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6.如图1所示,木块A的长度是5.70 cm,如图2所示弹簧测力计测量范围是0~5N,指针所示被测物重是1.6N.

分析 (1)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起始端没从0开始,把9.00cm处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9.00cm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首先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然后根据所示的指针位置进行读数即可.

解答 解:(1)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1mm;物体末端刻度值为12.70cm,木块A的长度为12.70cm-9.00cm=5.70cm;
(2)由图知:此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0~5N,分度值是0.2N;那么指针所示被测物重为:1+0.2×3=1.6N.
故答案为:5.70;0~5N;1.6.

点评 刻度尺和弹簧测力计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刻度尺使用时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甲、乙、丙三个物体形状不同,而重力相同,分别浮在酒精、水、水银上,则它们受到的浮力为(  )
A.F>F>FB.F<F<FC.F=F=FD.无法确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甲、乙两位同学的体温分别是36.8℃和38.8℃,如果用两支示数均为37.5℃的体温计来测量二人的体温,则这两支体温计的示数分别是(  )
A.36.8℃和37.5℃B.37.5℃和38.8℃C.37.5℃和37.5℃D.38.8℃和38.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单位是℃,长度的单位是m,质量的单位是kg,密度的单位是kg/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通过2节干电池的手电筒的电流是0.3A,则1min里通过小灯泡的电量是18C,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3V,电阻为10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常用符号m表示,10km=104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甲、乙两位同学分别对“物体的浮沉条件”进行了探究. 
(1)甲同学的探究方案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量程0~5N,分度值0.2N)、天平(带砝码盒)、量筒及水、蜡块(10g左右)
探究问题:蜡块的上浮条件.
实验过程:
①首先测量蜡块的重力:
方案一是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测出蜡块的重力;
方案二是用天平测出蜡块的质量,再求出重力.
你支持方案二,理由是在方案一中,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大于蜡块的重力,不能测出蜡块的重力.
②测量蜡块受到的浮力:量筒中放入适量的水,把蜡块放在水中浮在水面时,测出蜡块排开水的体积,用阿基米德原理求出浮力.你认为上述操作存在的问题是蜡块没有浸没在水中,不能测出蜡块浸没时受到的浮力.
③通过比较蜡块的重力和受到的浮力,可知物体上浮的条件.
(2)乙同学的探究方案
实验器材:装有水的大烧杯、蜡块、铁钉(见图).
探究问题:蜡块的下沉条件.
实验过程:把蜡块浸没在水中,松手后,发现蜡块要上浮直至漂浮在水面.为了使浸没在水中的蜡块会下沉,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将一根铁钉全部插入蜡块中,然后将蜡块浸没在水中松手,发现蜡块沉入水底.
方案二:用同样的铁钉,但只将其部分插入蜡块中,将蜡块浸没在水中松手,发现蜡块也沉入水底.
①从物体受力的角度看,在蜡块中插入铁钉是为了改变蜡块重力 的大小.
②能够得到的实验结论是:物体的重力大于浮力时,物体下沉.
③虽然两种方案的实验结果基本一致,但老师认为方案一更科学.你认为老师这样评价的主要理由是方案一在改变物体重力的同时,控制了浮力不变这一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将光敏电阻R和定值电阻R0、电流表、电压表连成电路,接在9V的电源上,光敏电阻阻值随光强变化关系如下表:(“光强”表示光强弱程度的物理量,符号为E,单位坎德拉(cd))
光强E/cd123456
光敏电阻R/Ω18964.53.63
若电压表的示数减小,表明光强在增大.(“增大”、“减小”或“不变”).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光强E=1.5cd时,光敏电阻的阻值R=12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如图所示装置,活塞连接金属滑片,滑片能绕固定点O转动点,不计任何摩擦.试管内是空气和足量的白磷,烧杯中盛放足量生石灰.闭合电键小灯泡发光,向烧杯中加入几滴含有酚酞试液的水,试推测:烧杯中的液体将呈现红色;最终与刚闭合电键时相比,小灯泡将变暗(填“变亮”、“变暗”或“和原来一样”).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