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3.重庆市交管局为了监督司机是否遵守限速规定,在高速公路上安装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道路中间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2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4s,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0.7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求:
(1)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的距离;
(2)汽车从接收到第一次信号到第二次信号时,汽车行驶的距离;
(3)此路段限速为100km/h,试计算说明汽车在此路段是否超速?

分析 求汽车的速度必须知道行驶的距离和相应的时间:
①测速仪第一次发出超声波时,经过了0.1s到达了汽车处,而信号从汽车处返回测速仪,也行驶了0.1s的时间;
②在第二次发出的信号,在与汽车相遇返回到测速仪时,超声波行驶了0.4s;
③这两次汽车与测速仪的距离差就是汽车行驶的距离,再找出行驶这段时间所用的时间(汽车运动的时间为从第一次与超声波相遇开始,到第二次与超声波相遇结束.求出这个时间,就是汽车运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即可得解.

解答 解:(1)由v=$\frac{s}{t}$得: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
s1=vt1=340m/s×0.1s=34m;
(2)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
s2=vt2=340m/s×0.2s=68m;
汽车行驶的距离:
△s=s2-s1=68m-34m=34m;
(3)因此汽车在两次信号的间隔过程中,行驶了:s′=s2-s1=68m-34m=34m;
这34m共用了:t′=△t-t1+t2=0.7s-0.1s+0.2s=0.8s,
所以汽车的车速为:v′=$\frac{s′}{t′}$=$\frac{34m}{0.8s}$=42.5m/s=42.5×3.6km/h=153km/h.
153km/h大于100km/h,故超速.
答:(1)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的距离是34m;
(2)汽车从接收到第一次信号到第二次信号时,汽车行驶的距离68m;
(3)此路段限速为100km/h,试计算说明汽车在此路段速度是153km/h,大于100km/h,超速.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应用,如何确定汽车运动的时间,是此题的难点.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虽然是0.7秒,但汽车在接收到两次信号时其其通过的路程所对应的时间不是0.7秒.要从起第一次接收到超声波的信号开始计时,到第二次接收到超声波的信号结束,由此来确定其运动时间.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对应上是解决此题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3.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与力有关的一些现象进行了如下研究:
(1)为了研究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情况,他们回顾了真空是否传声的探究: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使玻璃罩内的空气越来越稀薄,发现闹钟的声音越来越小.进一步推断,当罩内完全没有空气时,声音将完全消失.

(2)小组类比声音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小李让小车沿斜面从同一高度自由滑下,让它在不同的平面上向前运动如图.
①从同一高度自由滑下的目的是控制小车到水平面上的初速度相同.
②他们经过认真实验,得到如下记录
表面毛巾棉布木板
摩擦力最大较大最小
小车运动距离最近较远最远
小车运动时间/s468
由此推断,当摩擦力为零时,小车在水平方向上所受力为零,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小车在水平平面上运动的全过程中,三次克服阻力做的功是否相等?相等.(填“相等”、“不等”或“无法判断”)理由是什么?小车到达斜面底部时的动能相等.
④从研究中他们得到如下几个结论,你认为正确的是C
A.没有力,物体就无法运动                   B.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C.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D.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如图所示,放在天平上的甲、乙两种实心球体积相等,它们是由不同物质制成的,图中天平平衡,由此可知,甲、乙两种球的物质密度之比为(  )
A.3:5B.5:3C.1:3D.3: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描自然界中有许多有趣的光现象,下列优美现象中,说法错误的是(  )
A.“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金柳的影子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湖面波光粼粼是湖面发生镜面反射的结果
C.“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句中的“浓阴”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句中的“彩云”是由于光的色散形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作图题

18.S为点光源,A和B为S发出的两条光线的反射光线,作出平面镜位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a、b、c、d四个带电体,a吸引c,c排斥d,b吸引d,b带正电,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带正电,c带负电,d带负电,b带负电
B.a带正电,b带正电,c带负电,d带负电
C.a带负电,b带正电,c带负电,d带正电
D.a带负电,b带负电,c带正电,d带正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5.如图在磁针上面有一条导线,当直导线触接电池通电时,可以看到小磁针发生偏转;改变电流方向,又能看到小磁针的偏转方向发生改变,得出的结论有:
(1)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2)电流的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如图1所示,小明用光具座(0-100cm)、蜡烛、三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①我们需要让烛焰、凸透镜甲、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使所成的像完整的呈现在光屏中心;
②此凸透镜甲的焦距是15cm,当烛焰在图一所示位置时,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投影仪;要使光屏上所成的像变小时,在不改变透镜位置的情况下,可将烛焰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同时将光屏向靠近(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③小明查资料发现物体距离凸透镜足够远时(大于10倍焦距),所成的像与透镜间的距离就近似等于凸透镜的焦距.他想用这种方法利用图1中的蜡烛和光具座来测量凸透镜乙的焦距(焦距大约为5cm左右).他应该把蜡烛放在0cm处,光屏放在100cm处,然后调节凸透镜,使光屏上的像最小最清晰.此时凸透镜和光屏的距离就是凸透镜乙的焦距.
④小明用凸透镜丙结合上述器材又做了一个实验.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
物距u/cm1416182022242630
像距v/cm3526222018171615
小明把蜡烛放在光具座上的0刻线处,凸透镜丙放在15cm刻线上,如图2所示.移动光屏在a位置找到像;蜡烛和光屏不动,只移动凸透镜,当凸透镜向某一方向移动到b位置时,在光屏上又看到像.请你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做出合理的判断.以下情况不可能的是D
A.光屏上第一次的像是倒立、放大的      B.a位置在44~46cm刻线之间
C.光屏上第二次的像是倒立、缩小的      D.b位置在19~21cm刻线之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如图所示,电阻R1、R2和R3均为定值电阻,初始状态是:S闭合,S1断开.现将S1闭合,则(  )
A.电压表V示数变大,电流表A示数变大
B.电压表V示数变小,电流表A示数变小
C.电压表V示数变大,电流表A示数变小
D.电压表V示数变小,电流表A示数变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