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6.有一个氧气瓶,其容积为20dm3,里面装有2.5kg/m3的氧气,某次抢救病人用去了10g氧气,此病人需要冰块进行物理降温,取450g水凝固成冰后使用.(ρ=0.9×103kg/m3).求:
(1)氧气瓶内剩余氧气的质量是多少g?剩余氧气的密度为多少g/cm3
(2)水凝固成冰后体积增大了多少cm3

分析 (1)利用密度公式先计算氧气瓶里的总质量,再计算剩余氧气的质量,然后再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剩余氧气的密度;
(2)已知水的质量,根据公式V=$\frac{m}{ρ}$可求水的体积,水结冰后,质量不变,根据公式V=$\frac{m}{ρ}$可求冰的体积.然后利用冰的体积减去水的体积,即为450g的水结成冰,体积增大了多少.

解答 解:(1)由密度公式ρ=$\frac{m}{V}$得:
m=ρV=2.5kg/m3×20×10-3m3=50×10-3kg=50g,
所以,剩余氧气质量m2=50g-10g=40g,
剩余氧气的体积不变,剩余氧气的密度:
ρ2=$\frac{{m}_{2}}{V}$=$\frac{40×1{0}^{-3}kg}{20×1{0}^{-3}{m}^{3}}$=2kg/m3=2×10-3g/cm3
(2)水的质量为m=450g,
由ρ=$\frac{m}{V}$可得水的体积V=$\frac{m}{{ρ}_{水}}$=$\frac{450g}{1g/c{m}^{3}}$=450cm3
水结冰后质量不变,冰的体积为V=$\frac{m}{{ρ}_{冰}}$=$\frac{450g}{0.9g/c{m}^{3}}$=500cm3
水结成冰,体积增大了△V=V-V=500cm3-450cm3=50cm3
答:(1)氧气瓶内剩余氧气的质量是40g;剩余氧气的密度为2×10-3g/cm3
(2)水凝固成冰后体积增大了50cm3

点评 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计算本题注意,由于装的是气体,所以氧气瓶的容积即氧气的体积不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作图题

16.如图所示,在符合安全用电前提下,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灯、开关和插座接到电路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7.回顾实验和探究(请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
(1)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猜想小雨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猜想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不在同一平面内.
过程叶子姐姐认为小雨的猜想不对,于是设计了如图实验,把纸板NOF纸板向后或向前折,在NOF面上不能(填“能”或“不能”)观察到反射光线.
通过上述现象,叶子姐姐得出结论:在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从而证明小雨的猜想是错误的.这里运用了反证法.
程序提出问题-猜想--进行实验--得出结论.
(2)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
过程方法如图所示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运用了替代法,这样做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得到如表实验数据:
实验次数123
物距/cm51015
像距/cm51015
结论通过数据表格得出结论: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3)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过程步骤实验中,小雨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将点燃的蜡烛先后放在a、b、c、d、e各点,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寻找清晰的像.他发现:蜡烛在b点成像最大,在a点得不到像.
表格
物距u像的大小像的倒正像的虚实
u>2f缩小倒立实像
u=2f倒立实像
2f>u>f放大实像
u<f放大正立虚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4.如图甲所示,在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电源电压为4.5V,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电阻约为10Ω.(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的实物电路连接成完整的实验电路.
(2)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选填“闭合”或“断开”).
(3)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移动到A处(选填“A”或“B”).
(4)闭合开关后,移动滑片P到某一点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为2.2V,若要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将图甲中滑片P向B(选填“A”或“B”)端移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5V.
(5)小明同学移动滑片P,记下多组对应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丙绘制成图丙所示的I-U图象,根据图象信息,小灯泡的实际功率随实际电压的增大而增大(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0.5W.
(6)实验中,小明发现闭合开关后,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小灯泡都不亮,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示数接近4.5V,则电路故障可能是灯泡断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在研究小孔成像综合实践活动中,小明同学用易拉罐做小孔成像实验,他在空易拉罐底部的中央,用钉子戳一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半透明塑料薄膜.
(1)小明把易拉罐正对着点燃的蜡烛(如右上图所示),则在半透明纸上会看到蜡烛的倒立(正立/倒立)的像.该实验应该在较暗(亮/暗)的环境下进行.
(2)小明实验时发现小孔成像的大小会变化,于是他设计实验探究小孔所成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猜想所成像的大小可能与蜡烛到小孔的距离、物体的高度以及像到小孔的距离有关.于是他用同一支蜡烛实验,且保持蜡烛到小孔的距离不变,在多次改变小孔到半透明纸之间的距离时,他测出了像的高度(见下表).
小孔到半透明纸的距离s/cm2.04.06.08.010.0
像的高度h/cm1.02.03.04.05.0
①从上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当蜡烛和小孔的距离保持不变时,半透明纸离小孔越远,所成的像越大.
②通过实验,小明得到了正确的结论后很高兴.但他又想,像的大小会不会跟蜡烛离小孔的距离有关呢?在设计这个实验时小明应注意控制物体的高度、小孔到半透明纸的距离不变.
③小明发现小孔会成上下颠倒的像,他想小孔成的像会不会左右也相反呢?为了验证这个说法,他准备制作一个LED灯组作为物体进行研究,下列关于LED灯组制作形状的选择最适合的是D(A/B/C/D).

