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4.同学们在以“假如…”为主题的讨论中,下列四种观点正确的是(  )
A.假如失去摩擦力,任何物体都不会处于静止状态
B.假如物体匀速直线运动,它的机械能一定保持不变
C.假如没有重力,就不能再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
D.假如没有大气压强,不能用吸尘器清理卫生.

分析 (1)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2)影响动能的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速度,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高度,动能和重力势能合称为机械能;
(3)天平是等臂杠杆,若两边物体受到地球重力相等则平衡;
(4)大气压的应用大多是利用内外的气压差,所以要判断是否是大气压的应用,要注意有没有形成这个“气压差”.

解答 解:
A.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并不全部是由于摩擦力的存在而造成的,例如: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就没有受到摩擦力的作用,故A错误;
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动能不变,但重力势能不一定不变,如竖直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机械能不一定不变,故B错误;
C.天平是等臂杠杆,若两边物体受到地球重力相等时处于平衡状态,则两边物体的质量相等,假如失去了重力,天平就不能再用来测量物体的质量,故C错误;
D.吸尘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让大气压将灰尘压入空气流速大、内部压强小的吸尘器内部,假如没有大气压强,吸尘器就不能工作,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是一道想象题,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要求学生根据题目的环境联系对应的物理知识进行缜密的分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如图所示是茗茗设计的四个电路图,四个电路中电源电压相同,电路消耗的总功率由大到小的顺序是(R1<R2)(  )
A.甲、乙、丙、丁B.丙、乙、甲、丁C.丁、乙、丙、甲D.丁、丙、乙、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小明同学用一个焦距未知的凸透镜、蜡烛、光屏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一)实验所需要的器材除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以外,还必需的器材是刻度尺;
(二)实验前先要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1)小雷回想起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如图),受此启发,于是他分别用红光和蓝光来进行图甲的实验,结论是:对同一凸透镜,紫(红/紫)光入射时的焦距小些.
(2)物理兴趣小组想知道某只透镜的焦距f为多少,做实验甲,镜面垂直于阳光,在透镜下面放上白纸(纸、镜平行),测出透镜与白纸间距s/cm与对应的白纸被烤焦的时间t/min,绘出图线乙,可判断该透镜的焦距f为12cm;
(3)小华测焦距f时,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在透镜下方的白纸上呈现一光斑时,测得光斑到透镜的距离为l,将白纸再远离透镜一段距离,发现白纸上又出现了相同大小的光斑,
则l小于f(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三)(1)实验前,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2)如图1所示,当凸透镜位于光具座上A处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成的是倒立(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像.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烛焰的像将位于光屏中心的上方;
(3)在保持(2)中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将凸透镜向右移到B处(图中未标出),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成的是缩小(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
(4)在上述探究活动中,若已知蜡烛与光屏间的距离为L0,与凸透镜第一次所在位置A间的距离为L,如图2所示.则该透镜焦距f<L(选填“>”、“<”或“=”),透镜先后两次所在位置A、B之间的距离S=L0-2L(用L0、L表示).
(四)小莉同学将自己的近视眼镜镜片放在了蜡烛与凸透镜(靠近凸透镜)之间,移动透镜和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像.将近视眼镜镜片取下,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

(1)为了使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前提下,应将光屏向靠近(远离/靠近) 透镜方向移动.
(2)下列四个选项中,能正确表示小莉同学近视眼成像和矫正情况的是:B
A.乙、甲           B.丙、甲          C.乙、丁         D.丙、丁
(五)晓华为研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等大实像的规律,要多测量几次成倒立、等大实像时的物距与像距;而她固定好透镜,改变烛焰和光屏位置时,发现成这样像的物体和光屏位置是唯一的,为能多次测量,她应该改用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再做几组实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在期末复习时,小明同学利用阻值不同的四个电阻、电压为6V的电源、滑动变阻器R(标有“50Ω  1A”)及其它器材做电学实验,如图.

