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在物体没有发生物态变化的前提下,下列各种说法正确的是(  )
分析: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热量,热量是个过程量,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存在着温度差;内能是物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了解这三个物理量的概念与联系,再结合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做功和热传递,可对各选项依次做出分析.
解答:解:由于热量是个过程量,所以不能说物体含有多少热量,故ABC错误;
同一物体温度升高较大时,所吸收的热量较多,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知道内能、热量、和温度的关系,并能利用上述关系解释问题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北京时间2005年10月12日9时,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从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10多分钟后,成功进入预定轨道.这是我国第二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也是第一次将我国两名航天员同时送上太空.10月17日凌晨,绕地球飞行了5天77圈的“神舟六号”飞船载着巡天归来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朗草原成功着陆!现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火箭的燃料主要使用液态氢是因为它的热值
(填“大”或“小”).
(2)飞船在脱离火箭之前,相对于
火箭
火箭
是静止的.
(3)火箭在加速上升过程中机械能
增大
增大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这个能量是由
能转化过来的.由于地球自西向东不停地自转,为节省燃料,火箭升空后应向
偏东
偏东
方向飞行(选填:“偏东”或“偏西”).
(4)在太空中飞船总共飞行时间为115h 32min,沿椭圆轨道围绕地球运行了77圈,在整个过程中航天员一共看到
77
77
次日出.轨道上离地面最近点200km,最远点350km.从远地点到近地点运行的过程中,飞船的速度
增大
增大
,势能
减小
减小

(5)飞船在太空运行时,处于失重状态的两名航天员的质量
不变
不变
(填“变”或“不变”),
仍具有
仍具有
惯性(填“没有”或“仍具有”).飞船在太空成功完成了数千个运行动作,是通过喷射燃气来实施变轨、姿态确定的(即改变运行高度、运行方向),这是应用了物理学中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的原理,而太阳能帆板展开,是为了
增大受光的面积,将更多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增大受光的面积,将更多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6)飞船返回大气层时与大气层发生剧烈摩擦,变成一个火球(如图),将
机械
机械
能转化为
能.因此给飞船降温十分重要.一种重要的降温方式就是“烧蚀防热”:在飞船表面涂有一层高分子固体材料,让这些材料在发生物态变化时吸收热量.你认为可能发生的物态变化有
升华
升华
汽化
汽化
熔化
熔化
,理由是这些物态变化都是
吸热
吸热
过程.
(7)返回舱返回地球时,在距地面约1m高处,反冲发动机向地面喷火(如图),飞船进一步减速,最后落地,请你写出在这一过程中包含的两条力学知识.
第一条: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第二条: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小华同学在探究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状态是否有关时,将一些冰块放在烧杯内便直接放在调节好的天平盘上,测得的质量为m1,待盘中的冰块完全熔化完后,测得的质量为m2,由m2>m1.小华得出的结论是: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状态有关.小明全程监督了小华的实验全过程,没有提出操作过程产生的错误.
(1)请你对小华的探究实验进行评价.
探究实验设计过程有错误,没有考虑到冰在发生物态变化的同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在杯壁外,使左盘的质量变大.
探究实验设计过程有错误,没有考虑到冰在发生物态变化的同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在杯壁外,使左盘的质量变大.

(2)探究完毕,小华提出一个问题:砝码是用什么物质制成的?就这个问题请你设计出一个实验方案帮助小华.(器材不限)
①写出你所需要的实验器材:
砝码、橡皮泥、量筒、水
砝码、橡皮泥、量筒、水

②简述实验主要步骤:
1、直接从砝码的标注读出砝码的质量m,
2、往量筒中倒入部分水读出水的体积V1
3、先用橡皮泥浸没在量筒中的水中,读出示数为V2
4、再另读出量筒中部分水的体积为V3
5、用橡皮泥包住砝码浸没在量筒中的水中,读出示数为V4
1、直接从砝码的标注读出砝码的质量m,
2、往量筒中倒入部分水读出水的体积V1
3、先用橡皮泥浸没在量筒中的水中,读出示数为V2
4、再另读出量筒中部分水的体积为V3
5、用橡皮泥包住砝码浸没在量筒中的水中,读出示数为V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08初中物理中考模拟练习题(三)

(120分钟,100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 

  1.在研究地球同步卫星的运动时,若以地球为参照物,则同步卫星是__________的;若以太阳为参照物,则同步卫星是__________的。 

  2.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与力的大小、________和作用点有关。 

  3.如图3-1所示,光线在空气和玻璃的界面上发生了反射和折射,若入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是30°,则反射角是__________。界面MM'的__________侧是空气。

