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2.小明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小明发现杠杆右端低左端高,要使它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调节.小明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主要目的是便于测量力臂.
(2)如图甲所示,在杠杆左边A处挂四个相同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杠杆右边B处挂同样钩码3个.
(3)如图乙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在C处竖直向上拉,当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时,使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变大(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其原因是测力计拉力的力臂变小.
(4)做实验时,如图丙所示的杠杆已达到平衡.当杠杆由图乙的位置变成图丙的位置时,弹簧秤的示数将不变.(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设杠杆质地均匀,支点恰好在杠杆的中心,并且不计支点处摩擦)
(5)小明继续研究杠杆的机械效率,他们用轻绳悬挂杠杆一端的O点作为支点,在B点用轻绳悬挂总重为G的钩码,在A点用轻绳竖直悬挂一个弹簧测力计测拉力F,装置如图丁所示,使杠杆缓慢匀速上升,用刻度尺分别测出A、B两点上升的高度为h1、h2;则:
①杠杆机械效率的表达式为η=$\frac{G{h}_{1}}{F{h}_{2}}$×100%.(用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②若只将测力计的悬挂点由A移至C点,O、B位置不变,仍将钩码提升相同的高度,则杠杆的机械效率将不变(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分析 (1)杠杆右端下倾,说明杠杆的重心在支点右侧,调节平衡螺母应使杠杆重心左移.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杆上便于测量力臂大小;
(2)根据钩码个数和距离支点的格数,结合杠杆平衡条件进行相关分析和计算;
(3)当拉力F向右倾斜时,分析出力臂的变化结合杠杆的平衡条件判断力的变化;
(4)力臂指的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可解决题目;
(5)使用杠杆克服钩码的重力做功,有用功等于克服钩码重力做的功,总功等于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做的功,机械效率等于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
将钩码的悬挂点从A点移至C点,钩码还升高相同的高度,杠杆上旋的角度虽然减小,克服杠杆重做功不变,有用功不变,额外功不变,总功不变,机械效率不变.

解答 解:(1)杠杆重心右移应将左端平衡螺母向左调节,直至重心移到支点处,使杠杆重力的力臂为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杆上便于测量力臂大小;
(2)假设每小格长度1cm,
如图杠杆左端F2=G×4=4G,L2=1cm×3=3cm,右端L1=1cm×4=4cm,根据F1L1=F2L2
F1=$\frac{{F}_{2}{L}_{2}}{{L}_{1}}$=$\frac{4G×3cm}{4cm}$=3G.
故在杠杆左边A处挂四个相同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杠杆右边B处挂同样钩码3个;
(3)若拉力F向右倾斜时,此时F的力臂变短,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力变大;
(4)做实验时,如图丙所示的杠杆已达到平衡.当杠杆由图乙的位置变成图丙的位置时,其动力臂、阻力臂的比值是不变的,所以在阻力不变的情况下,动力是不变的.
(5)①有用功为W=Gh1,总功W=Fh2,则机械效率的表达式η=$\frac{{W}_{有用}}{{W}_{总}}$×100%=$\frac{G{h}_{1}}{F{h}_{2}}$×100%.
②杠杆提升钩码时,对钩码做有用功,克服杠杆重做额外功,W+W=W
设杠杆重心升高的距离为h,所以,Gh1+Gh=Fh2,G不变,h1不变,G不变,
若只将测力计的悬挂点由A移至C点,钩码还升高相同的高度,杠杆上旋的角度不变,杠杆升高的距离h不变,
所以Gh1+Gh不变,所以Fh2也不变.
根据η=$\frac{G{h}_{1}}{F{h}_{2}}$×100%,分母不变,分子不变,所以η不变.
故答案为:(1)左;测量力臂;(2)3;(3)变大;力臂变小;(4)不变;(5)①$\frac{G{h}_{1}}{F{h}_{2}}$×100%; ②不变.

点评 本题考查杠杆机械效率的测量,把握有用功、总功的计算方式,明确机械效率的表达式,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面是小华同学对身边的一些电路进行观察后作出的判断,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抽油烟机里装有照明灯和电动机,它们既能同时工作又能单独工作,它们一定是并联的
B.马路两旁的路灯,晚上同时亮早晨同时灭,它们有可能是串联的,也可能是并联的
C.楼道中的电灯只有在天暗并且有声音时才能亮,所以声控开关、光控开关及灯是串联的
D.一般家庭中都要安装照明灯和其它用电器,使用时互不影响,它们是并联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甲、乙两个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吸收了相同的热量后,甲物体的温度比乙物体高.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的比热容比乙的大B.甲的比热容比乙的小
C.甲、乙两物体的比热容一样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如图所示,爱动手的小明利用家里的水果点亮了一排发光二极管,在这个简单的电路中工作时,水果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还应在电路中安装才能控制这个电路的通断,为了增大水果电池的电压,可以将多个水果电池串联起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某次打雷时,小明同学从看到远处的闪电时计时,经过3s后听到了雷声,那么发生雷电的地方离他的距离是1020m.(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v=340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在百米赛跑中,小强在前4s内加速跑完了46m,接着9m/s的速度跑完全程,他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为10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0.为了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小明按图完成了如下实验. 
路段距离/cm运动时间/s平均速度/(m•s-1
AB40.02 
0.2 
BC50.01 
0.5 
AC90.030.3
(1)该实验目的是练习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测平均速度.
(2)该实验原理是v=$\frac{s}{t}$.       
(3)实验时观察到小车速度加快,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变速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
(4)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AB段与AC段平均速度不一样,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甲、乙两辆小车在平直的路面上向东运动,小明测出它们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关系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小车甲的速度大小为6.7m/s,若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