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如图所示,电源电压U恒定,闭合开关S1和S2,在滑动变阻器滑片向上移动过程中
A. 灯泡L的亮度不变B. R2两端的电压变大
C. 电流表A1的示数变大D. A2电流表的示数变大
【答案】A
【解析】
由图可知,闭合两只开关,定值电阻R2被短路,滑动变阻器R1与灯泡L并联,电流表A1测量干路电流,A2测量通过灯泡的电流;当滑动变阻器滑片向上滑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电阻增大;
A、由于并联电路各支路用电器工作过程互不影响,所以滑片滑动时,灯泡亮度不变,故A正确;
B、由于R2被短路,所以R2两端的电压为0,故B错误;
C、灯泡电阻不变,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电阻增大,所以总电阻增大;由于电源电压不变,总电阻增大,由I=可知干路电流减小,即电流表A1的示数变小,故C错误;
D、电流表A2测量通过灯泡的电流,由于灯泡电阻和两端电压不变,由I=可知通过灯泡的电流不变,即电流表A2的示数不变,故D错误。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和小强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一同学组装好如图所示实验装置,他们分别记下了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位置。
(1)实验时,小明_____竖直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升高,弹簧测力计读数为0.5N;同时小强也用刻度尺测出钩码被提升的高度为10cm,以上测量结果准确无误,其他被测物理量和计算数据记录如表:
钩码重G/N | 弹簧测力计提升的高度h/m | 有用功W有/J | 总功W总/J | 机械效率η |
1 | 0.2 | 0.1 | 0.1 | 100% |
(2)小明和小强通过计算得出该滑轮组机械效率为100%,他们意识到出现了错误,请你帮他俩找出错误的原因:_____。
(3)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际为_____。
(4)在实验中,若将钩码的重增加到6N,则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材料,完成填空。
流浪地球
电影《流浪地球》中,科学家们发现太阳急速衰老膨胀,短时间内包括地球在内的整个银河系都将被太阳所吞没。为了自救,人类提出一个名为“流浪地球”的大胆计划,由远方的领航者空间站负责给地球探测预警,在地球表面建造10000座单个功率为5.4×1011kW的发动机,推动地球离开太阳系,用2500年的时间奔往另外一个栖息之地。当然,这当中困难重重!
第一、地球必须摆脱太阳的吸引。出逃的第一步,让地球围绕太阳做最后转动,从近日点公转到远日点,在远日点开始挣脱太阳的吸引。
第二、离开了太阳,地表温度降低到零下80°C,为躲避地表的低温,需要用超大型斗轮式挖掘机挖出防空洞,建设地下城。
尽管《流浪地球》描述的场景,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发生的几率微乎其微,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价值,就是要维护人类共同的安全。中国作为当代世界中有影响力的大国,始终坚持团结各国,共同面对灾难。中国人民用自己的行动,将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中国形象呈现在世界面前。
(1)地球在近日点向远日点运动过程中,地球的运动状态_____(选填“不变”或“改变”)。
(2)为确保在有限时间内将地下城建设好,超大型挖掘机的转动轮刀刃必须很锋利,这是通过_____的方法增大压强。
(3)离开太阳,我们周围环境将处于超低温情况,这会让许多金属和合金的电阻变为零,这种现象称为_____现象,此时这些物质将___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用来制作电热毯。
(4)电影中宇航员在“领航者空间站”靠_____(选填“次声波”、“超声波”或“电磁波”)与地面进行通信,说明其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5)若不考虑其他星球推力作用,地球表面的发动机同时全功率启动,朝同一方向推动地球,从静止开始最后运动的速度达到光速的0.005倍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地球受到的总推力大小为
_____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小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将铁球用细绳悬于O点,小车置于O点正下方水平面上静止。实验时,分别在水平面上铺毛巾、棉布、玻璃板。
(1)每次都要让铁球从图中A点由静止释放,是为了使小车在水平面开始运动时具有相同的_____________。
(2)下面是记录实验情况的表格,请将(a)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实验序号 | 水平部分的材料 | (a)______ | 小车在水平面运动的距离 |
① | 毛巾 | ||
② | 棉布 | ||
③ | 玻璃板 |
(3)由实验可知,水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由此推理得出:如果水平面绝对光滑,被撞击后的小车将作__________(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直线运动
