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4.小芳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她首先按图1所示完成仪器装配,图中H点是2倍焦距处.
(1)经过调节,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把蜡烛向上(选填“上”或“下”)调;
(2)调节好蜡烛的高度后,她把蜡烛移到A点处,此时光屏上的像很模糊,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右 移动(填“左”或“右”),这次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若小芳的手不小心遮住凸透镜的一部分,光屏会出现完整的像(选填“会”或“不会”);
(3)再把蜡烛移到B点处,无论怎样调节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像,要想看到这个像,小芳观察的方法应是:从凸透镜的右侧透过凸透镜去观察;
(4)小芳同学将一近视眼镜紧贴在凸透镜的前面,调节光屏使它出现清晰的像,如图2所示.若去掉近视眼镜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蜡烛向  远离(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方向移动.

分析 (1)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因此要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由此确定蜡烛的调节.
(2)利用A点物距与焦距的关系,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确定成像的性质和位置,然后据此调节光屏的位置.
若将凸透镜的一部分遮住,凸透镜其他部分仍能折射光线,所以仍能成物体完整的像,只是折射的光线数量减少,所以像比原来变暗.
(3)利用B点物距与焦距的关系,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确定成像的性质,此时的像与物同侧,由此可以确定如何观察这个像.
(4)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据此分析.

解答 解:(1)平为使所成像能在光屏的中心,必须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由于烛焰在光屏上像的位置偏高,要想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节蜡烛使烛焰向上调节,或将光屏向上调节.
(2)蜡烛放在A点,位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此时成的是倒立的放大的实像,且像距大于二倍焦距,因此要把光屏像右移动.
若小芳的手不小心遮住凸透镜的一部分,则凸透镜的其他部分仍能折射光线,成烛焰完整的像;
由于凸透镜折射光线的数量比原来减少,所以像比原来变暗.
(3)B点位于一倍焦距之内,所以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且像与物同侧,即都在凸透镜的左侧,由于是虚像,只能看到不能成在光屏上,所以要从凸透镜的右侧透过凸透镜去观察.
(4)近视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如果取下“近视眼镜”的镜片,相当于将原来的光线会聚一些,成的像会靠近凸透镜,因此应将蜡烛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
故答案为:(1)上;(2)右; 放大;会;(3)从凸透镜的右侧透过凸透镜去观察;(4)远离.

点评 此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特点与物距、像距的关系,并考查了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把边长为1m的正方体木块放在水中,有$\frac{2}{5}$的体积露出液面,木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6000N.(g取10N/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5.晓彤和小雪在测定额定电压为“2.5V”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设计电路如图甲所示,电源为两节新干电池.

(1)晓彤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片(未达到最小阻值),发现灯泡不亮,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无示数,则故障可能是小灯泡短路.
(2)排除故障后,晓彤为了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调节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5V,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小灯泡额定功率是1.0W.
(3)晓彤根据自己测量的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丙所示的图象,小雪看后认为图象中没有显示小灯泡电阻的明显改变,跟同学们探究的结果不完全吻合.请你分析产生这一疑问的原因,并由此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4)小雪在实验中发现电流表坏了,为了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小雪选用一个电阻,设计了如图丁的电路及实验方案:
①调节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为额定电压;
②保持滑片位置不变,只将电压表的a点接线改接到c点,测出R0两端的电压U0,通过计算得到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你认为小雪的实验方案存在什么问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如图所示是央视“是真的吗”某期节目画面:把塑料桶底钻一个圆孔,用厚塑料膜蒙住桶口,圆孔正对几米远处叠放的纸杯,拍打塑料膜,在听到拍打声的同时,会看到纸杯纷纷落下.听到的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纸杯被击落的现象说明声可以传递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作图题

9.(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的电灯和开关接入家庭电路中.
(2)请根据小磁针的N极和S极,在图乙中标出通电螺线管的N极和磁感线的方向.
(3)如图丙所示杠杆OBA处于平衡状态,请分别画出F1的力臂L1和F2的力臂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
B.有一种声纹锁.只要主人说出暗语才能把锁打开,这是通过声音的音色来辨别的
C.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D.中高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鸣喇叭,这种措施是防止噪声产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小明同学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时,将记录的实验数据通过整理作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根据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当在导体乙的两端加上1V的电压时,通过导体乙的电流为0.2A
B.将甲、乙两导体并联后接到电压为3V的电源上时,干路中的电流为0.9A
C.将甲、乙两导体串联后接到电压为3V的电源上时,通过甲的电流大于乙的电流
D.导体甲的电阻大于导体乙的电阻
选择理由:(1)由图象可知,当乙导体可得的电压为1V时,通过的电流为0.1A,故A错误;
(2)将甲、乙两导体并联到电压为3V的电源上时,
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所以,两电阻两端的电压均为3V,
由图象可知,通过两电阻的电流分别为I=0.6A,I=0.3A,
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路之和,
所以,干路电流:
I=I+I=0.6A+0.3A=0.9A,故B正确;
由I=$\frac{U}{R}$可得,两电阻的阻值分别为:
R=$\frac{{U}_{甲}}{{I}_{甲}}$=$\frac{3V}{0.6A}$=5Ω,R=$\frac{{U}_{乙}}{{I}_{乙}}$=$\frac{3V}{0.3A}$=10Ω,
则R<R,故D错误;
(3)将甲、乙两导体串联后接到电压为3V的电源上时,
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所以,通过甲的电流等于乙的电流,故C错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现象中的物态变化属于升华的是(  )
A.春天,冰雪融化成水
B.夏天,草叶上晶莹的露珠
C.秋天,树枝上的霜
D.冬天,堆在户外的“雪人”没熔化却变没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如图,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底面积为S,质量为m0,装有体积为V的水,用弹簧测力计拉物体A,A静止且上表面与水面相平.A的质量为mA、底面积为SA、密度为ρA(ρA>ρB),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物体A浸没在水中时,受浮力大小为:Fg$\frac{{m}_{A}}{{ρ}_{A}}$
B.取出物体A,把水换成等质量的酒精(ρ已知),烧杯底受到液体压强的解题思路为:P=m=m→mV
C.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提升物体A直至恰好完全离开水面,弹簧测力计示数F的变化是:
D.取出物体A后,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P=$\frac{{F}_{压}}{S}$=$\frac{{G}_{总}}{S}$=$\frac{{G}_{0}+{G}_{水}}{S}$=$\frac{{m}_{0}g+{m}_{水}g}{S}$=$\frac{{m}_{0}g+{ρ}_{水}{V}_{水}g}{S}$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