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回顾实验和探究:(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
(1)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过程 将碎纸片放在正在播放音乐的扬声器的纸盆上,看到纸片不断跳动. 放在真空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用抽气机将罩内空气逐渐抽出,听到铃声越来越弱.
结论 上述过程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振动
振动
产生的.
上述过程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
介质
介质
(2)探究平面镜成像:
器材及装置图 器材:刻度尺、玻璃板、白纸、两支相同的蜡烛、火柴.
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
物像到平面镜距离
物像到平面镜距离
的关系;
两段等大的蜡烛是为了比较
物像大小
物像大小
的关系.选点燃的蜡烛作为研究对象是为了
平面镜成像更清晰
平面镜成像更清晰
步骤 1.如图所示,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白纸,纸上立着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这是运用
等效替代
等效替代
法;
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竖立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
像A′.再拿一支未点燃蜡烛B,竖立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
好像点燃一样
好像点燃一样
,这个位置就是蜡烛A的像的位置.
3.把实验中蜡烛和它的像位置连起来,观察连线与玻璃板是否垂直,并用刻度尺测量它们到
平面镜
平面镜
的距离.
4.在蜡烛B的位置换用光屏,观察到光屏上
不能
不能
(能,不能)成像.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时:
①调节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大致在
同一高度
同一高度

②将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物距u>2f,调节
光屏
光屏
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并观察像的性质;
③然后再分别改变物距2种情况,重复以上操作,观察成像情况;
④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如下表.请你将表格填写完整.
物距u 像的性质 应用
放大或缩小 倒立或正立 虚像或实像
u>2f 缩小 倒立 实像 照相机
  放大   实像 投影仪
u<f 放大 正立 虚像  
分析:(1)声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声的传播需要介质.
(2)①刻度尺可以测量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通过数据可以比较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
②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并点燃,另一支放在玻璃板的后面,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同时也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③进行平面镜实验时,物体越亮,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越清晰.
④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要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太清晰,但是在物体AB一侧能看到物体AB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AB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由于平面镜和透明玻璃板成像特点是相同的,所以用透明玻璃板来代替平面镜.
⑤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把点燃的一支蜡烛放在透明玻璃板前面,把一支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放在透明玻璃板后面,前后移动未点燃的蜡烛,当未点燃的蜡烛也好像点燃了一样,此处就是点燃蜡烛的像的位置.
⑥实像和虚像的重要区别:实像能在光屏上呈现出来,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出来.
(3)①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在桌面上依次放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央位置.
②将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物距u>2f、2f>u>f、u<f,调节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并观察像的性质.
③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和应用进行判断: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
解答:解:(1)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不断振动,引起纸片不断跳动.
用抽气机将罩内空气逐渐抽出,听到铃声越来越弱,说明声的传播需要介质.
(2)①刻度尺的作用是测量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便于比较物像到平面镜距离关系.
②两段等大的蜡烛,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③选择点燃的蜡烛,成像的蜡烛会更亮,蜡烛在平面镜中成像更清晰,便于观察像的性质.
④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透明玻璃板和平面镜成像特点是相同的,透明玻璃板能从物体一侧看到物体的像,同时也能观察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操作更简单,这种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⑤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竖立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A'.再拿一支未点燃蜡烛B,竖立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好像点燃一样,这个位置就是蜡烛A的像的位置.
⑥把实验中蜡烛和它的像位置连起来,观察连线与玻璃板是否垂直,并用刻度尺测量它们到平面镜的距离,比较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
⑦平面镜成虚像,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出来.
(3)①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在桌面上依次放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央位置.
②将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物距u>2f、2f>u>f、u<f,调节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并观察像的性质.
③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和应用进行填表:
物距u 像的性质 应用
放大或缩小 倒立或正立 虚像或实像
u>2f 缩小 倒立 实像 照相机
2f>u>f 放大 倒立 实像 投影仪
u<f 放大 正立 虚像 放大镜
故答案为:(1)振动;介质;(2)物像到平面镜距离;物像大小;平面镜成像更清晰;等效替代;好像点燃一样;平面镜;不能;(3)同一高度;不能;如上表.
点评:(1)本题涉及到声的产生和传播,涉及到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虽然知识点简单,但是综合性很强.
(2)掌握平面镜成像实验中各器材选择和操作的目的,例如为什么选择薄透明玻璃板、为什么选择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玻璃板为什么要竖直放置、刻度尺的作用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13?青岛模拟)回顾实验和探究:(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
(1)测量密度:
表格 ①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m;②向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测出水的体积V1;③把石块用线拴好浸没在水中,记下体积V2;④将m、V带入公式中,算出石块的密度ρ;⑤根据V1、V2算出石块的体积V.
正确的操作步骤排序是:
①②③⑤④
①②③⑤④
数据
m/g V1/ml V2/ml V/ml ρ/(kg/m3
55.4
55.4
30 50
20
20
 

