7 7.5 7.5
根据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表1、表2中的实验数据,请通过计算,分析完成表1和表2中的空格填写.
(2)在图1中,能正确反映表1中弹簧测力计示数与液体密度之间关系是图1中的
A
A

(3)这只挂有金属圆柱体的弹簧测力计可改装为一只密度计.请在图2中标出该密度计的零刻度位置.其分度值为
100kg/m3
100kg/m3

(4)该金属体的底面积为多少平方米?(要求写出完整的解答过程)
(5)在研究弹簧测力计示数与液体密度关系时,不液体密度为3.0×103×kg/m3时,测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请说明产生此现象的原因:
圆柱体的密度小于所在液体的密度,所以圆柱体处于漂浮状态
圆柱体的密度小于所在液体的密度,所以圆柱体处于漂浮状态

(6)表2中液体的密度为:
1.2×103kg/m3
1.2×103kg/m3

(7)通过分析表2,是否能得出:反映弹簧测力计示数与金属块浸在液体中体积之间的规律?若能,可能用什么表达式来表达?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小明同学将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均匀实心金属圆柱体,再将圆柱体浸在液体中,分别研究弹簧测力计示数与液体密度、物体在液体中深度的关系.实验时,他把圆柱体浸没在不同液体中,分别记下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测得实验数据如表1.然后把圆柱体浸在同种液体中,通过改变液面到圆柱体底部的距离,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测得实验数据如表2.
表1:
液体ρ(103体千克/米3)1.21.82.02.22.42.5
弹簧测力计示数F(牛)7.54.52.51.51.0
表2:
液面到金属块底部距离h(米)00.20.30.40.50.60.7
弹簧测力计示数F(牛)11.19.98.77.57.5
根据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表1、表2中的实验数据,请通过计算,分析完成表1和表2中的空格填写.
(2)在图1中,能正确反映表1中弹簧测力计示数与液体密度之间关系是图1中的________.
(3)这只挂有金属圆柱体的弹簧测力计可改装为一只密度计.请在图2中标出该密度计的零刻度位置.其分度值为________.
(4)该金属体的底面积为多少平方米?(要求写出完整的解答过程)
(5)在研究弹簧测力计示数与液体密度关系时,不液体密度为3.0×103×kg/m3时,测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请说明产生此现象的原因:________.
(6)表2中液体的密度为:________.
(7)通过分析表2,是否能得出:反映弹簧测力计示数与金属块浸在液体中体积之间的规律?若能,可能用什么表达式来表达?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06年安徽省蚌埠二中高一自主招生考试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小明同学将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均匀实心金属圆柱体,再将圆柱体浸在液体中,分别研究弹簧测力计示数与液体密度、物体在液体中深度的关系.实验时,他把圆柱体浸没在不同液体中,分别记下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测得实验数据如表1.然后把圆柱体浸在同种液体中,通过改变液面到圆柱体底部的距离,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测得实验数据如表2.
表1:
液体ρ(103体千克/米3)1.21.82.02.22.42.5
弹簧测力计示数F(牛)7.54.52.51.51.0
表2:
液面到金属块底部距离h(米)0.20.30.40.50.60.7
弹簧测力计示数F(牛)11.19.98.77.57.5
根据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表1、表2中的实验数据,请通过计算,分析完成表1和表2中的空格填写.
(2)在图1中,能正确反映表1中弹簧测力计示数与液体密度之间关系是图1中的______.
(3)这只挂有金属圆柱体的弹簧测力计可改装为一只密度计.请在图2中标出该密度计的零刻度位置.其分度值为______.
(4)该金属体的底面积为多少平方米?(要求写出完整的解答过程)
(5)在研究弹簧测力计示数与液体密度关系时,不液体密度为3.0×103×kg/m3时,测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请说明产生此现象的原因:______.
(6)表2中液体的密度为:______.
(7)通过分析表2,是否能得出:反映弹簧测力计示数与金属块浸在液体中体积之间的规律?若能,可能用什么表达式来表达?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第十四届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复赛试题

一、(14分)1998年某地区遭受特大洪涝灾害。为了抗洪抢险,急需在20h内从甲地调运65t钢材到乙地。现仅剩下一艘满载时排水量为80t的货船,船身(包括船员)质量约17t,已知甲、乙两地的水路距离为80km,船行驶的平均速度为lOkm/h(不计水流速度)。