(1)如图甲是小明“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时连接的部分实验电路.
①将5Ω电阻接入电路,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验电路连接完整,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滑电流表示数变大;
②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5V时读出对应的电流值并记录;
③断开开关,用10Ω的电阻替换5Ω的电阻,此时如果他马上闭合开关,会造成电压表损坏,正确的操作应该是先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处于最大阻值处,再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使电压表的示数仍为2.5V;
④按正确操作完成余下实验后,得到电流与电阻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由此可得到的结论是:电压一定,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2)小丽同学把图甲中的定值电阻换成额定电压为2.5V的灯泡,测量它的额定功率.
①闭合开关后,发现灯泡不亮,电流表和电压表都没有示数,原因可能是滑动变阻器断路;
②排除故障后,将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移到某一位置时电压表示数为2.2V,要测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将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变小(选填“大”或“小”),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0.75W.
(3)小华同学实验时发现桌上没有电流表,却多了一个滑动变阻器R0(最大阻值用R0表示),他设计如图丁所示电路,测出了额定电压为U0=2.5V的灯泡的额定功率,请补全下列步骤.
①闭合开关,先调节滑动变阻器R0(选填“R0”或“R”)的滑片到最左端(选填“左”或“右”),再调节另一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直到电压表示数为2.5V时为止.
②接着调节变阻器R0的滑片到最右端,读出这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
③小灯泡的额定功率表达式P=U0 ×$\frac{U{-U}_{0}}{{R}_{0}}$.(用字母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实验名称】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实验器材】电压表(0~3V,0~15V);电流表(0~0.6A);滑动变阻器(0~15Ω);阻值为5Ω、10Ω的定值电阻各一个;开关一只和导线若干.
实验中两位同学商定电压表的示数保持2V不变.为顺利完成实验,现有电压为4.5V和6V的两电池组可供选择,则A.
A.只能选择4.5V的电池组       B.只能选择6V的电池组
C.两电池组均可选用           D.须将其变成10.5V的电池组使用
【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
同学们设计了如图1所示甲、乙、丙三个电路.

①经过讨论,认为不应该选择图甲,其原因是因灯泡的电阻与温度有关,即电阻是变化的,在实验时无法控制电阻不变.
②为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应该选择图丙所示的电路.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根据设计的电路图,对图2实物电路连接,小明在连接时还有部分线没有完成,请你将实物电路连接完整(导线不得交叉,且要求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最大).
(2)小明通过实验记录了下表格中的数据.
电压U/V0.51.01.52.02.4
电流I/A0.550.10.150.20.24
其中有一组数据明显记录有误的是0.5V、0.55A,小明选用的定值电阻是10Ω.
【分析与论证】
(3)根据上面表格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如图所示,一长方体重100N,用弹簧测力计拉着,使其慢慢竖直盛满水的容器中,当物体下表面距离水面深10cm时,溢出水的质量为2kg,求(g取10N/kg)

(1)此时,物体所受水的浮力的大小;
(2)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3)此时物体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6.现有以下资料:汤的质量1.4kg.初温为97℃.比热容4.2×103J/(kg•℃),肉的初温为22℃,比热容为3.5×103J/(kg•℃),基于健康缘故,肉必须至少加热至82℃,在汤牛最多可以放入多少千克肉.(不计热损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3.如图是牛顿合作学习小组的同学们进行“用天平和量筒测金属块的密度”的实验,请你参与其中与他们一起解决问题.
 (1)调好天平后,将金属块放在天平的左盘中.砝码放在右盘中,当天平再次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数及游码在标上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再把金属块放入装有20mL水的量筒后,量筒内水面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金属块的密度是8.9×103kg/m3
(2)为了尽可能提高实验精确度,请比较A、B两同学的方案:
方案一:A同学先测出金属块的体积,再测出金属块的质量,最后求出密度;
方案二:B同学先测出金属块的质量,再测出金属块的体积,最后求出密度.
你认为B(填“A”或“B”)同学的方案比较好,理由是测量结果误差较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4.回顾实验和探究(请将下列实验报吿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充整)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猜想小雨猜想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到镜面距离相等,且物体距离镜面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过程叶子姐姐认为小雨的猜想不对,于是进行如下实验: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运用的科学方法是等效替代法.将点燃的蜡烛a分别放在距离镜面5cm、10cm、15cm处,再用一支与a等大的蜡炷b放在玻璃板后面.使之与蜡烛a的像重合,发现三次实验a与b都是充全重合.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物距/cm像距/cm
155
21010
315I5
这就证明小雨的猜想是错误的.
程序提出问题-猜想-进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问题讨论将玻璃板换成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并在它后面加放一个光屏,当蜡烛a距离凸镜大于10cm时,在光屏上都能成一个清晰明亮的倒立的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