2.77×103
2.77×103
 
(2)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器材 木块、木板,砝码,砂纸和
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
 


 
结论 1.在接触面一定时,
压力
压力
越大,摩擦力越大;
2.通过比较
甲丙
甲丙
可以得到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关系.
3.本实验使用的物理学研究方法是
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
转换法
转换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3?青岛模拟)回顾实验和探究:(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
(1)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与电阻的关系:
 
 
 
 器 材
  
电源、导线、开关、两个装有相同质量煤油的烧瓶、铜丝、镍镉合金丝、
温度计
温度计
 
 
 
装 置 图
 
 
 
            
          
 
 准 备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两个相同的烧瓶中装相等质量的煤油,瓶中各放一根电阻丝,右瓶中电阻丝比左瓶中的大,通电后观察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的热量是通过
温度计的示数变化
温度计的示数变化
来观察的,电流产生的热量越
,煤油温度上升的越
步  骤 连接电路,闭合开关一段时间后,发现右侧瓶中温度
升的高
升的高
这说明烧瓶中的镍镉合金丝产生的热量
研究方法 本实验用的物理学研究方法有
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
转换法
转换法
(2)探究电磁感应现象与感应电流方向的影响因素:
实验
 
过程
 
现象
?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闭合开关,让导体不动,电流表的指针不偏转,让导体向上或者向下移动,电流表指针
不偏转
不偏转
;让导体左右移动,电流表指针
偏转
偏转

?改变磁场中导体的运动方向,会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偏转方向
改变
改变
.(改变 或  不改变)
?改变
磁感线方向
磁感线方向
,电流表的指针的偏转方向会改变.
结论
 
应用
闭合电路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
切割磁感线
切割磁感线
运动时,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流,这种现象叫
电磁感应
电磁感应
.此电流的方向与
导体运动方向
导体运动方向
磁感线方向
磁感线方向
有关.此现象中,
机械
机械
能转化为
能.据此制成了
发电机
发电机
(3)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器材 电源、导线、开关、小灯泡(3.8V),电流表、电压表、
滑动变阻器
滑动变阻器
原理
P=UI
P=UI
 
方法
 和
步骤
实验中用
滑动变阻器
滑动变阻器
调节小灯泡两端的电压,电压表应和
小灯泡
小灯泡
并联,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性,最好选用
0~15
0~15
V的量程.闭合开关后发现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只有3V,这时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
3.8
3.8
V,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3A,则该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1.14
1.14
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12?青岛模拟)回顾实验和探究:(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
(1)探究“平面镜成像”:
过程
与方法
由于平面镜成
虚像
虚像
,无法用光屏承接.小明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将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前,将另一只未点燃的同样蜡烛放在玻璃后面,使它与点燃的蜡烛的像的位置
重合
重合
.这在物理学中称作
等效替代法
等效替代法


(2)探究音调的影响因素:
过程步骤 如图,压住刻度尺桌面内的部分,按下其外端后松手,观察尺子的振动情况;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将外端按下相同的程度,重做上述实验.
实验发现,尺子振动得越快,音调越
方法 将尺子按下相同的程度,运用了
控制变量
控制变量
法.
(3)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物质 固体海波、蜡烛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图象如图所示,其中
是蜡烛.
结论 海波的熔点是
48
48
℃,它在第6min是
固液共存
固液共存
状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12?青岛模拟)回顾实验和探究:(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
(1)探究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实验步骤 ①用
天平
天平
分别测出2个铝块的质量,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并计算铝块体积,计入表格.②换用松木块,重复步骤①.
表格
实验次数 物体 m/g V/cm3
m
V
/(g/cm3
1 铝块1 54 20 2.7
2 铝块2 108 10 2.7
3 松木1 108 216 0.5
4 松木2 10
20
20
0.5
0.5
请你将表格内容补充完整
结论 比较发现:同种物质的
质量和体积
质量和体积
的比值是一定的;物质不同,其比值一般不同,由此我们引入了
密度
密度
的概念.
(2)探究“动能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过程与
方法
1.选用质量
不同
不同
的两个小球从斜面
同一
同一
高度滚下.

2.通过比较
木块移动的距离
木块移动的距离
来说明小球动能的大小.
 
(3)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过程方法 让小车每次都从斜面的
同一
同一
高度自由滑下,先后滑到右图三种表面上,其中小车在
木板
木板
表面上速度减小得最慢.
推理 若运动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它将做
匀速直线
匀速直线
运动.推理过程中用到的科学方法是
逐渐逼近
逐渐逼近
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回顾实验和探究(请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
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
过程 把钢尺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声音并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
尺伸出桌面的长度
尺伸出桌面的长度
,再做几次试验.
方法 几次试验中,使钢尺振动的
幅度
幅度
相同,这里运用了
控制变量
控制变量
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