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设相同时间内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甲、乙两图中符合冰熔化规律的是图_______,这是因为c冰_____c水,所以相同时间内_______升温更快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6届上海市上南地区六校九年级(五四学制)12月月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计算题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18伏且保持不变,电阻R1的阻值为10欧,滑动变阻器R2上标有“50Ω 1A”字样。闭合电键S后,通过R1的电流为0.6安。求:
(1)电阻R1的两端的电压U1;
(2)计算在移动滑片的过程中电压表的最小示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6届江苏扬州江都区第二中学等两校初三上学期期中联考物理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一茶杯开水,从刚倒入到可以喝的这一段时间内,放出的热量可能是( )
A.400J B.4000J C.4×104J D.4×105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6届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所示工具中,使用时不能省力但能省距离的是( )
A.动滑轮 B.订书机 C.羊角锤 D.镊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6届江苏省泰兴市九年级10月阶段检测物理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为了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同学们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装置来进行实验.
(1)图甲是让不同质量的小球沿同一光滑斜面从B处由静止自由释放,然后分别撞击放在同一水平面上的同一木块,木块在水平面运动一段距离后静止时的情景.该方案是为了探究动能大小与_________关系,若木块被撞后移动的距离越远,说明小球对木块的推力___________越多,小球撞击木块时的动能__________.
(2)图乙是让质量相同的小球沿同一光滑斜面分别从A、B处由静止自由释放,然后分别撞击到放在同一水平面上的同一木块,木块在水平面运动一段距离后静止时的情景.据此,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
(3)若质量不同的小球分别从斜面的不同高度静止自由释放推动同位置的木块,则 (选填“能”或“不能”)根据木块被推动的距离来判断小球初始重力势能的大小.
(4)实验后,同学们联想到在许多交通事故中,造成安全隐患的因素有汽车的“超载”与“超速”,进一步想知道,在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中,哪个对动能影响更大?于是利用上述器材进行了实验测定,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实验 序号 | 小球的质量 m/g | 小球自由滚下 的高度h/cm | 木块被撞后 运动的距离s/m |
1 | 30 | 10 | 4 |
2 | 30 | 20 | 16 |
3 | 60 | 10 | 8 |
(a)为了探究“超载”安全隐患,应选择 两个序号的实验进行比较.
(b)为了探究“超速”安全隐患,应选择 两个序号的实验进行比较.
分析表格中对应的实验数据可知: 对物体的动能影响更大,当发生交通事故时,由此造成的危害更严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6届江苏省泰兴市九年级10月阶段检测物理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小明盛热汤时,戴的眼镜马上变得雾蒙蒙的,什么都看不清了,这是因为水先 成水蒸气,又遇冷 成小水珠附着在眼镜片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6届江苏省泰兴市九年级10月阶段检测物理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物体吸收热量时,温度不一定升高
B.0℃的冰没有内能
C.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
D.对物体做功,物体的温度一定升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6届江苏省江阴市要塞片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速度v0匀速行驶,发动机功率为P0,牵引力为F0.t1时刻开始,司机减小了油门,使汽车保持恒定功率P行驶,到t2时刻,汽车又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v.已知运动过程中汽车所受阻力f恒定不变,汽车牵引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则( )
A.v=2v0
B.F0=2f
C.t1至t2时间内,汽车做加速运动
D.t2时刻之后,汽车将保持功率P0/2行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6届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河南分校初三上期期中考试物理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一种声光报警器的电路如图所示,当感应开关S1和S2都闭合时,会出现的现象是 ( )
A. 灯泡不亮,电铃不响
B. 灯泡不亮,电铃响
C. 灯泡亮,电铃不响
D. 灯泡亮,电铃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