  4.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A__________B__________两种。 

  5.如图3-2所示是某晶体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可知这种晶体的熔点是__________℃,图中与横轴平行的BC段表示这种晶体处于__________过程。(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6.使气体液化的方式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7.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是由吸气、__________、做功和排气四个冲程组成的。热机是把热能转化成__________能的机器。 

  8.阻值相同的三个导体并联后的总电阻为4欧,则每个导体的电阻为__________欧。 

  9.如图3-3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当电键K闭合后,滑动

 10.柴油的燃烧值是10200千卡/千克,完全燃烧5克的柴油放热__________卡。若这些热量完全被水吸收,能使__________克水的温度升高50℃。 

 11.标有“220V 44W”的电热器接在220伏的电路中,工作100秒它所消耗的电能是_______焦耳,通过这个用电器的电流是_______安。若此用电器接在110伏特的电路中,它的电阻是__________欧。

 么它露出水面的体积与没入水中的体积之比是__________。

 物体紧压在竖直墙上,物体对墙的压力为__________牛顿,物体对墙壁的压强为__________帕斯卡。 

 14.如图3-4所示电路,当电键K闭合后,螺线管的__________端为N极。想使螺线管的磁性减弱,可以改变电阻箱的阻值,是插入还是拔出铜塞?答:__________。

二、判断题:(每题1分 共8分) 

  1.光的传播路线不总是直的。 (??)

三、作图题:(每题2分 共14分) 

  1.在图3-5的虚线框内填入适当的光具,并完成光路。

  2.图3-6中,S'是发光点S经凸透镜折射后所成的像,画出入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的折射光线,并确定透镜的焦点。

  3.用图3-7所示的滑轮组提起重物,画出最省力绕绳的方法。

4.用道钉撬来撬铁路枕木上的道钉,O是支点,在图3-8中作出它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5.在图3-9所示电路的适当位置,标出表示伏特表和安培表的符号,并用“+”或“-”标明正、负接线柱。

  6.在图3-10中,根据小磁针N极静止时所指的方向,标出条形磁针周围磁感线的方向和磁铁的N、S极。

  7.在图3-11中,根据通电导体横截面积中电流的方向,标出电流周围磁感线的方向。

四、实验题:(共8分) 

1.用一调好的天平称一物体的质量。横梁平衡时,右盘里有20克、5克的砝码各一个,其中游码的位置如图3-12所示,则被测小铁块的质量是__________克。(2分)

    

2.测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给你的器材有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安培表、伏特表、两节干电池、滑动变阻器、开关和若干导线。(6分)

(精确到百分位)

五、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10题有唯一正确答案;11-15题有一个以上正确答案) 

  1.相对于地面来说,下面的哪个物体,它的运动状态没有发生变化? (??)

  2.一木块重10牛顿,在2牛顿的水平拉力的作用下在水平面上匀速前进了5米,拉力对木块所做的功是: (??)

  3.上题,木块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的力是: (??)

  4.有甲、乙两台机器,若甲所做的功是乙所做的功的两倍,而甲做 (??)

  5.1千克的冷水和5千克的热水混合(不计其热损失),则: (??)

  6.铁、水的初温、质量相等,它们放出相等的热量后,将铁块投入水中,则: (??)

  7.用不带电的金属棒接触带正电的验电器时,验电器金箔的张角减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8.下面的哪种办法可改变一段金属导线的电阻: (??)

  9.质量和初温相等的甲、乙两种金属块,先将甲放入低温的水中,水温升高了5℃。取出甲,再把乙放入同一水中,水温升高了5℃。比较甲、乙两种金属的比热(以上过程均达到热平衡)则: (??)

  10.将标有“24V 8W”、“12V 4W”、“36V 60W”的甲、乙、丙三盏灯,并联接在12伏的电源上,消耗功率最大的是: (??)

  11.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时,它的: (??)

  12.物体在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当它向二倍焦距处移动的过程中,它的像: (??)

  

  14.甲、乙两个实心球体的体积均为V,它们的密度和水的密度的 (??)

  15.如图3-14所示,物体A重10牛顿,物体B重5牛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若将物体A浸入水中,则下列哪种情况杠杆仍有可能平衡?(杆重和摩擦不计) [  ]

六、计算题:(共14分)

    

   2.(6分)起重机把质量是0.5吨的钢材,以1.5米/秒的速度匀速向上提升,求:

   3.(4分)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调节滑动变阻器使伏特表的示数为10伏特时,变阻器所消耗的电功率为10瓦,调节滑动变阻器到另一位置时,伏特表的示数是5伏特,此时变阻器所消耗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人教版第四章  物态变化 复习提纲

一、温度计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摄氏温度:温度计上的字母C或℃表示的是摄氏温度。

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是100摄氏度,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等份代表1℃

