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当你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用右手写字,且正在往右移动笔时,镜中的像正在( )
A. 用右手写字,往左边移动笔
B. 用右手写字,往右边移动笔
C. 用左手写字,往左边移动笔
D. 用左手写字,往右边移动笔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压力和压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压力在数值上总是等于物体所受重力大小
B.压力增大,压强也一定增大
C.增大压力,同时减少受力面积,则压强增大
D.受力面积增大,压强一定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6分)为了用铁浇铸一个机器零件,先用蜡做了一个该零件的模型,已知该模型质量1800g,蜡的密度为0.9×103kg/m3,那么浇铸这样一个铁件需要多少kg铁?(ρ铁=7.9×103kg/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是小方同学用两只外形相同的蜡烛“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确定_______________。
(2)如果有5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选取相同的蜡烛,是为了便于比较像和物体的__ ___关系。
(3)在实验过程中,把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再将另一支___ __蜡烛(选填“点燃”或“不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后面来回移动,直到看上去跟前面的蜡烛的像_ ____。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________。
(4)当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20cm的A处时,玻璃板后B处的蜡烛好像也被“点燃”了;移去B处的蜡烛,将光屏放在B处,发现光屏上并没有蜡烛的像, 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像。
(5)若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蜡烛所成的像大小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6)小方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无论怎么移动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重合,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细心的小方透过玻璃观察蜡烛的像时,看到像后面还有一个觉模糊、与像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6分)图中的山地自行车相关数据见下表:
车架材料 | 碳纤维 |
车架材料体积/cm3 | 2500 |
车架质量/kg | 4.5 |
整车质量/kg | 10 |
单轮接触面积/cm2 | 3 |
(1)求碳纤维车架的密度。(2)质量50kg的小李骑行山地自行车时,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3)小李匀速骑行3km,若自行车受到阻力为10N,求他的骑行所做的功。(g取10N/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下列情况会造成测量结果偏小的是 ( )
A.调节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左边就停止调节平衡螺母
B.调节天平平衡时,忘了把游码放在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C.使用磨损的砝码
D.读数时,实验者头部偏向游码右边,会造成视线与游码左侧的标尺不垂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凡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1)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的快慢与水的 有关.
(2)通过 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3)小凡同学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多少有关,于是继续进行探究:在相同环境下,把相同温度的水,分别装入两只相同的玻璃杯,一杯水多,一杯水少,如图2甲、乙所示,实验发现甲杯中没有水时,乙杯中还残留有一些水.于是他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多少有关,水越少,蒸发越快.从得出结论环节看,“根据谁先蒸发完,判断谁蒸发快”是不正确的,因为他没有控制开始实验时杯中水的 (多少/表面积/温度)相同.经过多次实验和精确测量,小凡发现当乙杯无水时,甲杯中减少的水和原来B杯中的水相等.由此可知:水蒸发的快慢和水的多少 (有关/无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重200N的物体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5s内沿水平面匀速前进2.5m,已知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滑动摩擦力为50N,则此过程中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为 J,功率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