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6.如图所示,体积为80cm3的物体A放入装满某种液体的溢水杯中,物体A处于悬浮状态,同时溢出液体的质量为100g.物体A的密度为1.25g/cm3

分析 已知物体A完全浸没在液体中,物体A排开液体的体积就是物体A的体积,已知液体的质量,根据密度公式可求液体的密度.物体A处于悬浮状态,物体A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

解答 解:物体完全浸没在液体中,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就是物体A的体积,
V=V=80cm3
液体的密度:
ρ=$\frac{{m}_{液}}{{V}_{液}}$=$\frac{100g}{80c{m}^{3}}$=1.25g/cm3
因为物体A处于悬浮状态,所以物体A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
即ρA=1.25g/cm3
故答案为:1.25.

点评 解答浮力问题的关键是要先明确物体A排开液体的体积就是物体A的体积,然后再根据物体A处于悬浮状态,物体A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去分析计算.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估算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一支新圆珠笔的重力约为10牛
B.一中学游泳时所受的浮力约为500牛
C.一成年人站立在地面上时的压强约为1500帕
D.一学生沿着楼梯匀速上了三楼,该同学登楼做的功最接近于1000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7.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的熔化图象,由此可知它的熔点0℃,这种物质是冰.熔化过程持续了4 分钟,在0~4分钟时间内物质处于固体状态,4~8分钟时间内是固液共存状态,8分钟以后是液 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4.老师布置作业:让同学们寻找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做出解释.小刚走进厨房,观察到了一些现象,并做出了简单的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A.包饺子时捏出饺子花边,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B.墙壁上的吸盘式挂钩利用了大气压
C.刀刃磨得很锋利是为了利用增大压力的方法来增大压强
D.煮熟的饺子漂浮在水面上,饺子所受浮力大小等于重力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1.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强和小敏利用如图1所示的器材(小桌、海绵、砝码、木板)设计了图2所示的实验,通过观察甲、乙实验现象,小强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的结论.此后小敏把小桌挪放到一块木板上,如图28丙所示,她发现小桌对木板的压力作用效果不够明显.小敏通过对图2甲、丙的比较,又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不明显”的结论.

请分析:
(1)小强是根据海绵的凹陷程度的现象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的;
(2)小强和小敏实验结论不一致的原因是:小强选择了相同的支撑物体,小敏没有选择相同的支撑物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如图所示容器的底面积为1×10-2m2.把它放在水平桌面上,装入24N的水后,水深为0.2m.求:水对容器底的压力.(g取10N/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有些饮料瓶的塑料盖的外缘有竖条纹,制作这些条纹的目的是增大摩擦;火车铁轨下铺设枕木是为了减小压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2.小华和小明在“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实验中,所用小灯泡上标有“3.8V”字样,电源电压恒为6V.

(1)他们连接成了图1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后发现灯不亮,只有电压表有示数(选填“电压”或“电流”);
(2)小明想重新连接电路,旁边的小华拦住他,说不用重接,只要改接一根导线就可以使电路连接正确.请你观察电路,在连接错误的导线上打“×”,并画出这根导线的正确接法;
(3)电路连接正确后,小明开始实验.闭合开关,调节滑片,当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2所示,则灯泡的额定功率为1.14W;
(4)在实验过程中小明和小华发现,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时,电压表的示数很难准确达到3.8V.经过讨论他们发现,只要在前面(2)操作的基础上,将电压表改接到滑动变阻器两端,就能减小实验误差;
(5)小明通过分析认为,如果增加一个10Ω的定值电阻R0,只利用一只电表,通过简单操作(开关S接“a”“b”各一次)就能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图3是他们设计的甲、乙两种电路,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B.(填字母)
A.两种方案都能           B.两种方案都不能
C.甲方案能,乙方案不能   D.甲方案不能,乙方案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3.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装置如图
实验次数123
钩码重G/N446
钩码上升高度h/m0.10.10.1
绳子拉力F/N1.81.42.4
绳端移动距离s/m0.30.50.3
机械效率η74%
(1)通过表中数据可分析出实验2是用乙(选填“甲”或“乙”)图做的实验.
(2)表格中空白处应补全的数据依次为57%,83%.(百分号前保留整数)
(3)通过实验 1 和实验2的数据分析可得出结论: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 滑轮的个数越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低.
(4)比较实验1和实验3(填序号)可得正确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增加物重,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