3、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工具。

①原理: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②常用温度计种类:

A、实验用温度计:量程一般为-20℃—110℃,分度值为1℃,所装液体一般为水银或酒

B、寒暑表:量程一般为-30℃—50℃,分度值为1℃,所装液体一般为煤油或酒精。

C、体温计:量程为35℃—42℃,分度值为0.1℃ ,所装液体为水银。结构特点: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体温计离开人体后缩口处的水银断开,直玻璃管内的水银不会退回玻璃泡内,这样体温计离开人体后仍然表示人体的温度。但是每次使用之前,应当把体温计中的水银甩下去(其他温度计不用甩)。刻度部分制成三棱柱形是利用放大镜原理。

③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 使用之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2.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3. 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侯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4. 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继续留在液体可,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4、利用标准点法求正确温度

对刻度模糊的温度计和刻度不标准的温度计,根据它们的读数或水银柱的变化来确定正确的温度比较困难,可采用标准点法来确定正确的温度。其步骤为:A、确定标准点及其对应的两个实际温度;B、写出两标准点之间的格数变化或长度变化及与其对应的实际温度的变化;C、写出待求点与其中一个标准点之间的格数变化或长度变化及与其对应的待求温度与一个实际温度的变化;D、利用温度变化与格数变化或长度变化之比相等列出比例式;E、根据题意求解。

二、熔化和凝固

⑴、熔化

1、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2、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晶体。常见的晶体: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萘、各种金属。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非晶体。常见的非晶体:松香、玻璃、蜂蜡、沥青等。

3、晶体的熔化:

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保持在一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熔点。

②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③晶体熔化的特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4、非晶体的熔化

①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没有一定的温度,温度会一直升高。

②非晶体熔化的特点:吸热,先变软,然后逐渐变稀成液态,温度不断长升高,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⑵、凝固

1、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2、凝固点:液态晶体在凝固过程中保持一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凝固点。

3、液态晶体的凝固:液态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同一种物质的熔点就是它的凝固点。

4、非晶体的凝固: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没有一定的凝固点,温度会一直降低。

⑶、物体在熔过程中要吸热,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熔化和凝固互为逆过程。

⑷、温度为熔点的物质既可能是固态、液态,也可能是固液共存状态。

⑸、晶体和非晶体的异同

晶体

非晶体

相同点

状态

固体

固体

熔化过程

吸热

吸热

凝固过程

放热

放热

不同点

熔化过程中的温度

保持主变

不断升高

凝固过程中的温度

保持不变

不断降低

熔点和凝固点

熔化条件

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持续吸热

凝固条件

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持续放热

三、汽化和液化

1、汽化

①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②汽化的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

③沸腾:

A、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B、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同一种液体的沸点还与上方的气压有关系。

C、液体沸腾的条件:一是温度达到沸点,二是需要继续吸热。

D、液体沸腾时吸热温度持在沸点不变。

④蒸发

  1.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B、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C、蒸发的特点: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只发生在液体表面;是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吸热。

D、蒸发致冷:是指液体蒸发时要从周围或自身吸收热量,从而使周围物体或自身温度下降。

⑤蒸发和沸腾的异同

蒸发

沸腾

共同点

都属于汽化现象,都要吸热

不同点

发生部位

液体表面

液体表面和内部

剧烈程度

缓慢

剧烈

发生条件

任何温度

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温度变化

液体自身温度和它依附的物体温度下降

温度不变

影响因素

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面上空气流动速度

液体表面上方气压的大小

⑥汽化吸热

2、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①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②气体液化时要放热。

③常见的液化:雾和露的形成;冰棒周围的“白气”;冷饮瓶外的水滴。火箭上燃料“氢”和助推剂“氧”都是通过加压的方法变成液态氢和氧的。

3、电冰箱是根据液体蒸发吸热,气体压缩体积液化放热的原理制成的。

四、升华和凝华

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物质在升华过程中要吸收大量的热,有制冷作用。生活中可以利用升华吸热来得到低温。

常见的升华现象:樟脑丸先变小最后不见了;寒冷的冬天,积雪没有熔化却越来越少,最后不见了;用久的灯丝变细。

2、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物质在凝华过程中要放热。

常见的凝华现象:玻璃窗上的冰花;霜;用久的灯泡变黑;冰棒上的“白粉”。

五、解释物态变化时应注意的问题

1、解答问题的一般步骤:A、识别问题给出的初状态与末状态;B、根据有关的概念或规律寻找与其有关的物态变化过程;C、得出结论。

2、不要以错误的主观感觉作为判断依据,人们的一些主观感觉并不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人教版第四章  物态变化 复习提纲

