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在近代原子学说的发展过程中,有下列观点:①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②原子都是实心球体;③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内。1911年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原子,发现多数α粒子穿过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有极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如图所示。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否定上述观点中的(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

C 【解析】试题分析: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原子,发现多数α粒子穿过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带正电的原子核周围有较大空间,因此原子不是实心球体,故②符合题意;极少数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说明正电荷分部在原子核上,较大空间内是没有带正电的粒子,故③符合题意;该实验与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没有任何关系,故①不符合题意;故选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单元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4s内通过20m的距离,那么,它在前2s内速度一定是(  )

A. 5m/s B. 10m/s C. 80m/s D. 无法确定

D 【解析】由题,可知物体4s内的平均速度为。因为不知道物体的运动状态,无法判断物体在前2s内速度,故D符合题意为答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8年春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课后习题:10.2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题型:单选题

两只相同的集气瓶中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NO2)气体,用玻璃板隔开后按图示水平放置,抽去玻璃板、保持两瓶口紧贴静置较长时间后,两瓶中气体颜色变得相同。已知瓶中NO2气体的密度比瓶中空气的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此现象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B. 此现象与“扫地时灰尘飞扬”的成因相同

C. 颜色变得相同后,瓶中气体分子停止运动

D. 颜色变得相同后,左侧瓶中气体密度变大

D 【解析】试题分析:当把中间的玻璃板抽掉后观察到左右两个瓶子颜色变均匀了,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同的做无规则运动,故A错误;“扫地时灰尘飞扬”是固态颗粒的机械运动,此现象与“扫地时灰尘飞扬”的成因不同,故B错误;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两瓶颜色变得相同后,瓶中气体分子仍然在运动,故C错误;因为NO2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所以两气体混合后,左侧瓶中气体密度变大,故D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江苏省丹阳市苏科版九年物理上册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单元提优4 题型:作图题

如图所示,杠杆在力F1、F2(F2未画出)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O为支点,L2是力F2的力臂,请在图中画出F1的力臂L1和力F2的示意图。

【解析】试题分析: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线段即为力臂。过支点O作力F1作用线的垂线段即为F1的力臂l1;过l2除O点外的端点向左下方作l2的垂线即为力F2的作用线,与杠杆的交点即为力的作用点。如图所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江苏省丹阳市苏科版九年物理上册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单元提优4 题型:填空题

如图为水平桌面上的圆形玻璃转盘(转盘半径为50cm),在水平力作用下能绕转盘中心O点自由转动,转动时可视为杠杆.甲在A点施加一个大小为20N的水平力FA,想让转盘转动,对面的乙在距O点40cm处的B点同时施加一个水平力,想让转盘反方向转动,乙应沿图中___(选填“F1”、“F2”、“F3”或“F4”)方向施加一个至少为____N的力,才可能达到目的(假设只有甲、乙两人对转盘施力,忽略其它力对转动的影响).

F2 25N 【解析】试题分析:把圆盘等效成杠杆,则杠杆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平衡,则其中一个力使杠杆顺时针转动,另一个力则使杠杆逆时针转动,所以甲在A点施加一个力FA使转盘转动,乙在距O点40 cm处的B点同进施加一个水平力,想让转盘反方向转动。乙应沿图中F2的方向最省力,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可得FA×OA=F2×OB,带人数据可得F2=25N。故答案为F2 2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8年春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课后习题:10.3飞出地球 题型:填空题

物理学中一个基本的观念是“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1)1811年,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加德罗将组成物质的仍能保持其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命名为分子.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在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后,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该模型认为,原子是由带________电的原子核和带________电的核外电子构成.

(2)以氢原子为例,图中能正确示意氢原子核式结构的是图________(甲/乙/丙/丁).

正 负 丙 【解析】(1)1811年,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加德罗将组成物质的仍能保持其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命名为分子;1909年,著名科学家卢瑟福在进行了α粒子 散射实验后,提出了原子核式模型;原子是由处于核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核外电子构成的; (2)氢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绕原子核高速运动的外围电子构成,且原子核相比原子的体积很小,故丙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8年春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课后习题:10.3飞出地球 题型:填空题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的中心是_____,周围有____绕其运动。科学家对原子的结构进行猜想和实验,并提出了多种模型,在如图所示的两种模型中,_____(选填“A”或“B”)是卢瑟福提出的原子核式模型。

原子核 核外电子 B 【解析】试题分析:组成物质的原子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由图可知B模型是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是由卢瑟福提出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8年春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课后习题:9.1认识浮力 题型:单选题

某天,晓琳用细线绑住一个近似于长方形的小石块,并将它竖直悬置于一桶水中.当小石块浸没在水中时,她发现手受到的绳子的拉力变小了,这是因为( )

A. 小石块的质量变小了 B. 小石块所受到的重力消失了

C. 小石块的上下表面存在压力差 D. 小石块对水有压力

C 【解析】浸在水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故当把小石块浸没在水中时,提石块的绳子比石块在空气中减小,而浮力产生的原因是小石块受到上下表面的压力差,故答案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8届春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课后习题:7.4探究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试卷 题型:单选题

关于力和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受到的一定是平衡力

B. 物体运动时,受到的力一定不是平衡力

C. 如果物体不受到外力的作用,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D. 如果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A 【解析】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可能不受力,也可能受到的是平衡力,而不受力是一种理想状态,所以通常是受平衡力的情况,故A正确;物体如果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力是平衡力,故B错误;如果物体不受到外力的作用可能处于静止状态,也可能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C错误;如果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可能处于静止状态,也可能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D错误,故选A。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