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3.小李、小张和小诸在一起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时使用了激光笔、纸板、平面镜、量角器等器材.
(1)实验过程中,入射光线可见,发现反射光线只能看到其中部分光路,如图.你觉得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纸板不平.请帮他们解决?
(2)改进后,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如表所示.小李和小张对测得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小李认为只有一组实验数据反射角和入射角是相等,而其它入射角都比反射角小,说明第一组数据测量有误:小张认为后两组数据不等是因为误差造成的,已经可以得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论了.但小诸却认为两人的说法都有问题,正确的做法是改变入射角的度数,多次测量.
实验次数123
入射角10°32°48°
反射角10°33°49°

分析 (1)根据光的直线传播特点分析只能看到其中部分光路;然后可知解决方案;
(2)实验过程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有两个:所测物理量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总结规律,避免因测量次数太少造成结论的片面性或偶然性.

解答 解:(1)光源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沿着纸面射出,因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且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只看到一部分反射光线,是因为纸板不平,换用一个平的纸板即可;
(2)因为测量时,不可避免地存在误差,但不能因为其它入射角都比反射角小,就说明第一组数据测量有误;故小李说法错误;
只有一组实验数据反射角和入射角是相等,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因此要得到普遍规律,应多测几组数据,故小张说法错误;
正确的做法是改变入射角的度数,多次测量.
故答案为:(1)纸板不平;(2)改变入射角的度数,多次测量.

点评 此题是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同时考查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法,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和进行实验探究.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如图是标准大气压下、“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图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t=4min时,水开始沸腾
B.在t=4min到t=6min的过程中,水不吸热
C.在t=6min后继续加热,水温仍是100℃
D.在实验时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如图所示是常见的引民地牌,放在室外时,在大风过后有时会被吹倒,小徐很想了解原因.他通过测量了解到牌高120厘米,牌宽为100厘米,支架高60厘米,支架接触地面的宽度50厘米,整块牌的质量为18千克;根据所测数据小徐粗略绘制出指示牌的侧视图(见图).假设支架质量忽略不计,请回答:
(1)要吹倒竖直放置的引导牌,风对引导牌的风压(每平方米面积受到的压力)至少为多少?
(2)为避免引导牌在室外经常被风吹倒,你提出的改进建议是增加支架的宽度、降低支架的高度、在支架A点附近,加压一个重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一个边长为10cm的立方体木块,细线的一端跟木块底部相连,另一端固定在容器底如图甲所示(容器高比细线与木块边长之和大得多),现向容器中慢慢加水,如图乙所示.用F表示木块受到的浮力,用h表示容器中水的深度.则图丙可以正确描述F随深度h变化的关系图象.
(1)当F=4N时,木块处于漂浮(填“漂浮”、“悬浮”或“沉底”)状态,此时h1=4cm.
(2)木块的密度为多少?
(3)整个加水过程中,水对木块所做的最大功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如图所示,电冰箱在结构上和工作过程中应用了许多科学知识.
(1)三脚插头的较长的脚是与用电器的金属外壳相连接的,这样的设计的原因是较长是为了防止箱体漏电先接地后通电,这样更安全.
(2)冰箱的密封条上有磁性物质,而门框是铁质的.冰箱门能吸在箱体上的原因是冰箱的门里面有一层橡胶门封条,橡胶门封条具有磁性,能把门吸在箱体上.
(3)某同学在一密封的房间内打开冰箱门,想利用冰箱降低房间温度.冰箱工作一段时间后,房间内的温度是否会降低?请说明理由.否,由于和室外没有热交换,故热量仍在室内,并且压缩机工作时其电路中也会因为有电阻而产生热量,即产生的热量大于制冷量,故室内温度不降反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8.某同学要测一个金属块的密度,他手中的测量工具只有一只量程较小的弹簧测力计,当他用此弹簧测力计测量该金属块的重力时,发现已超过弹簧测力计的最大量程,于是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去测量.图中OA:OB=1:3.他实验的步骤如下,
(1)请将缺少的实验步骤填写完整:用细绳把金属块悬挂于A点,用弹簧测力计在B点作用一个竖直向上的力,使杠杆OAB在水平位置静止,金属块静止在空中,读出弹簧测力计此时的读数F1;向容器中加水待金属块浸没在水中后,读出当OAB水平静止后,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此时的读数F2
(2)则F1大于F2(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杠杆OAB质量不计,则被测金属块密度的表达式:ρ=$\frac{{F}_{1}{ρ}_{水}}{{F}_{1}-{F}_{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5.小云在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后猜想:物体在水平面上的滑行距离,除了与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外.还可能与质量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小云做了如下实验(如图所示):在木块上加放数量不等的钩码后,让木块从O点静止滑下,记录木块和钩码的总质量m和它在水平面的滑行距离S,记录数据如下(在A点时初速度均相同):
质量m/kg0.100.150.200.250.300.350.40
滑行距离s/m0.420.410.430.420.430.420.42
(1)分析上述数据可以得出:在初速度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条件下,物体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与物体的质量大小无关(填“有关”或“无关”).
(2)接上图实验,让小车每次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改变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测量小车在水平面上的滑行距离,得到如下表所示数据,分析表中内容可以看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就远.
接触面小车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小车运动的距离s(单位:cm)
毛巾18.30
棉布较大26.83
木板63.27
(3)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可推理得出:如接触面完全光滑,即水平方向不受外力作用,可运动的轨道足够长,小车将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可见,力不是(填“是”或“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形成了清晰的像,此像是倒立、的实像,如果此时撤去光屏,人眼在图示位置能(选填“能”或“不能”)直接看到烛焰的像.
(2)保持图中透镜的位置不动,如果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为了在光屏上重新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左(选填“左”或“右”)移动.
(3)依次改变蜡烛的位置,移动光屏找到清晰的像,记录数据如下表:
次数123456
物距/cm806030201510
像距/cm11.51215203040
通过观察数据,老师发现表格中第6次数据是编造的,他判断的理由是:物距等于焦距时不成像;.
(4)如果保持图中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光屏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时,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该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放置合适的凹透镜(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近视(选填“近视”或“远视”)眼就是利用这种透镜来矫正的.
(5)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因燃烧变短,要使像能够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凸透镜向下(选填“上”或“下”)调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在寒冷的冬天,房间内开空调时,为了通过对流运动较快地达到使整个房间温度升高的目的,最好调节空调的扇叶,使暖风向下方吹.(填“上方”或“下方”或“任意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