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中的入射角i | 0° | 30° | 45° | 60° |
水中的折射角r | 0° | 22° | 32° | 40° |
玻璃中的折射角β | 0° | 17° | 24° | 30° |
入射角i | 0° | 30° | 35° | 39° | 40° | 41° | 45° | 50° |
折射角r | 0° | 51° | 63° | 79° | 90° | 无折射光 | 无折射光 | 无折射光 |
分析 (1)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光从传播速度大的介质斜射入传播速度小的介质中时,折射角的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
(2)要发生全反射现象,需要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并且入射角需要达到或大于临界角,此时折射光线消失,只剩下反射光线;
(1)①首先看清图象中的横轴表示物距,纵轴表示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中的u=2f时,物距v=2f,求出其焦距.
②凸透镜成像时,像距、物距和焦距三者之间是有一定的联系的,若用一个公式表示,就是:$\frac{1}{u}$+$\frac{1}{v}$=$\frac{1}{f}$(其中u表示物距,v表示像距,f表示焦距),
③将ABCD4个图线中的物距、像距数值,分别代入$\frac{1}{u}$+$\frac{1}{v}$=$\frac{1}{f}$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 解:(1)由图知,光不管是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还是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折射光线都要靠近法线,折射角都小于入射角,但在水中的折射角要大于在玻璃中的折射角,因此可知,光以相同的入射角从空气斜射入不同的介质中,折射角是不相同的.
(2)光发生全反射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入射角≥临界角,根据这种现象,人类制造出了传输光信号的介质,这种介质叫做光纤(光导纤维).
(3)A、因为A图线中,物距和像距始终相等,不符合凸透镜成像规律中的物距和像距的关系.故本选项不能正确反映凸透镜成像规律;
B、B图线中,随着物距的不断增大,像距在不断减小,不符合凸透镜成像规律中的物距和像距的关系.故本选项不能正确反映凸透镜成像规律;
C、图线C,当物距为15cm时,像距为15cm,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u=2f,v=2f,此时f=7.5cm,当物距为35cm时,像距为5cm,代入$\frac{1}{u}$+$\frac{1}{v}$≠$\frac{1}{f}$,故本选项不能正确反映凸透镜成像规律;
D、图线D,当物距为10cm时,像距为10cm,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u=2f,v=2f,此时f=5cm,当物距为30cm时,像距为6cm,代入$\frac{1}{u}$+$\frac{1}{v}$=$\frac{1}{f}$,故本选项能正确反映凸透镜成像规律.
故答案为:(1)介质;
(2)≥;光纤(光导纤维);
(3)D.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根据现象和数据总结结论的能力,同时还考查了对新知识的应用,要解决此题最基本的要掌握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白炽灯用久了,灯丝会因熔化而变细 | |
B. | 冬天,教室窗户的玻璃外表面经常会“出汗” | |
C. | 洒在地上的水,在变干的过程中要吸热 | |
D. | 加在饮料中的冰块,在化成水的过程中要放热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灯丝被烧断 | B. | 灯泡被短路 | ||
C. | 滑动变阻器的电阻丝被烧断 | D. | 灯泡左侧接线柱的连接导线松开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