一、温度计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摄氏温度:温度计上的字母C或℃表示的是摄氏温度。

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是100摄氏度,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等份代表1℃

3、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工具。

①原理: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②常用温度计种类:

A、实验用温度计:量程一般为-20℃—110℃,分度值为1℃,所装液体一般为水银或酒

B、寒暑表:量程一般为-30℃—50℃,分度值为1℃,所装液体一般为煤油或酒精。

C、体温计:量程为35℃—42℃,分度值为0.1℃ ,所装液体为水银。结构特点: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体温计离开人体后缩口处的水银断开,直玻璃管内的水银不会退回玻璃泡内,这样体温计离开人体后仍然表示人体的温度。但是每次使用之前,应当把体温计中的水银甩下去(其他温度计不用甩)。刻度部分制成三棱柱形是利用放大镜原理。

③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 使用之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2.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3. 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侯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4. 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继续留在液体可,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4、利用标准点法求正确温度

对刻度模糊的温度计和刻度不标准的温度计,根据它们的读数或水银柱的变化来确定正确的温度比较困难,可采用标准点法来确定正确的温度。其步骤为:A、确定标准点及其对应的两个实际温度;B、写出两标准点之间的格数变化或长度变化及与其对应的实际温度的变化;C、写出待求点与其中一个标准点之间的格数变化或长度变化及与其对应的待求温度与一个实际温度的变化;D、利用温度变化与格数变化或长度变化之比相等列出比例式;E、根据题意求解。

二、熔化和凝固

⑴、熔化

1、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2、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晶体。常见的晶体: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萘、各种金属。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非晶体。常见的非晶体:松香、玻璃、蜂蜡、沥青等。

3、晶体的熔化:

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保持在一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熔点。

②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③晶体熔化的特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4、非晶体的熔化

①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没有一定的温度,温度会一直升高。

②非晶体熔化的特点:吸热,先变软,然后逐渐变稀成液态,温度不断长升高,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⑵、凝固

1、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2、凝固点:液态晶体在凝固过程中保持一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凝固点。

3、液态晶体的凝固:液态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同一种物质的熔点就是它的凝固点。

4、非晶体的凝固: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没有一定的凝固点,温度会一直降低。

⑶、物体在熔过程中要吸热,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熔化和凝固互为逆过程。

⑷、温度为熔点的物质既可能是固态、液态,也可能是固液共存状态。

⑸、晶体和非晶体的异同

晶体

非晶体

相同点

状态

固体

固体

熔化过程

吸热

吸热

凝固过程

放热

放热

不同点

熔化过程中的温度

保持主变

不断升高

凝固过程中的温度

保持不变

不断降低

熔点和凝固点

熔化条件

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持续吸热

凝固条件

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持续放热

三、汽化和液化

1、汽化

①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②汽化的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

③沸腾:

A、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B、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同一种液体的沸点还与上方的气压有关系。

C、液体沸腾的条件:一是温度达到沸点,二是需要继续吸热。

D、液体沸腾时吸热温度持在沸点不变。

④蒸发

  1.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B、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C、蒸发的特点: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只发生在液体表面;是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吸热。

D、蒸发致冷:是指液体蒸发时要从周围或自身吸收热量,从而使周围物体或自身温度下降。

⑤蒸发和沸腾的异同

蒸发

沸腾

共同点

都属于汽化现象,都要吸热

不同点

发生部位

液体表面

液体表面和内部

剧烈程度

缓慢

剧烈

发生条件

任何温度

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温度变化

液体自身温度和它依附的物体温度下降

温度不变

影响因素

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面上空气流动速度

液体表面上方气压的大小

⑥汽化吸热

2、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①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②气体液化时要放热。

③常见的液化:雾和露的形成;冰棒周围的“白气”;冷饮瓶外的水滴。火箭上燃料“氢”和助推剂“氧”都是通过加压的方法变成液态氢和氧的。

3、电冰箱是根据液体蒸发吸热,气体压缩体积液化放热的原理制成的。

四、升华和凝华

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物质在升华过程中要吸收大量的热,有制冷作用。生活中可以利用升华吸热来得到低温。

常见的升华现象:樟脑丸先变小最后不见了;寒冷的冬天,积雪没有熔化却越来越少,最后不见了;用久的灯丝变细。

2、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物质在凝华过程中要放热。

常见的凝华现象:玻璃窗上的冰花;霜;用久的灯泡变黑;冰棒上的“白粉”。

五、解释物态变化时应注意的问题

1、解答问题的一般步骤:A、识别问题给出的初状态与末状态;B、根据有关的概念或规律寻找与其有关的物态变化过程;C、得出结论。

2、不要以错误的主观感觉作为判断依据,人们的一些主观感觉并不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