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8.同学们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

(1)如图甲,让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2)如图乙,光屏和透镜高度可调,随着蜡烛的燃烧变短,发现光屏上的像偏上了,为了使实验继续进行,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将光屏向上调,直到像成在光屏的中央,此时若拿走光屏,用眼睛直接在图示位置处观察,能(能/不能)观察到蜡烛的像.
(3)如图乙,当把蜡烛从11cm刻度的位置慢慢移到15cm刻度的位置时,要在光屏上始终成清晰像,则光屏应该向右(左/右)移动,此时成像情况下列正确的是B(填序号)
A.像慢慢变小 
B.像一直是倒立、放大的
C.像先变小后变大
D.与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
(4)如图乙,实验中,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之后,张老师取下自己戴的眼镜放于蜡烛和凸透镜之间靠近透镜的位置,光屏上的像又变得模糊,小李同学发现:当光屏向左移动适当距离后想又清晰,由此可知,张老师所戴的眼镜是凸透镜,张老师的眼睛属于远视眼(近视眼/远视眼/正常眼).
(5)如图丙,小强用LED发光二极管做成一个字母“F”替换蜡烛,把它放在距透镜25cm处,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若人眼在光屏的左侧(见图)看光屏上的像,像的形状应该是,若在光屏的右侧(见图)看光屏上的像(光屏是可以透光的,两面都可以看到像),像的形状应该是

分析 (1)根据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的定义进行判断.
(2)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在桌面上依次放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成在光屏的中心.
(3)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
(4)根据像的位置变化判断眼镜对光线的作用,然后根据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判断出眼镜的种类;
(5)根据凸透镜成倒立实像的特点进行分析.

解答 解:(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2)如图乙,光屏和透镜高度可调,随着蜡烛的燃烧变短,发现光屏上的像偏上了,为了使实验继续进行,可以将光屏向上调节,也可以将凸透镜向下调节,直到像成在光屏的中央,此时若拿走光屏,用眼睛直接在图示位置处观察,能观察到蜡烛的像.
(3)如图乙,当把蜡烛从11cm刻度的位置慢慢移到15cm刻度的位置时,即始终处于2倍焦距以外,即此时的物距变小,所以像距变大,且像变大,故要在光屏上始终成清晰像,则光屏应该向右移动,且始终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选B.
(4)把眼镜放于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光屏向左移动适当距离后像又清晰.说明该眼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为凸透镜,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5)凸透镜成的实像是倒立的,若从光屏的左侧观察,像与物体的左右、上下相反,即为:
若在光屏的右侧(见图)看光屏上的像(光屏是可以透光的,两面都可以看到像),像的形状应该是:
故答案为:(1)10;(2)将光屏向上调;能;(3)右;B;(4)凸;远视眼;(5)

点评 本题是有关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和实验过程的分析,是一道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8.在探究弹性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小明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被压缩的程度有关;
猜想二: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的材料有关;
猜想三: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的长度有关;
猜想四: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的粗细有关.
(1)为验证猜想一,他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实验时将同一弹簧压缩不同(相同/不同)的长度(弹簧被压缩后未超过其弹性限度),将小球置于弹簧的右端,松开后小球碰到同一位置的相同木块上,分析比较木块被推动距离的远近,从而比较弹性势能的大小;
(2)为验证猜想二,需选用的两根弹簧,实验时将两根弹簧压缩相同(相同/不同)的长度,将小球置于弹簧的右端,松开后小球碰到同一位置的相同木块上,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时,若木块被推动的距离不同,说明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的材料有关;
(3)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本实验将不能(能/不能)达到探究目的;
(4)小明根据实验现象认为:小球和木块移动一段距离后都要停下来,所以弹簧、小球和木块所具有的机械能最终都消灭了,你认为小明的观点是不正确(正确/不正确)的,理由是机械能转化为了内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9.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如果遇到危急情况,司机常要紧急刹车,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的距离叫做停车距离,停车距离等于反应距离加上制动距离.(注:反应距离是指司机发现情况到踩下刹车这段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制动距离是指刹车后汽车在路面上滑行的距离).

下表是司机驾驶小汽车时,在水平、干燥的沥青路面上以不同速度行驶时的统计数据
速度(km/h)反应距离(m)制动距离(m)停车距离(m)
20426
408816
60102030
80163248
100205070
(1)为了安全起见,在能见度只有30m的大雾天,当他驾驶汽车在同一公路上行驶时,允许的反应时间不能超过0.6s.
(2)请利用表中数据,在坐标图中用平滑曲线绘出制动距离随速度变化的曲线.
(3)一起发生在限速50km/h路段的交通事故中.交警测得肇事车后留下的刹车痕迹(制动距离)长为25m.请你根据图象判断司机是否超速?超速.
(4)经测定,某司机的刹车反应时间(即图中“反应距离”所用时间)是0.4s.在某次试验中,该司机驾车以72km/h的速度在试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3m,则经过8m距离后汽车才开始减速;若司机边打电话边驾车,以72km/h的速度在试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在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9m,此时司机的刹车反应时间是0.7s,由此研究可知,驾驶员驾驶时打电话,极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情况中,质量会发生改变的是(  )
A.铁水凝固成铁块B.一块寿山石被雕刻成一件艺术作品
C.把一包密封的鱼丸从福州带到北京D.将铁丝用拔丝机拉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看电影时,电影幕布发生漫反射,所以各个方向的观众都能看到画面,使用放大镜可以把眼镜不易辩清的物体“放大”,此时镜到物体的距离应小于焦距(选填“大于”、“小于”、等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2016年10月19日凌晨,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当它们一起遨游太空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神州十一号飞船”相对于“天宫二号”是运动的
B.“神州十一号飞船”和“天宫二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C.“神州十一号飞船”和“天宫二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
D.“神州十一号飞船”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天宫二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建筑物内部遭遇火灾,受困人员应采取弯腰甚至匍匐的姿势撤离火场,这样能够有效地减少吸入有毒有害气体,这是因为含有有毒有害气体的空气由于温度升高,体积变大,密度变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聚集在房间的上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7.演绎式探究: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若物体质量为m,速度为v,则其具有的动能为E=$\frac{1}{2}$mv2
如图所示,在质量一定时,能反映动能与速度的关系图线(图1)是a.
流动的空气也具有动能,已知空气密度为ρ,若一团气流以速度v匀速垂直通过一面积为S的截面(图2)时,则在时间t内通过该截面的空气质量为ρvtS.
物理上把气流在单位时间垂直通过单位面积的动能叫风能密度,则该团气流风能密度的表达式为$\frac{1}{2}$ρSv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8.如图所示,是小勇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在实验中同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为完成实验探究,还需要一个测量工具,这个测量工具是刻度尺.
(3)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小勇做如下操作: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小勇做了如下操作:他先点燃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再拿一只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移动,当移动到A像的位置时,发现它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表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4)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他将一块与玻璃板等大的不透明的白板竖放在玻璃板与蜡烛B之间,从蜡烛A侧观察,仍能看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拿走蜡烛B,将这块白板移动到蜡烛A像的位置时,发现白板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填“实”或“虚”)像.
(5)拿走白板,他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4cm,再将蜡烛B移到A像的位置,通过测量,他发现蜡烛A与它在玻璃板中像的距离变化了8cm,同时发现像的大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无关(填“有关”、或“无关”).
(6)实验中玻璃板与水平桌面保持垂直,若不垂直,请你说出这样会对实验操作带来怎样的不便影响?蜡烛B与蜡烛A的像不能完全重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