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9.小雨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

(1)他首先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竖直放置一块薄玻璃板,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A、B分别放在光具座上如图甲所示的位置,当点燃A蜡烛时,A蜡烛的像与B蜡烛完全重合,于是他得到的结论是:
①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大小相等;②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2)小雨得出结论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一次实验具有偶然性.
(3)在解决了上面的问题后,小雨又想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他在不改变各元件的位置的情况下,将薄玻璃板和B蜡烛分别换成凸透镜和光屏,恰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等大的像,则他们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若成像情况如图乙所示,小雨应向下调整凸透镜,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4)调整好后,小雨在光具座上0~20cm刻度范围内连续几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发现光屏上承接到的像都是倒立(填“正立”或“倒立”)的.

分析 (1)根据题目提供信息,结合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析回答;
(2)实验中为了得出普遍规律,应该改变物距进行多次实验;
(3)凸透镜成实像时,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等大的实像;
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因为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所以是因为烛焰相对于凸透镜靠下,因此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可以向上移动烛焰或向下移动凸透镜,或向上移动光屏.
(4)物距u>2f,成的像都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解答 解:
(1)由图知,蜡烛A、B到薄玻璃板的距离相等,可得结论: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A蜡烛的像与B蜡烛完全重合,可得结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大小相等;
(2)小雨只做了一次实验,得出的结论具有偶然性;应该改变物距,多做几次实验,得出普遍规律.
(3)当u=2f时,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等大的实像;所以焦距f=$\frac{1}{2}$u=$\frac{1}{2}$×30cm=15cm;
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因为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所以是因为烛焰相对于凸透镜靠下,因此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可以向上移动烛焰或向下移动凸透镜,或向上移动光屏.
(4)小雨在光具座上0~20cm刻度范围内改变A蜡烛的位置,物距u>2f,成的像都是倒立缩小的实像,选填倒立.
故答案为:(1)相等;相等;
(2)一次实验具有偶然性;
(3)15;凸透镜;
(4)倒立.

点评 本题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记住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老师上课时常使用“小蜜蜂”扩音,声音信号由话筒传入扩音器扩大后从扬声器播出,话筒、扬声器的工作原理分别相当于(  )
A.发电机、电动机B.电动机、发电机C.发电机、发电机D.电动机、电动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20.家用豆浆机的外形如图甲所示,其机头主要由一个电热器(电热丝)R和一个电动机M带动的打浆器构成,内部电路简化图如图乙所示.制作豆浆的过程是加热,后打浆,再加热煮熟,即加热和打浆是交替进行的.某品牌豆浆机铭牌上的部分技术参数如表.
额定电压220V
额定频率50Hz
电热器额定功率1000W
电动机额定功率180W
净重2.4kg
(1)豆浆机在额定电压下打浆,通过电动机的电流是多少?
(2)小明同学想测算该豆浆相的加热效率,他把100g大豆和1.4kg清水放入豆浆机中,测出其初温为20℃,当电热器正常工作时加热总时间为9分钟豆浆沸腾,测其温度为100℃.请你帮他计算豆浆机吸收了多少热量?豆浆机的加热效率是多少?[C豆浆=4.0×103J/(kg•℃)]
(3)小明同学晚上使用该豆浆机,在与第(2)问条件相同情况下,发现电热器加热总时间由以前的9分钟变为10分钟,豆浆机的加热电阻R和加热效率均不变,求晚上的实际电压值.已知$\sqrt{0.9}$≈0.9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作图题

17.如图所示,汽车速度表的读数是70km/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小明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像时,蜡烛可能放在距凸透镜15(15/20/30)cm处.固定蜡烛和凸透镜不动,在它们之间放上近视眼镜,若仍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将光屏远离(靠近/远离)凸透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4.小乐和小霞分别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和“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装置图分别如图甲和图乙所示:
(1)如图甲所示,小乐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①无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原因是玻璃板没有与桌面垂直;
②实验中,小乐只进行了一次实验,就得到了“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的结论,这样得出结论的做法不合理之处是实验次数太少,实验结论具有偶然性.
(2)如图乙所示,小霞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①所成的像在光屏上方,应向上方调整蜡烛,才能使成像在光屏中央.(填“上”或“下”)
②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0cm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等大的像
③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5cm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该成像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投影仪(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④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2cm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观察像的大小,与②中所成像的大小相比变大(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⑤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5cm时,为观察凸透镜成像特点,小霞应从图乙中凸透镜的右(选填“左”或“右”)侧进行观察.
(3)对于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从成“虚像”和“实像”的角度进行比较可知,平面镜能成虚像,凸透镜能成实或虚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关于电与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磁场的N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B.电动机工作时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C.奥斯特实验说明磁可以生电D.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可制成发电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一个重为48N的物体匀速提升0.2m,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20N,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0.6m,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中国人是使用筷子的专家,如图将AB这支筷子作为杠杆分析,O点为支点,食指指头对筷子上的M点的压力FM(垂直于筷子)是动力,食物对筷子上的N点的挤压力FN(垂直于筷子)是阻力.画出FM、FN和阻力臂LN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