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3.如图,O点为直杠杆AB的支点,要求在A点用一个最小的力F使杠杆处于静止状态,请画出该力F,并做出阻力臂.

分析 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F1×L1=F2×L2,在杠杆中的阻力、阻力臂一定的情况下,要使所用的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长.而在通常情况下,连接杠杆中支点和动力作用点这两点所得到的线段最长,据此可解决此题.

解答 解: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在阻力与阻力臂一定时,动力臂越大,动力越小;
由图可知,最大动力臂为OB,题目要求在A点用一个最小的力F使杠杆处于静止状态,因此过A点作垂直于OA向下的力F,阻力F2方向竖直向下,O为支点,支点O到F2作用线的垂线段就是阻力臂L2,如图所示:

点评 在处理杠杆最小力的问题时,需要先确定最长的力臂;此题中,以B为动力作用点,这样得到的动力臂是最长的,但题目要求是在A点用一个最小的力F使杠杆处于静止状态.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3.物理课上,老师拿来一小石块让同学们测出它的密度.老师提供的器材有:弹簧测力计一个、细线一根、烧杯一个和水(密度为ρ)(以上器材满足实验需要).请你帮助同学们测出小石块的密度.要求:
(1)写出主要实验步骤;
(2)写出石块密度的数学表达式.(用已知量和测得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4.某小组同学在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提出了一些猜想并对猜想进行验证.
(1)下列A、B是同学提出的两个猜想:
猜想A:两个相同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其机械效率与滑轮组细线的绕法有关;
猜想B:两个相同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其机械效率与滑轮组提升的物重有关;
(2)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同学们  将分别按图1、图2、图3和图4的滑轮组进行实验.

(a)按图1、3(或2、4)滑轮组准备做的两个实验是用来验证猜想A的,若实验测得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大小相等(相等/不相等),则可初步判断猜想A是错误的;
(b)按图1、2(或3、4)滑轮组准备做的两个实验是用来验证猜想B的,若实验测得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大小不相等,则可初步判断猜想B是正确(正确/错误)的;
(c)此实验主要用到的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请再举一个用这种方法研究的例子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或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严冬时节,玻璃表面会出现冰花,这是凝华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8.地质队员测得一块巨石的体积为20m3,现从巨石上取得20cm3的样品,测得样品的质量为50g,求这块巨石的质量为多少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8.由于施工,现需要一辆载重汽车的最大载重量为10t,它的容积是8m3,最大行驶速度60km/h.
问题一:若甲、乙两地之间距离是120km,这辆汽车行驶这段路程至少需要多长时间?
问题二:若从甲地往乙地运送沙石,请计算说明这辆汽车一趟最多能装多少砂石?(ρ砂石=2.5×103kg/m3
问题三:现有30m3的沙石从甲地送到乙地,请计算说明这辆车需要几趟才能运送完?
(要求:公式、代数、计算结果及必要的文字说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5.如图所示,同一水平桌面上放有体积相同的实心长方体木块和铁块各一个.现想“探究木块和铁块的下表面谁更粗糙”?小明同学设计了如下的方案:
分别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木块和铁块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示数为F和F,若F>F则木块的下表面比铁块更粗糙.小明的方案是否合理否(选填:“是”或“否”).
若要正确区分木块和铁块的粗糙,你的操作步骤是:
第一步:木块置于铁块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匀速直线拉动铁块,记下测力计示数F1
第二步:铁块置于木块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匀速直线拉动木块,记下测力计示数F2
推导结论:
①若F1>F2,可以判定铁块比木块下表面粗糙;
②若F1<F2,可以判定木块比铁块下表面粗糙;
③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拉动木块和铁块一起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两次测力计的示数相等,可以判定铁块与木块下表面一样光滑.
④拓展探究:实验中,小华同学将木块沿竖直方向截去一半后,若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匀速运动,测得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变为原来一半.由此,他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随接触面积的减小而减小.你认为小华同学探究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此次实验没有控制木块对水平面的压力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小可在学习了阿基米德原理后想到“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只跟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大小有关吗?”他猜想“物体受到浮力大小可能还跟物体的密度和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有关.”为了验证猜想,他选取了两块体积和形状都相同的实心铜块和铁块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铁块浸没在水中时所受的浮力为0.5N.
(2)如果要验证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是否与物体的密度有关,小可应该选取图13中的ABDE等四个步骤(填字母符号)进行对比.小可已经知道铜的密度大于铁的密度,那么根据他所选择的几个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以知道铜块受到的浮力等于(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铁块受到的浮力.由此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无关(选填“有关”或“无关”).

(3)小可根据图中A、C、D三步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随着物体浸入液体中深度的增加,物体受到的浮力在变大,于是他就得出了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有关的结论.小可的结论是错误(选填“正确或错误”),其原因是忽视了物体排开水的体积的变化.
(4)本实验采用的物理方法是C.
A.理想实验法    B.模型法    C.控制变量法    D.类比法
(5)若烧杯底面积为100cm2.不计烧杯厚度,当铁块浸没在水中后,如图D,烧杯中的水对烧杯底部的压力增加了0.5N,压强增大了50P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如图所示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表格为该同学的实验记录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cm光屏上的像到凸透镜的距离/cm光屏上像的大小
4313.5缩小
3015缩小
2020等大
15放大
10光屏上没有像
8光屏上没有像
(1)点燃蜡烛后,调节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为了找到像的准确位置,必须做好光屏的微调,即在一定的范围内左右移动光屏,使光屏上的像由模糊到清晰,直到找到像最清晰的位置.
(2)分析实验数据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3)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把蜡烛移到光具座上25cm的刻度处,可以从光屏一侧(填“光屏一侧”“烛焰一侧”)通过凸透镜观察到烛焰正立的像,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
(4)保持凸透镜在上图中30cm的刻度线处不变,移动蜡烛,根据表格可知,第四次实验时光屏应该放在光具座上30cm的位置.
(5)若在某次实验过程中,小明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且靠近凸透镜的位置,结果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若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用将光屏像远离(填“靠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才能使蜡烛的像变清晰;这说明近视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