    (1)请你设计一个完成此项任务的可行性方案;

    (2)通过分析、计算,找出最佳方案。(钢材的密度为7.9×103kg/m3)

    

二、(18分)图l为一种电磁炉的原理示意图。它是利用高频电流在电磁炉内部线圈中产生磁场,磁化铁磁材料制成的烹饪锅,在锅体形成无数小的涡流(感应电流)而产生焦耳热。同时,被磁化的铁磁材料分子因摩擦、碰撞而发热。从而使锅体自身发热达到加热食物的目的。

  (1)使用电磁炉加热食物时,不产生明火,无烟尘,无废气,清洁、安全、高效、节能。请写出电磁炉在使用中可能涉及的物理知识(只写名称不写内容,不少于10个可得满分)。

(2)在使用电磁炉时,炉和锅之间的热是由_______传

递给_______的。电磁炉加热食物的过程中消耗______

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_能;若用该电磁炉1次蒸熟

5个馒头需用时间25min,那么,1次只蒸熟1个同样

大小的馒头大约需要________min。

(3)某款电磁炉性能参数如下表所示:

型号

额定电压

额定功率

功率调节范围

温度调节范围

热效率

SC---16

220V50Hz

1600W

450W--1600W

70℃--2400℃

(大于)90%

    根据上表数据,若电磁炉在功率调节和温度调节的范围内,加热温度随功率调节的变化图象是一直线,电磁炉工作电压正常,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烧开一锅质量为3kg、温度为22℃的水最多需要多少时间(不计锅吸热及热散失)?

    

三、(18分)有人在夏季用简易晒水箱给水加热用来淋浴,这不仅能节省能源,而且很方便。李明和张华想利用这样的装置估测太阳光对地球表面辐射的强度的大小。也就是说,太阳光垂直照射地球表面时,地球表面单位时间单位面积所获得的能量是多少。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晒水箱内部是被涂黑的,箱体外加了保温层,上面开口并盖有透明玻璃板。

    在估测之前要首先弄清,透过玻璃板的太阳光能量究竟占太阳辐射到玻璃板上的能量的百分之几?李明和张华各拿一块实验用的玻璃板,把阳光反射到墙上的同一个地方,他们发现,两块反射光斑重叠处的强度,和太阳光直接射到地上的强度差不多。

    (1)透过玻璃板的太阳光能量占太阳辐射到玻璃板上的能量的百分之几?你在得出这个结论时做了什么假设?假设的根据是什么?

    (2)请你帮助他们设计实验方案,并写出具体的实验步骤。

    (3)请你对这个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做出评价。

    

四、(18分)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流和电压时,通常并不考虑仪表本身电阻对待测电路的影响,而将其视为“理想仪表”,即认为电流表的内电阻为零,电压表的内电阻为无限大。实际上,电流表和电压表都有一定电阻值,因而我们可以把电流表看成一个能显示通过自身电流大小的其阻值很小的电阻;可以把电压表看成一个能显示自身两端电压大小的其阻值很大的电阻。所以,把电流表或电压表接入待测电路时,就相当于在待测电路中串联一个电阻,或并联一个电阻。这样,电流表两端就要有一定的电压,电压表中就要通过一定的电流,因此实际上很难同时精确地测出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待测电阻的电流。

    1.现有一个量程为0.6A,内电阻为0.13Ω的电流表,能否用它测量某电路两端的电压?若不能,请说明理由。若能,请说明用它能测量的最大电压值。

    2.现要精确测量一个阻值约为8Ω的电阻Rx,实验室提供下列器材。

    ·电流表A1:量程100mA,内电阻r1=4Ω

    ·电流表A2:量程500mA,内电阻r2=750Ω

    ·电压表V:量程10V,内电阻r3=10kΩ

    ·变阻器R0:阻值约10Ω·定值电阻R1:阻值为10kΩ

    ·电池E:两端电压约l.5V

    ·开关s、导线若干个

(1)选出你测量时所需的适当器材,并在虚线方框中画出电路图。

(2)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根据所测物理量,写出被测电阻Rx的表达式。

    

