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许多物理学家为科技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丹麦物理学家_____最早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揭示了电与磁的联系。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_______的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电流,根据该现象发明了____________,让人们大规模用电得以实现。

【答案】奥斯特 切割磁感线 发电机

【解析】

[1]奥斯特实验时,把通电直导线放在水平方向静止的小磁针上,小磁针发生偏转,说明受到磁力作用,实验表明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2]法拉第在奥斯特的启发下,研究了磁场与电流的关系,最终通过十年的努力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流。

[3]这种现象导致了发电机的发明,从而开辟了电气化的时代,它使用时,是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用普通相机拍照时,要根据物距进行“调焦”,使用起来不太便捷。有一种傻瓜相机,只要将景物全部纳入取景区内,不论景物的远近,都能得到比较清晰的像,从而使拍照的过程变得十分快捷。这种“傻瓜”相机不用“调焦”的奥秘是(

A.采用了长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

B.采用了短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

C.采用了长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同

D.采用了短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在探究导体中的电流和电压的关系实验时,选用的实验器材有:多节干电池、导体甲和导体乙、电流表、电压表、电键、导线若干。该同学正确连接电路,进行实验得出的数据记录在表中。

实验序号

导体

电压

(伏)

电流

(安)

1

0

0

2

1.5

0.2

3

3.0

0.4

4

4.5

0.6

5

0

0

6

1.5

0.1

7

3.0

0.2

8

4.5

0.3

1)在实验中,该同学用_____的方法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

2)分析实验序号234678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

3)分析实验序号26(或37,或48)可以得出:不同导体两端电压相同时,导体中的电流不同,这说明_____

4)某同学分析实验序号234678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导体它两端电压与导体中电流的比值是个定值。你认为该同学的结论是_____(选填“正确但不完整”、“错误”或“完全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能源是人们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基石,信息和材料是社会发展的保障。下列有关能源、信息和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核电站是利用核聚变来发电的

B.我国自主建立的北斗卫星定位系统,主要是用超声波来传递信息的

C.光纤通信是光在光导纤维中多次发生折射来传递信息的

D.煤、石油和天然气是一次能源,也是不可再生能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诗人笔下包罗万象,多彩、多姿的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诗词中也包含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诗词中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露的形成是汽化吸热

B.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冰的形成是凝固吸热

C.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凝华放热

D.舂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成灰泪始干是晶体的熔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中国宋代学者沈括的《梦溪笔谈》中,最早记载了“地磁偏角”,说明地球周围存在磁场。请你用一根较长的缝衣针,使其获得磁性,并说明地球是一个磁体。

(1)需要的器材:______

(2)实验过程、现象和结论: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冰遇火会熔化。但远在2000多年前,我国古人却能“削冰取火”。西汉刘安所著的《淮南子·万毕术》中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古人将冰磨成一种冰透镜,让太阳光射过去并会聚起来点燃艾草取火。以下关于冰透镜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冰透镜取火时利用了光的折射

B.制作冰透镜时,要把冰磨成中间薄,边缘厚的形状

C.冰是晶体,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但需要吸热

D.冰熔化成水后,质量不变,密度变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短文,完成问题。

雪花落水也有声

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是有科学道理的,但是却缺少发现它们的眼睛。一般的常识告诉我们,雪花落水静悄悄,毫无声响。不过,雪花落水真的发生声波,在3月份一期的《自然》杂志上,几个科学家联名发表文章,宣布了他们的上述结论。

首先要说明的是,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频率在50000Hz2×105Hz之间,高于人们能听见的声波频率。但是,海里的鲸鱼就能听到雪花落水所产生的声响,并且这些声响令鲸鱼异常烦踩。然而,请不要想当然,这些声音不是雪花与水面撞击发出的,而是……

冷战时期,当时美国海军要监视苏联潜水艇的活动,他们发现,在下雨的时候,水下声响工作效果不好,常有噪声干扰,甚至干脆无法监听。

著名的约翰·霍甫金斯大学机械工程系的普罗斯佩物提教授是个奇才。普罗斯佩勒提断定,这些声音不是雨滴撞击水面发出,而是含在雨滴中的气泡振动发出的。克拉姆有一个设备:一个每秒可拍摄1000张照片的高速水下摄影机。利用这台摄影机,他们确实在下雨时发现水中产生气泡,这些气泡还在不断地收缩、膨胀、振动。普罗斯佩勒提的理论基础和数学能力也很高,他通过计算得出,下雨时那些噪声的频率和衰减情况确实与气泡的振动状况协调一致,从而证实他们的理论完全正确。他还发现,大气泡振动产生低频声波,小气泡振动产生高频声波。普罗斯佩勒提通过理论分析指出,气泡是要将自己的体积与水的密度相适应,才不断收缩和膨胀的。

事情还没有结束,人们告诉他们,渔民常抱怨,在下雪时他们的声响也常常侦听不到鱼群。一开始,他们也不信,因为雪花中含有90%以上的水,空气不多。但是,他们不是简单否认,而是要用实验来验证。在一个风雪的夜晚,他们在一个汽车旅馆的游泳池找到了证据,雪花落水时也产生气泡,同样,这些气泡也振动,从而发出声波。其实,无论是人们打水漂时所听到的细微声响,还是瀑布的隆隆震响,都不是(或主要不是)来自石块及若石与水的碰撞,而是由于气泡。你看,大自然是何等奇妙,而从事科研的人们在发现真理的时候又是多么幸福。

(1)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属于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

(2)雪花落水发出的声音对人来讲不是噪声,站在鲸鱼的角度看_____(选填“是”或“不是”)噪声;

(3)在探究雨滴落水产生声音的过程中,科学家们进行了下列的过程,请你把它们按正确的顺序排列起来_____(填序号即可)。

A.归纳分析 B.进行实验 C.提出假设 D.得出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问题中,属于可探究的科学问题的是

A.压强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有关吗?

B.声波的传播速度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C.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吗?

D.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高低跟哪些因素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