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5.芦山地震发生时,从山上滚下一块250吨重的巨石,横亘在大桥的桥头,挡住了大桥,为了迅速通车,筑路队员使用烈性炸药实施爆破巨石,大桥依然屹立不倒.由于该桥历经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而且此次在爆破巨石,飞石激荡之下,大桥仍纹丝不动,因此被网友戏称为“桥坚强”.在爆破中产生了一块质量为1200kg、底面积为0.5m2的长方体石块,若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该石块.
(1)物块未提之前,静止在地面上的物块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g=10N/kg)
(2)在拉力F的作用下,物块竖直匀速上升3m,已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则拉力F做了多少功?(不计绳重和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
(3)若仍用此滑轮组提升重力为15000N的物体,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多少?

分析 (1)物块未提之前,静止在地面上的物块对地面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根据F=G=mg求出其大小,根据p=$\frac{F}{S}$求出对地面的压强;
(2)根据W=Gh求出有用功,根据η=$\frac{{W}_{有}}{{W}_{总}}$×100%求出总功即为拉力F做的功;
(3)由图可知滑轮组绳子的有效股数,根据s=nh求出绳端移动的距离,根据W=Fs求出拉力的大小,不计绳重和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根据F=$\frac{1}{n}$(G+G)求出动滑轮的重力;仍用此滑轮组提升重力为15000N的物体时,根据η=$\frac{{W}_{有}}{{W}_{总}}$×100%=$\frac{Gh}{(G+{G}_{动})h}$×100%=$\frac{G}{G+{G}_{动}}$×100%求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解答 解:(1)物体的重力:
G=mg=1200kg×10N/kg=1.2×104N,
物块未提之前,静止在地面上的物块对地面的压力:
F=G=1.2×104N,
对地面的压强:
p=$\frac{F}{S}$=$\frac{1.2×1{0}^{4}N}{0.5{m}^{2}}$=2.4×104Pa;
(2)拉力所做的一个:
W=Gh=1.2×104N×3m=3.6×104J,
由η=$\frac{{W}_{有}}{{W}_{总}}$×100%可得,拉力F做的功
W=$\frac{{W}_{有}}{η}$=$\frac{3.6×1{0}^{4}J}{80%}$=4.5×104J;
(3)由图可知,n=2,则绳端移动的距离:
s=nh=2×3m=6m,
由W=Fs可得,拉力的大小:
F′=$\frac{{W}_{总}}{s}$=$\frac{4.5×1{0}^{4}J}{6m}$=7500N,
不计绳重和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由F=$\frac{1}{n}$(G+G)可得,动滑轮的重力:
G=nF-G=2×7500N-1.2×104N=3000N,
仍用此滑轮组提升重力为15000N的物体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frac{{W}_{有}′}{{W}_{总}′}$×100%=$\frac{G′h}{(G′+{G}_{动})h}$×100%=$\frac{G′}{G′+{G}_{动}}$×100%=$\frac{15000N}{15000N+3000N}$×100%≈83.3%.
答:(1)物块未提之前,静止在地面上的物块对地面的压强是2.4×104Pa;
(2)拉力F做了4.5×104J的功;
(3)若仍用此滑轮组提升重力为15000N的物体,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3.3%.

点评 本题考查了重力公式和压强公式、做功公式、效率公式、绳端拉力的计算等,明确滑轮组提升物体时的有用功和总功是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在日常生活中,物理知识有着广泛的应用.
(1)列车进站时,人必须站在离站台边缘1m左右的安全线以外候车,这是因为车体附近气流速度大,压强小,容易把人吸向列车.
(2)电风扇的扇叶容易沾上灰尘,这是因为扇叶在转动过程中,通过摩擦的方式带上了电荷,而电荷具有轻小物体性质,所以出现上述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6.邹城市在因利河治理工程中,推土机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图是某型号履带式推土机,其发动机的额定功率为15kW,质量为2.0×104kg,履带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2.5m2(取g=10N/kg).求:
(1)推土机静止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2)若推土机在平直场地上以额定功率作业,在其以1.5m/s的速度匀速前进15m的过程中,牵引力所做的功和它受到的阻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如图1,电源电压为6V,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是20Ω,闭合开关,滑动变阻器的P-R图象如图2,则R1和图2中的P0各为多少(  )
A.10Ω 0.6WB.10Ω 0.8WC.20Ω 0.6WD.20Ω 0.8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把一小球放入盛满酒精的杯中,溢出8g酒精.若将其放入盛满水的杯中,从杯中溢出水的质量等于或不小于8g.(填“大于、小于、等于或不小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请你写出一位你最崇拜的物理学家的名字牛顿,它的重要供献是发现了力学三大运动定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如图所示在险峻的绝壁上,徒手攀岩者挑战自然、挑战自我,演绎“绝壁芭蕾”的精彩瞬间,对此小丽同学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这一精彩瞬间完全符合物理学规律的是(  )
A.攀岩者在攀登的过程中,随着高度的增加重力势能会保持不变
B.攀岩者唯一的装备就是一双鞋底刻着很深花纹的运动鞋,这使他可以有效防止摩擦力带来的危害
C.攀岩者在攀登时,要努力克服自身受到惯性力的 作用
D.攀岩者如图造型静止时,攀岩者受到的向上的拉力与自身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在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时候:
(1)应先将凸透镜的光心、蜡烛的中心、光屏的中心调整到同一水平面上,这样才能使;蜡烛的像成在光屏上.
(2)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物体经凸透镜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
(3)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能得到倒立、等大的实像,像距等于2倍焦距;
(4)当物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在光屏上能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大于2倍焦距焦距,由此可知,凸透镜成放大或缩小实像的分界点是2倍焦距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如图1所示:在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小华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下方,如图1所示.当在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时,测得这个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小华推断,凸透镜的焦距一定大于L.

(1)你认为小华的推断对吗?答:不对.
(2)小华为了检验自己的推断是否正确,可将手上的凸透镜向下方的纸张移近了一些,若观察纸上呈现的光斑变大(选填“变大”“先变小后变大”“变小”)则自己的推断是正确.
小明在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来探究其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
(3)当烛焰、凸透镜位于图甲中刻度对应的位置时,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该像是一个倒立、缩小(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此时所成的像与照相机所成的像性质相同(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4)对于焦距相同的凸透镜,一个物距应该对应唯一的一个像距,但从各组汇报数据中发现,物距均为12.00cm时,有三个小组所测像距分别为23.00cm,24.00cm,26.00cm.若他们的数据差别不是因为长度测量误差导致的,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操作原因是没有在像最清晰的时候读数.
(5)实验一段时间后,发现蜡烛渐渐变短了,要使烛焰的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该将光屏向上移动.(填“上”或“下”)
(6)把图甲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视网膜.给“眼睛”戴上近视眼镜,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靠近(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
(7)蜡烛成完整像时,如果用白纸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挡住,则光屛上能(选填“能”或“不能”)成烛焰完整的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