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4.如图所示,一水槽内装有适量的水,水面上浮着装一定量水的小圆桶,其露出水面的高度为h,水槽内水的深度为H.现从小圆桶内取一些水倒入水槽,则h将变大,H将不变(均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分析 (1)从小圆桶内取一些水倒入水槽后,小桶所受的总重力减小,比较此时重力和浮力的大小关系,确定小桶的状态,可判断其露出水面的高度的变化情况;
(2)从小桶取出水后,其浮力也会减小;由漂浮条件可知,其减小的浮力等于取出水的重力,据此表示出减小的浮力;再结合阿基米德原理表示出减小的浮力;找出水槽中增加的水的体积与小桶减少的排开水的体积的关系,由此判断水槽内水的深度变化.

解答 解:
(1)从小圆桶内取一些水倒入水槽后,小桶所受的总重力减小,其重力小于浮力,所以,小桶将上浮一些且最终漂浮,则小桶露出水面的高度h变大;
(2)从小桶取出水后,小桶最终会漂浮,其浮力等于此时小桶的总重力,由于小桶的总重力减小,所以其浮力也会减小;
因此,小桶减小的浮力等于取出水的重力,即:△F=m取水g=ρV取水g--------①,
由阿基米德原理可得,小桶所受浮力的减小量:△Fg△V----------②
由①②两式可知V取水=△V,即水槽中增加的水的体积等于小桶减少的排开水的体积,
所以,水槽内水的深度H不变.
故答案为:变大;不变.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了浮沉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难点是第2问,分析题意得出“水槽中增加的水的体积等于小桶减少的排开水的体积”是解答第2问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在使用图示滑轮组提升重力为G的重物时,动滑轮的重力为G0,当物体被提升距离为h时,拉力移动的距离为s,若不计绳重及摩擦,则下列关于该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表达式错误的是(  )
A.η=$\frac{Gh}{FS}$B.η=$\frac{F}{3G}$C.η=$\frac{G}{G+{G}_{0}}$D.η=$\frac{G}{3F}$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甲、乙两只完全相同的杯子盛有密度和体积都不同的液体,将同一个小球先后放入杯中,当小球在液体中静止时两杯中的液面相平,如图所示.则
(  )
A.甲杯中液体的密度大于乙杯中液体的密度
B.甲杯中液体的密度小于乙杯中液体的密度
C.小球在甲杯中受到的浮力大于在乙杯中受到的浮力
D.小球在甲杯中受到的浮力小于在乙杯中受到的浮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为了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那些因素有关,小明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了一系列实验,以下是部分实验步骤(实验过程中保持长木板水平且固定).

第一次:把木块平放在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如图甲),使木块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根据二力平衡的原理,得知摩擦力的大小;
第二次:把木块竖放在长木板上,用同样的方法拉木块(如图乙),记录实验数据;
第三次:把两块相同木块叠在一起平放在长木板上,再用同样方法拉木块(如图丙),记录实验数据.
实验次数木块对木板的压力/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N滑动摩擦力/N
1204.04.0
2204.04.0
3408.08.0
(1)比较甲和乙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发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无关(填“有关”或“无关”).
(2)比较1、3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的情况下,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按照空间尺度将下列微粒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  )
A.质子    分子      原子核    电子
B.分子    原子核    电子      质子
C.分子    原子核    质子      电子
D.分子    原子核    原子      电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浸在水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根本原因是(  )
A.在水中,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B.在水中,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C.在水中,物体与水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D.在水中,温度随水的深度增加而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估测值中不合理的是(  )
A.夏天教室内的温度约为25℃B.中性笔的笔芯直径约为0.5mm
C.一瓶普通矿泉水的质量约为500gD.一份物理试卷所受的重力约为1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踢毽子起源于汉代,高承《事物纪原》记:“今时小儿以铅锡为钱,装以鸡羽,呼为毽子,三四成群走踢…”.在如图所示的游戏中,毽子被踢出主要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被踢出后,在重力作用下,毽子最终会落向地面.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