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2.在“测量小灯泡电功率”实验中,小灯泡额定电压为3.8V(电阻约为10Ω),电源电压恒为6V.

(1)小敏连接了如图甲所示的部分实物电路,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完接,要求滑片P左移使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小.
(2)若有规格分别为“5Ω 1A”“50Ω 0.5A”和“100Ω 0.2A”的三个滑动变阻器供选择,为了使实验能顺利进行,应选用规格为50Ω 0.5A的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
(3)小敏同学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小灯泡都不发光,且电流表示数为零,电压表示数为电源电压,出现上述故障的原因可能是灯泡断路
(4)故障排除后,再次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使小灯泡正常发光,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为0.34A,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1.292W.
(5)小敏通过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记下此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多组对应示数,并绘制成如图丙所示的I-U图象,结果发现图象为曲线,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小灯泡灯丝的电阻会随温度变化.
(6)为探究电压一定时,流经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电阻的关系,小敏将电压表量程更换为0~3V,且将小灯泡依次换成“5Ω”、“10Ω”、“20Ω”、“25Ω”的定值电阻,记下多组电流表和电阻数据.在该过程中,滑动变阻器除了保护电路,还有一个作用是改变电路中的电流,使R两端的电压不变,测出多组实验数据;若实验时小敏在更换定值电阻的过程中,发现电压表示数超量程,则她操作中的错误可能是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未移到阻值最大端.

分析 (1)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中,电流表要串联接入电路,电压表要并联接入电路,滑动变阻器采取一上一下的连接方式;
(2)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中,要测出额定电压下时的额电功率,根据串分压的知识,电阻的阻值越大,所需变阻器的阻值越大,根据串联电路特点及欧姆定律通过计算,确定变阻器的规格.
(3)电流表无示数,说明电路存在断路;电压表有示数,且接近电源电压,说明电压表与电源两端直接连接,说明电压表并联电路之外电路不存在断路;综合分析可知:电路故障是:与电压表并联的灯泡断路;
(4)根据P=UI求出灯泡的额定功率;
(5)温度会影响导体的电阻;
(6)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有:保护电路、改变电路中的电流、改变电阻两端电压、多次测量;电压表测量的是电阻两端的电压,根据欧姆定律分析电压表的示数.

解答 解:(1)电流表、滑动变阻器要与小灯泡串联接入电路,滑动变阻器要采取“一上一下”的连接方式,滑片P左移使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小,则滑动变阻器的a接线柱接入电路;如图所示:

(2)实验中,要测出额电功率,要保持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额定电压(小灯泡的电阻约为10Ω),所需变阻器的阻值最大,电路中的电流为I=$\frac{{U}_{L}}{{R}_{L}}=\frac{3.8V}{10Ω}$=0.38A,则R=$\frac{{U}_{滑}}{I}=\frac{6V-3.8V}{0.38}$≈5.9Ω,应该选择“50Ω  0.5A”的变阻器.
(3)电路连接好以后,闭合开关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流表无示数,而电压表有示数,且接近于电源电压,则电路出现的故障是:灯泡断路;
(4)因为灯泡的额定电压为3.8V,电流表的示数为0.34A,则灯泡的额定功率:P=UI=3.8V×0.34A=1.292W.
(5)导体的电阻与温度有关,灯泡的功率越大,单位时间内产生的热量多,温度高,电阻会变大;
(6)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需保持电阻两端电压不变,因此滑动变阻器除了保护电路外,还有改变电路中的电流,使R两端的电压不变,以多次实验得规律的作用;若实验时小敏在更换定值电阻的过程中,发现电压表示数超量程,说明电路中的电流比较大,电路的总电阻较小,则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未移到阻值最大端.
故答案为:(1)见上图;(2)50Ω  0.5A;(3)灯泡断路;(4)0.34;1.292;(5)温度;(6)改变电路中的电流,使R两端的电压不变,测出多组实验数据;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未移到阻值最大端.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电路故障分析、求灯泡的功率,是实验的常考内容,要掌握;分析电路故障时,考虑问题要全面,考虑到各种可能的故障原因,然后综合分析得出结论;由I-U图象找出电流与电压的对应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20.列车运行时刻表对于合理安排旅行非常重要,学生应该学会使用.下表是由青岛开往北京的T26次列车的运行时刻表.通过分析此运行时刻表,请你计算:
车 次自   青   岛   起   公   里
0183283393514743890
T26到站青岛潍坊淄博济南德州天津北京
到站时间--11:5913:1314:4616:2218:3319:54
开车时间9:5912:0213:1614:5616:2418:35--
(1)T26次列车从济南到北京的运行距离为多少?
(2)T26次列车从济南到北京的运行时间为多少?
(3)该次列车从济南到北京的平均速度大约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3.某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f.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先后使烛焰位于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关于a、b、c、d四点的成像情况,他归纳出以下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A.烛焰位于a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
B.烛焰位于c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
C.烛焰位于b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
D.烛焰位于d点时,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若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况,为了使烛焰清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心,应向下调光屏;当调节完后,会在光屏上看到倒立、放大清晰的像,幻灯机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工作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7.淮安市开明中学实验小组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实验操作规范.在图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1)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放大/等大/缩小)、实像(实像/虚像),生活中成像原理与之相似的是照相机(投影仪/照相机/放大镜).
(2)只将蜡烛和光屏对调位置,能(能/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3)若将透镜用白纸遮住一半,则在光屏上成像的亮度将变暗(不变/变亮/变暗).
(4)上午第二课下课后,小组同学将凸透镜与水平地面平行放置,调节凸透镜到地面的距离,直至地面上出现一个最小的亮点,则这个亮点是B(A.凸透镜的焦点,B.太阳的像,C.凸透镜的影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收到回波信号,该处海水深3000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1500m/s).这种方法,科学考察工作者为了测量海底某处的深度,不能(填“能”或“不能”)用来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朝夕相处的学习生活使同学们非常熟悉彼此,可以“闻其声,知其人”,识别的主要依据是声音的(  )
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
(1)杠杆平衡后,小明在图甲所示的A位置挂上两个钩码,可在B位置挂上4个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如果再在A、B两处各加挂一个钩码,杠杆的左(选填“左”或“右”)端将会下沉.此后,小红又经过多次实验,得出的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3)他改用弹簧测力计在图乙所示的C位置斜向下拉,若每个钩码重1N.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测力计的示数将大于(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N.理由是测力计拉力的力臂小于4格.
(4)实验中,用如图丙所示的方式悬挂钩码,杠杆也能水平平衡(杠杆上每格等距),但老师却往往提醒大家不要采用这种方式.这主要是因为该种方式D.
A.一个人无法独立操作        
B.需要使用太多的钩码
C.力臂与杠杆不重合            
D.力和力臂数目过多
(5)有的同学按现有方案得出如下结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这个结论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符,原因是实验过程中B.
A.没有改变力的大小  
B.没有改变力的方向
C.没有改变力的作用点  
D.实验次数较少,结论具有偶然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两灯串联的是哪几个(  )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