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0.将一重100牛、棱长为0.2米的均匀正立方体,放置在水平的正方形桌面的中央.若桌面边长为50厘米.则立方体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0.04m2,这时立方体对桌面的压强是2500帕,若把此立方体放在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形平台上,则立方体对平台的压强为10000帕.

分析 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其重力,应用压强公式可以求出物体对水平台的压强.

解答 解:
把立方体放在边长为50cm的桌面上,
立体与桌面的接触面积:S=L2=(0.2m)2=0.04m2
立方体对桌面的压强:p=$\frac{F}{S}$=$\frac{G}{S}$=$\frac{100N}{0.04{m}^{2}}$=2500Pa,
立方体放在边长为10cm的平台上,立方体对平台的压强:
p′=$\frac{F}{S′}$=$\frac{G}{L{′}^{2}}$=$\frac{100N}{(0.1m)^{2}}$=10000Pa;
故答案为:0.04m2;2500;10000.

点评 本题考查了压强的计算,关键是知道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以及受力面积的判断,此时的受力面积为接触面积,计算过程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在甬台温高速公路工程中,需要将一株千年古樟移动.施工人员先将古樟的枝叶作了修剪,再在其四周深挖.把古樟连根带土挖起,宛如一个长方体的大“花盆”(如图).然后施工人员在“花盆”下铺上平行轨道,用4个推力均为5×106牛的千斤顶将古樟沿轨道缓慢滑动了35米.
 
(1)移动前,施工人员对古樟进行修剪是为了降低古樟的蒸腾作用;
(2)古樟连根带土的体积约为3500米3,若平均密度按2.0×l03千克•米3计算,它的质量约为多少?
(3)在整体平移过程中,4个千斤顶对“花盆”共做了多少功?
(4)在移动过程中采取哪些措施可以减少摩擦?请举两例:在“花盆”的下面垫上一层光滑的钢板;在钢板上安装一些滑轮,以滚动代替滑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小丽用40N的水平推力将一个重90N的箱子水平推动了1m;所用时间 2s;小宇又将这个箱子匀速提上了 0.4m高的台阶,所用时间1.5s.比较小丽、小宇所做的功W1、W2和做功的功率P1、P2之间大小的关系是(  )
A.W1>W2   P1<P2B.W1>W2 P1>P2C.W1<W2    P1<P2D.W1<W2P1>P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甲、乙两球的质量之比为3:2,则他们所受的重力之比为3:2,若甲球所受的重力为600N,则乙球所受的重力为400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关于压强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压强跟压力成正比
B.压强跟受力面积成反比
C.压强跟受力面积成正比
D.在压力相同的条件下,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小明想知道酱油的密度,于是他和小华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把游码放在零刻度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右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左(左/右)调.
(2)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17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酱油,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将烧杯中的酱油全部倒入量筒中,酱油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则烧杯中酱油的质量为45g,酱油的密度为1.125×103kg/m3
(3)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的酱油密度会偏大(偏大/偏小).
(4)小华不小心将量筒打碎了,老师说只用天平也能测量出酱油的密度.于是小华添加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和适量的水,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你补充完整.
①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m0
②将一个烧杯装满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
③用另一个烧杯装满酱油,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为m2
④则酱油的密度表达式ρ=$\frac{{m}_{2}-{m}_{0}}{{m}_{1-{m}_{0}}}{ρ}_{水}$(已知水的密度为ρ).
(5)小明针对(4)中小华的实验设计进行评估后,认为小华设计的操作过程有不妥之处,你认为该不妥之处是烧杯中装满水,难以操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如图所示是一种起重机的简图,用它把质量为4×102kg,底面积为0.5m2的货物G匀速提起.求:
(1)起吊前,当货物静止在水平地面时,它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2)若把货物匀速提起12m,用了40s,则货物上升的速度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小乐和小霞分别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和“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装置图分别如图甲和图乙所示:

(1)如图甲所示,小乐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①为探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对选取的两只蜡烛的要求是完全相同;
②实验中,小乐只进行了一次实验,就得到了“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的结论,这样得出的结论的做法不合理之处是实验次数少,具有偶然性.
(2)如图乙所示,小霞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①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0cm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等大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②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5cm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该成像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投影仪(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③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2cm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观察像的大小,与②中所成像的大小相比变大(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④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5cm时,为观察凸透镜成像特点,小霞应从图乙中凸透镜的右(选填“左”或“右”)侧进行观察.
(3)对于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从成“虚像”和“实像”的角度进行比较可知,平面镜能成虚像,凸透镜能成实像,也能成虚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实验或现象中运用了相同物理知识的是(  )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