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3.根据“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实验开始时,杠杆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小明通过调节杠杆右端的螺母向右移动(左/右),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然后进行下面的实验探究.
(2)要使图乙中杠杆平衡,应在a处挂1个钩码(题中的每个钩码都是相同的).
(3)当弹簧测力计由图丙的竖直地拉着变成倾斜地拉着,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变大(变大/不变/变小).
(4)有同学根据自己的实验数据,得到如下结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这个结论与杠杆的平衡条件不符,原因是实验过程中没有②(选填序号:①改变力的大小;②改变力的方向;③改变力的作用点;④多次进行实验).
(5)小明对原来装置进行改装如丁图,与丙图比较,同样用竖直向上的力,将两个相同的钩码,提升相同的高度,机械效率高的是丙(丙/丁)图;若利用丁图,小明两次将钩码分别挂在A点和C点,使钩码上升同样的高度,那么机械效率C(A/C/一样)的高.
(6)在实验中,多次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主要是为了D,实验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是F1L1=F2L2
A.减小摩擦                      B.使每组数据更准确
C.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D.获取多组实验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

分析 (1)杠杆平衡调节原则是:右低将平衡螺母左调,左低将平衡螺母右调;
(2)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求出a处挂钩码的个数;
(3)阻力和阻力臂不变,根据题意判断动力臂如何变化,然后由平衡条件判断弹簧测力计示数如何变化;
(4)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叫动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叫阻力臂;
(5)通过比较额外功的大小比较机械效率高低;
(6)为得出普遍结论,应进行多次实验,测出多组实验数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解答 解:
(1)杠杆右端高,说明水平时重心在支点左边,所以应将平衡螺母右调,使重心右移,杠杆才能平衡;
(2)设杠杆的分度值为L,一个钩码的重为G,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得,2G×2L=nG×4L,n=1(个);
(3)当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左倾斜时,阻力和阻力臂不变,弹簧测力计拉力F的力臂变小,由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变大;
(4)“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是在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且动力和阻力的方向都是竖直向下的条件下得出的,也就是实验过程中没有改变动力或阻力的方向,故②正确;
(5)丙与丁相比,丁要克服更多的额外功,所以丁机械效率更低,丙的机械效率更高;
钩码在A点,要提高相同的高度,弹簧测力计上升的高度更大,克服杠杆的重力做功更多,机械效率更低,所以在C点时机械效率更高;
(6)做多次实验,测出多组实验数据的目的是: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和结论的片面性,得出普遍结论,归纳出物理规律,故D正确;
杠杆平衡条件为:F1L1=F2L2
故答案为:(1)右;(2)1;(3)变大;(4)②;(5)丙;C;(6)D;F1L1=F2L2

点评 杠杆处于水平位置平衡时,竖直作用在杠杆上的力的力臂在杠杆上,倾斜作用在杠杆上力的力臂在杠杆以外的位置上,力臂变小,力会变大.同时,本题还考查了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对杠杆的动态平衡情况进行分析,是我们应该掌握的.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3.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相同的滑轮分别组成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并分别匀速提升质量相同的钩码.(忽略绳重,弹簧测力计重和摩擦)
(1)在实验中,测量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时,沿竖直方向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
(2)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这是利用滑轮组测得的,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83.3%.
钩码总重G/N钩码上升的高度h/m弹簧测力计拉力F/N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m
20.050.80.15
(3)若甲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则η,若将甲滑轮组中的动滑轮换成质量小一些的,再匀速提升质量相同的钩码,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增大(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4.小新学习了大气压强知识后,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步骤一:将一根两端开口的硬塑料管插入水中,如图甲所示;  步骤二:右手掌封闭上端开口,同时左手将管提起(下端开口不离开水面),如图乙所示; 步骤三:右手掌向上打开封口,同时左手  迅速将管下压,如图丙所示;  多次重复二、三步骤,直至水从管上端开口 喷出,如图丁所示.
(1)在步骤一中,管静止时管内水面高度等于 管外水面高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在步骤二中,提起管后,管内水面会高于管外水面.下列实例中工作原理与其相同的是A.  
A.注射器吸液      B.U型“反水弯”的应用      C.密度计的使用  
(3)步骤三“迅速下压”的目的,是为了让管下降的速度大于管内水下降的速度,即以管  为参照物,管中的水面上升(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4)小新每次右手打开封口的那一瞬间,都能听到响声,根据响声的变化,小新能判断 管内水柱高度的变化.这说明了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5)小新对装置进行改进,在管的上、下部各安装一个单向阀门,使实验操作更加简单,效果更好.请举出生产生活中与改进后的装置工作原理相同的一个实例活塞式抽水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①在探究“液体压强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操作:
a.甲、乙两图是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
b.要探究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是否有关,应选择丙和丁两图进行对比,结论是: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无关(填“有关”或“无关”).
c.要探究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应选用乙丙两个图进行对比.
②如图2是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
a.运用质量不同的两个小球,从高度相同的斜面上滑下,为的是让它们在达到水平面时速度相同.
b.通过观察木块被撞击后移动的距离可看出动能与质量的关系,上述过程中,出了转换法,还用了控制变量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8.如图所示的是一种WSH-500型号家用饮水机及铭牌.
(1)现将质量为0.5kg、初温为20℃的水,在标准大气压下加热至沸腾.请计算水所吸收的热量?
(2)饮水机正常工作时的电流是多少?
(3)饮水机正常工作6分钟消耗的电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小芳在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的实验中,做了如图所示的测量:

(1)写出以上探究中,不重复操作的合理顺序(只填代号)DACB;
(2)通过探究,如果关系式F1-F3=F2-F4成立,就可以得到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某同学利用一只弹簧测力计和装有适量水的杯子,测出了一颗小石块的密度.测量方法如下:
(1 ) 用细线将小石块拴好,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它的重力,记为G;
(2 ) 再将小石块浸没在水中,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石块受到的拉力,记为 F;
利用测出的物理量可得:小石块的质量m是$\frac{G}{g}$,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是G-F,小石块的体积是$\frac{G-F}{{ρ}_{水}g}$,密度ρ=$\frac{G}{G-F}{ρ}_{水}$( 水的密度用ρ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物业人员来小李家收电费,他观察到小李家电能表的情况如图.然后从记录本上查出上月电能表的示数是851.6kW•h.若按0.5元/kW•h计费,李明家本月应缴电费40元.若他家某个电热水器单独使用时,电表转盘在300s内转了250转,则热水器消耗的电能是3.6×105J,该热水器的电功率为1200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钟声”是大钟振动产生的
B.诗句“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中“为了不惊动鱼”是在传播途中控制噪音
C.诗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中“蝉声、鸟声”靠音调区分
D.诗句“入夜思归切,笛声清更哀”中“笛声”是靠笛子传播进入人耳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