(4)如果用此装置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换用不同质量的铁球,每次从图中A点由静止释放,通过观察小车在水平面运动的距离,来探究物体的动能与_____的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导体甲、乙、丙分別连接成三个电装置,如图所示。三個导体均由相同的材质组成,导体甲的长度为Lcm,截面积为Acm2;导体乙的长度为2Lcm,截面积为Acm2;导体丙的长度为Lcm,截面积为2Acm2.若电路中连线及安培计的电阻、电池內电阻忽略不计,导体甲、乙、丙所连接的电路装置中,流经三导体的电流值分別为I甲、I乙、I丙,其大小关系为下列何者
A. I甲>I乙>I丙B. I乙>I甲>I丙
C. I丙>I甲>I乙D. I丙>I乙>I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学习了《电磁感应发电机》一节内容后,他查阅了有关资料,知道在电磁感应现象中闭合电路之所以能产生电流,是因为在电路中产生了电压,为了研究这个电压,他买了一套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图中有机玻璃管长度为1.5m,当圆柱形磁体(直径小于有机玻璃管内径)从有机玻璃管中下落穿过线圈时,与线圈相连的电压显示器可以显示此时电压大小。小明想利用此装置探究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电压大小与线圈匝数及强磁体运动快慢的关系。他进行了如下实验(忽略强磁体下落过程中所受阻力的影响):
(1)小明将三个匝数相同的线圈和电压显示器的组件固定在有机玻璃管A、B、C处,如图乙所示。他想探究的是电压与_____之间的关系。为了使实验效果对比明显,三个线圈之间的距离应该_____(选填“近一些”或“远一点”);
(2)小明分三次在距管口90cm处分别固定匝数为300匝、600匝、900匝的三个线圈和电压显示器的组件,每次都是从管口处由静止开始释放强磁体,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线圈匝数/V | 实验次数 | 电压显示器示数U/V | 电压测量值U/V |
300 | 1 | 2.62 | 2.51 |
2 | 2.50 | ||
3 | 2.41 | ||
600 | 1 | 5.03 | 5.00 |
2 | 4.84 | ||
3 | 5.14 | ||
900 | 1 | 7.68 | 7.50 |
2 | 7.38 | ||
3 | 7.45 |
请根据上表电压测量值和对应的线圈匝数在图丙坐标纸上描点作图。
(________)
分析图像可知: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
(2)实验时,玻璃板要与纸面________放置(选填“一定垂直”或“一定不垂直”)。
(3)在实验过程中,点燃蜡烛A,将另一支_______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
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来回移动,直到看上去跟前面蜡烛A的像重合。
(4)拿走蜡烛B,将光屏移动到蜡烛A像的位置时,发现光屏上_______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重为200N的物体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方向以0.2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所受的摩擦力f是重力的0.1倍,若不计滑轮重,绳重及滑轮装置摩擦,求:
(1)物体运动了5s,水平拉力F端移动的距离是多少m?
(2)水平拉力F的大小是多少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实验电路 | (1)请根据图(甲)中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图(乙)连接完整,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 (_______) | ||||||||||||
实验步骤 | (2)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某小组在ab间接入电阻R1,移动滑片P,将测量数据记录在表一中,当电压表示数为2.0V时,对应的电流值如图(丙)所示,为_____A.另一小组使用其它阻值的电阻R2,测量数据如表二所示,根据两组数据描绘出相应的I﹣U图象。
| ||||||||||||
实验结论 | (3)根据描绘出的I-U图象可以得出结论:在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_____;其中图线_____表示的是R1的I﹣U图象。 | ||||||||||||
问题讨论 | (4)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进行了多组数据的测量,其目的是为了_____(填字母序号)。 A.寻找普遍规律 B.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5)某同学继续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先测出了5Ω电阻在2.0V电压下的电流,然后断开开关,将5Ω电阻换成10Ω电阻,闭合开关,直接读出电流值,这种做法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_____。 |
表二(R2) | |||
U/V | 0.8 | 1.6 | 2.6 |
I/V | 0.08 | 0.16 | 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