五、(16分)图3甲是使用汽车打捞水下重物的示意图。汽车通过定滑轮牵引水下一个圆柱形重物,在整个打捞过程中,汽车以恒定的速度v=0.2m/s向右运动。图3乙是此过程中汽车拉动重物的功率P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设t=0时汽车开始提升重物,忽略水的阻力和滑轮的摩擦,g取10N/kg。求:

    (1)圆柱形重物的质量;(2)圆柱形重物的密度;(3)打捞前,圆柱形重物上表面所受的水的压力。

    

六、(16分)图4为一种电饭煲的工作原理图。下面是王宁同学对电饭煲工作原理的研究,请你也参与共同探讨。

  按下、扳起电饭煲的开关,有一种“粘连”“吸引”的感觉,取出饭锅,发现电饭煲的底部有一个凸起物.它可以上下弹动,能被磁铁吸引。王宁同学通过用

这个电饭煲做米饭和烧水来研究它的工作情况,请回答他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的如下问题。

    (1)图4中只有两根外接导线,这样的用电器有什么危害?应当怎样加以完善?

    (2)将三脚插头插入电源插座,不用按开关,指示灯就发亮,按下开关后,指示灯亮度不变。此时为什么开关对指示灯的亮度没有影响?

    (3)电饭煲工作了15min,会出现大量“白气”,这些“白气”是怎样形成的?

    (4)电饭煲工作了25min,听到“啪”的一声,指示灯不亮了。以此推测,感温软磁体的磁性可能受什么因素影响?怎样影响?

    (5)听到“啪”的一声后又过了l0min,指示灯又发光,一会儿指示灯又熄灭了。分析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金属的热胀冷缩程度是否一样?

    (6)要想获得恒温的温水,你可以怎样做?

    (7)电饭煲使用较长一段时间后,常常在饭未完全熟透时就“跳闸”,这样就会出现“夹生饭”,请问这种情况电饭煲可能在什么地方出现了故障?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第十四届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复赛试题

一、(14分)1998年某地区遭受特大洪涝灾害。为了抗洪抢险,急需在20h内从甲地调运65t钢材到乙地。现仅剩下一艘满载时排水量为80t的货船,船身(包括船员)质量约17t,已知甲、乙两地的水路距离为80km,船行驶的平均速度为lOkm/h(不计水流速度)。

    (1)请你设计一个完成此项任务的可行性方案;

    (2)通过分析、计算,找出最佳方案。(钢材的密度为7.9×103kg/m3)

    

二、(18分)图l为一种电磁炉的原理示意图。它是利用高频电流在电磁炉内部线圈中产生磁场,磁化铁磁材料制成的烹饪锅,在锅体形成无数小的涡流(感应电流)而产生焦耳热。同时,被磁化的铁磁材料分子因摩擦、碰撞而发热。从而使锅体自身发热达到加热食物的目的。

  (1)使用电磁炉加热食物时,不产生明火,无烟尘,无废气,清洁、安全、高效、节能。请写出电磁炉在使用中可能涉及的物理知识(只写名称不写内容,不少于10个可得满分)。

(2)在使用电磁炉时,炉和锅之间的热是由_______传

递给_______的。电磁炉加热食物的过程中消耗______

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_能;若用该电磁炉1次蒸熟

5个馒头需用时间25min,那么,1次只蒸熟1个同样

大小的馒头大约需要________min。

(3)某款电磁炉性能参数如下表所示:

型号

额定电压

额定功率

功率调节范围

温度调节范围

热效率

SC---16

220V50Hz

1600W

450W--1600W

70℃--2400℃

(大于)90%

    根据上表数据,若电磁炉在功率调节和温度调节的范围内,加热温度随功率调节的变化图象是一直线,电磁炉工作电压正常,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烧开一锅质量为3kg、温度为22℃的水最多需要多少时间(不计锅吸热及热散失)?

