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4.如图(a)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放有一个装有0.2米深某液体的轻质圆筒,圆筒的底面积为2×10-22;弹簧测力计悬挂底面积为10-22、高为0.1米的圆柱体,从液面逐渐浸入直到浸没,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圆柱体浸入液体深度h的关系如图(b)所示.圆筒的厚度忽略不计,筒内液体没有溢出,圆柱体不碰到筒底.F1=10牛,F2=2牛,求:
(1)圆柱体浸没时所受浮力F
(2)圆筒内液体的密度ρ
(3)当圆柱体浸入液体深度为h时,圆柱体向下运动了多少距离?

分析 (1)根据图象分析出物体的重力和完全浸没时的拉力,根据公式F=G-F′计算出浮力的大小;
(2)根据F=ρgV的变形公式ρ=$\frac{{F}_{浮}}{g{V}_{排}}$求出液体的密度;
(3)求出当圆柱体浸入液体深度为h时排开液体的体积,除以圆筒的底面积,可知圆柱体向下运动的距离.

解答 解:(1)由图象知,圆柱体没有浸入液体时,测力计的示数等于圆柱体的重力,则G=F1=10N,
圆柱体完全浸没时,测力计的示数F′=F2=2N,
则圆柱体浸没时所受浮力:
F=G-F′=10N-2N=8N;
(2)圆柱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V=V=Sh=10-2m2×0.1m=10-3m3
由F=ρgV可得,筒内液体的密度:
ρ=$\frac{{F}_{浮}}{g{V}_{排}}$=$\frac{8N}{10N/kg×1{0}^{-3}{m}^{3}}$=0.8×103kg/m3
(3)当圆柱体浸入液体深度为h时排开液体的体积:
V${\;}_{排}^{′}$=Sh=10-2m2×h,
圆柱体向下运动的距离:
h′=$\frac{{V}_{排}^{′}}{S′}$=$\frac{1{0}^{-2}{m}^{2}×h}{2×1{0}^{-2}{m}^{2}}$=$\frac{1}{2}h$.
答:(1)圆柱体浸没时所受浮力F为8N;
(2)圆筒内液体的密度ρ为0.8×103kg/m3
(3)当圆柱体浸入液体深度为h时,圆柱体向下运动的距离为$\frac{1}{2}h$.

点评 本题考查了称重法求浮力和阿基米德原理、液体压强公式的应用,关键是根据图象读出圆柱体的重力和完全浸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小科同学设计了一个串联电路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两灯均能正常发光(灯丝电阻不变,电源电压不变).灯L1标有“6V 4W”字样,小明手边只有一个标有“6V 9W”字样的灯L2,小明认为既然L1、L2的额定电压相同,必定可以用L2换L1.小明把灯泡换接后,闭合开关S,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灯L可能烧坏B.灯L2正常发光
C.灯L2可能烧坏D.电路的总功率将变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长毛狗在家中的沙发上玩耍,淘气的小明用干燥的毯子将它包裹起来并来回摩擦,结果小狗的长毛竖了起来,狗毛竖立是因为摩擦带上了同种(选填“同种”或“异种”)电荷而互相排斥,验电器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下列数据不合理的是(  )
A.某中学生的100米赛跑的成绩是15秒
B.一个成年人的正常心率是30次/分
C.两只鸡蛋的质量是100克
D.北仑夏天的最高气温接近4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如图所示,小瓷碗漂浮在水面上,若使其倾斜后沉入水底,则(  )
A.小瓷碗沉入水底是因为它的重力变大了
B.小瓷碗漂浮时受到的浮力大于它的重力
C.小瓷碗浸没时和漂浮时所受的浮力相等
D.小瓷碗浸没后,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变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如图所示,把重5N的木块A用20N的水平压力F压在竖直的墙上,木块静止不动,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5N,方向是竖直向上.现在用10N的力F′沿竖直方向向上拉木块,使木块沿墙壁匀速上滑,则墙对木块的摩擦力大小为5N,方向是竖直向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将100mL的量筒注满水后倒置在水槽中,用排水法收集某气体A,并测量A气体的体积,若反应停止时液面处的读数为V,则量筒中还存在的水的体积为(  )
A.一定大于VmLB.等于VmLC.等于(100-V)mLD.一定大于(100-V)m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用皮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时,4位计时员记录了这个人跑步通过10m、20m、30m、40m处的时间,并记录在下表中:
路程(s/m)10203040
时间(t/s)3.25.36.89.2
根据上面数据,计算出在各段路程上,这个人跑步的平均速度:
(1)从起点到10m处是3.13m/s.
(2)从10m处到20m处是5.26m/s.
(3)从20m处到40m处是5.13m/s.
(4)此人跑步时的速度变化规律是先变快,后变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依次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
(1)实验前,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成像在光屏中央.
(2)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在一倍和二倍焦距之间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生活中的投影仪(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应用了这个成像规律,接下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对调后,在光屏上还会出现一个清晰的像,这时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选填“缩小”、“放大”或“等大”)的实像.
(3)实验中,当用白纸滤掉凸透镜的上半部分时,光屏上成像的情况是C
A、只出现烛焰的上半部分的像   B、只出现烛焰的下半部分的像
C、仍然是完整的像,只是变暗些   D、成像情况不受任何影响
(4)随着蜡烛燃烧而变短,光屏上成的像将向上(选填“上”或“下”)移动.由于影响到了实验进行,这时最合理的调整是C
A、只需将凸透镜向下移动些   B、只需将光屏向上移动些
C、将凸透镜和光屏向下移一些  D、以上均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