(3)在活动中,与小明同在一个活动小组的同学提出了一个现象:在树荫下玩耍时发现地上有许多圆形和非圆形的光斑.大家分析认为树叶间有缝隙,相当于小孔,阳光透过小孔成的是太阳的像,应该是圆形的,怎么会出现非圆形的呢?经过思考小星猜想;非圆形的光斑可能是由于小孔太大造成的;小明猜想:非圆形的光斑可能是由于小孔离地面太近造成的.为此他们又进行了下列实验:(一)在卡片纸上挖一方形小孔,在地面上放一白纸作为光屏;让太阳光穿过小孔,移动卡片纸,在光屏上形成圆形光斑,测出卡片纸离光屏的距离为s;(二)让卡片纸逐渐靠近光屏,发现像由圆形慢慢变成方形;(三)保持卡片纸离光屏的距离s不变,逐渐增大方形孔,发现像由圆形慢慢变成方形.
①通过以上探究证实了两人(小星/小明/两人)的猜想是正确的.
②小明通过进一步实验发现:当小方孔的边长一定时,若卡片纸到地面的距离大于某一个值(通常称为临界值)时,光斑是圆形;而当卡片纸到地面的距离小于临界值时,光斑开始变成方形,且通过实验收集了下表所示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可知:临界值s和小方孔的边长a之间的数量关系为s=(200)a2,由此可知,如果小方孔的边长为2.0cm,则卡片纸到地面的距离至少为800cm时才能看到圆形的光斑.
小方孔的边长a/cm0.20.40.60.8
临界值s/cm8327212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1.如图所示,张宁同学在张老师指导下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当蜡烛位于图中B处时,移动光屏到D处,观察到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时像和物大小相等,则该凸透镜焦距为10.0cm.
(2)把蜡烛移动到A处,屏上的像变得模糊,要使像变清晰,光屏应向左(选填“左”或“右”)适当移动,此时光屏上的像应该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3)若凸透镜在C点不动,要获得与投影仪成像原理相同的像,应把蜡烛放置在标尺30<u<40cm,移动光屏,直到像最清晰为止,若移去光屏,该位置存在(选填“存在”或“不存在”)像.
(4)由于探究时间较长,蜡烛变短后,蜡烛的像在光屏上的位置会向上(选填“上”或“下”,下同)移.为了使像重新呈在光屏中央,可以将凸透镜向下移.
(5)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实像时,如果遮掉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光屏上所成像为C
A.上半段烛焰的像         B.下半段烛焰的像       C.完整烛焰的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8.在“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电源电压恒为6V,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正常发光时灯丝电阻约为10Ω.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在甲乙中完成实物电路的连接,并在图丙的虚线框中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2)同学们进行试触时,发现小灯泡不发光,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则电路中发生的故障可能是小灯泡断路.
(3)故障排除后,移动变阻器的滑片,电压表的示数达到1.8V,要使灯泡L正常发光应向A(选填“A”或“B”)端移动滑片,同时视线应注意观察电压表的示数,当灯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其大小为0.24A,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0.6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5.某小组的同学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过程中,他们使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

(1)本实验采用的主要探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2)加热到一定时刻,水开始沸腾,此时的温度如图丙所示,而另一种液体相应时刻并没有沸腾,但是温度计的示数比水温要高的多.请你就此现象进行分析,水的吸热能力更强,本实验的初步结论为: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不同(填“相同”或“不同”).
(3)本实验除了能够说明上述问题之外,还能够说明其它许多问题,请你写出其中的一个问题:在气压相同时,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6.小王同学在溪边捡到了一块漂亮的鹅卵石,他用天平和量筒测量鹅卵石的密度.

(1)他设计了下列实验步骤:
①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鹅卵石的质量m;
②向量筒中倒进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V1=15ml;
③根据密度的公式,算出鹅卵石的密度ρ;
④将鹅卵石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读出鹅卵石和水的总体积V2
他应采用正确的实验步骤顺序为A(选填下列选项前的字母).
A.①②④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①D.②③①④
(2)如图甲所示,小王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过程中的操作错误是调平时游码没有归零.
(3)小王纠正错误后,重新调节天平平衡并测量鹅卵石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砝码和游码如图乙所示,鹅卵石的质量为27g,由图丙和丁可知鹅卵石的体积是10cm3,计算鹅卵石的密度为2.7g/cm3
(4)若鹅卵石磨损后,它的密度将不变(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面的底部相平,若小王在图丙中读数正确,图丁读数时视线俯视,所测得鹅卵石的密度将偏小(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