    

三、(18分)有人在夏季用简易晒水箱给水加热用来淋浴,这不仅能节省能源,而且很方便。李明和张华想利用这样的装置估测太阳光对地球表面辐射的强度的大小。也就是说,太阳光垂直照射地球表面时,地球表面单位时间单位面积所获得的能量是多少。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晒水箱内部是被涂黑的,箱体外加了保温层,上面开口并盖有透明玻璃板。

    在估测之前要首先弄清,透过玻璃板的太阳光能量究竟占太阳辐射到玻璃板上的能量的百分之几?李明和张华各拿一块实验用的玻璃板,把阳光反射到墙上的同一个地方,他们发现,两块反射光斑重叠处的强度,和太阳光直接射到地上的强度差不多。

    (1)透过玻璃板的太阳光能量占太阳辐射到玻璃板上的能量的百分之几?你在得出这个结论时做了什么假设?假设的根据是什么?

    (2)请你帮助他们设计实验方案,并写出具体的实验步骤。

    (3)请你对这个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做出评价。

    

四、(18分)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流和电压时,通常并不考虑仪表本身电阻对待测电路的影响,而将其视为“理想仪表”,即认为电流表的内电阻为零,电压表的内电阻为无限大。实际上,电流表和电压表都有一定电阻值,因而我们可以把电流表看成一个能显示通过自身电流大小的其阻值很小的电阻;可以把电压表看成一个能显示自身两端电压大小的其阻值很大的电阻。所以,把电流表或电压表接入待测电路时,就相当于在待测电路中串联一个电阻,或并联一个电阻。这样,电流表两端就要有一定的电压,电压表中就要通过一定的电流,因此实际上很难同时精确地测出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待测电阻的电流。

    1.现有一个量程为0.6A,内电阻为0.13Ω的电流表,能否用它测量某电路两端的电压?若不能,请说明理由。若能,请说明用它能测量的最大电压值。

    2.现要精确测量一个阻值约为8Ω的电阻Rx,实验室提供下列器材。

    ·电流表A1:量程100mA,内电阻r1=4Ω

    ·电流表A2:量程500mA,内电阻r2=750Ω

    ·电压表V:量程10V,内电阻r3=10kΩ

    ·变阻器R0:阻值约10Ω·定值电阻R1:阻值为10kΩ

    ·电池E:两端电压约l.5V

    ·开关s、导线若干个

(1)选出你测量时所需的适当器材,并在虚线方框中画出电路图。

(2)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根据所测物理量,写出被测电阻Rx的表达式。

    

五、(16分)图3甲是使用汽车打捞水下重物的示意图。汽车通过定滑轮牵引水下一个圆柱形重物,在整个打捞过程中,汽车以恒定的速度v=0.2m/s向右运动。图3乙是此过程中汽车拉动重物的功率P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设t=0时汽车开始提升重物,忽略水的阻力和滑轮的摩擦,g取10N/kg。求:

    (1)圆柱形重物的质量;(2)圆柱形重物的密度;(3)打捞前,圆柱形重物上表面所受的水的压力。

    

六、(16分)图4为一种电饭煲的工作原理图。下面是王宁同学对电饭煲工作原理的研究,请你也参与共同探讨。

  按下、扳起电饭煲的开关,有一种“粘连”“吸引”的感觉,取出饭锅,发现电饭煲的底部有一个凸起物.它可以上下弹动,能被磁铁吸引。王宁同学通过用

这个电饭煲做米饭和烧水来研究它的工作情况,请回答他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的如下问题。

    (1)图4中只有两根外接导线,这样的用电器有什么危害?应当怎样加以完善?

    (2)将三脚插头插入电源插座,不用按开关,指示灯就发亮,按下开关后,指示灯亮度不变。此时为什么开关对指示灯的亮度没有影响?

    (3)电饭煲工作了15min,会出现大量“白气”,这些“白气”是怎样形成的?

    (4)电饭煲工作了25min,听到“啪”的一声,指示灯不亮了。以此推测,感温软磁体的磁性可能受什么因素影响?怎样影响?

    (5)听到“啪”的一声后又过了l0min,指示灯又发光,一会儿指示灯又熄灭了。分析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金属的热胀冷缩程度是否一样?

    (6)要想获得恒温的温水,你可以怎样做?

    (7)电饭煲使用较长一段时间后,常常在饭未完全熟透时就“跳闸”,这样就会出现“夹生饭”,请问这种情况电饭煲可能在什么地方出现了故障?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