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7.现有“6V 3W”的L1和“6V 6W”的L2两只小灯泡串联后接在电路中使用时,灯L1和L2的电压之比为2:1,实际电功率之比为2:1; 为了使电路安全使用,电路两端允许加的最大电压为9V;若再把两只小灯泡并联后接到电源电压为6V的电路中,灯泡L2(选填“L1”或“L2”)更亮.

分析 (1)根据灯泡的铭牌可知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由P=UI分别求出额定电流,再根据欧姆定律分别求出灯泡的电阻;
将不同的两个灯泡串联起来接在电源两端时,由U=IR计算电压比,由P=I2R计算功率比;
根据串联电路各处的电流相等和允许的最大电流确定电路中的最大电流根据串联电路电阻特点和欧姆定律求出两端的最大电压;
(2)实际功率越大,灯泡越亮,由P=$\frac{{U}^{2}}{R}$可判断更亮的灯泡.

解答 解:
(1)由P=UI,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流:
I1=$\frac{{P}_{1}}{{U}_{1}}$=$\frac{3W}{6V}$=0.5A,I2=$\frac{{P}_{2}}{{U}_{2}}$=$\frac{6W}{6V}$=1A,
由I=$\frac{U}{R}$,可得灯泡电阻:
R1=$\frac{{U}_{1}}{{I}_{1}}$=$\frac{6V}{0.5A}$=12Ω,R2=$\frac{{U}_{2}}{{I}_{2}}$=$\frac{6V}{1A}$=6Ω,
两灯泡串联时,通过它们的电流相等,由U=IR可得:
$\frac{{U}_{{L}_{1}}}{{U}_{L2}}$=$\frac{I{R}_{1}}{I{R}_{2}}$=$\frac{{R}_{1}}{{R}_{2}}$=$\frac{12Ω}{6Ω}$=$\frac{2}{1}$,
由P=I2R可得:
$\frac{{P}_{{L}_{1}}}{{P}_{{L}_{2}}}$=$\frac{{I}^{2}{R}_{1}}{{I}^{2}{R}_{2}}$=$\frac{{R}_{1}}{{R}_{2}}$=$\frac{12Ω}{6Ω}$=$\frac{2}{1}$;
为保证电路安全,电路电流应等于额定电流较小灯泡的电流,
所以允许通过两灯泡的最大电流I=I1=0.5A,
所以电路两端允许加的最大电压为:U=I(R1+R2)=0.5A×(12Ω+6Ω)=9V;
(2)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电压与电源电压都相等,由P=$\frac{{U}^{2}}{R}$可得:
$\frac{{P}_{{L}_{1}}}{{P}_{{L}_{2}}}$=$\frac{\frac{{U}^{2}}{{R}_{1}}}{\frac{{U}^{2}}{{R}_{2}}}$=$\frac{{R}_{2}}{{R}_{1}}$=$\frac{6Ω}{12Ω}$=$\frac{1}{2}$,所以PL1<PL2,所以L2更亮.
故答案为:2:1;2:1;9;L2

点评 本题考查串联和并联电路特点,欧姆定律以及电功率公式的灵活应用,关键是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确定电路的最大电流,以及电功率公式和欧姆定律的灵活应用,还要知道灯泡的实际功率决定了灯泡的亮度.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7.八年级九班同学探究与声音有关的实验

(1)他们首先做了如下几个实验:
实验一、用手摸喉头,发声时,手在振动
实验二、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发声时,感觉手在振动
实验三、打击音叉,把发声音叉的尖端接触水面,激起水花
实验四、把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刻度尺使它振动发声
(2)他们发现这些发声物体的共同特征是:振动,物理学把这种由几个现象得到一个共同结论的方法称为归纳法.
(3)音叉发声振动不易观察到,通过激起水花将振动放大反映出来,物理学上把这种方法称为转换法.
(4)小玉发现,轻拨与重拨钢尺,钢尺发出声音的大小不同.他继续用刻度尺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如图1所示.记录的数据如下:
实验次数123
用力大小较大
尺的振动幅度较大
尺拍打桌子的声音较大
(5)小马发现他收集的数据有问题,请你帮他指出来存在的问题是:应该是尺振动的声音,而不是尺拍打桌子的声音.
经过改正后,他们得出了正确的结论: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6)小张发现塑料片快划与慢划发出声音的高低不同.他选择如图A所示的器材进一步探究,但忘记记录现象了.请帮他完成实验记载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两次,第一次快些,第二次慢些,则第一次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如图B所示,用薄塑料片在甲、乙两把塑料梳子的齿上用同样的速度划两次,则乙把梳子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
(7)小马等同学在探究出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
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东西做媒介;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什么东西做媒介
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两个实验:
A.两张课桌紧紧挨在一起.小丽轻敲桌面,小冬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子上.
B.两张桌子拉开,又进行了一次实验
①小马发现两个小实验的结果不同,其不同的地方是第一次声音响度大,第二次声音响度小.得出的实验结论验证了其中猜想①是正确的.
②探究问题的过程通常有下列步骤:A、猜想假设;B、分析归纳;C、得出结论;D、实验研究;E、提出问题.
你认为小马他们的后一次探究活动依次采取的步骤是EADBC(填步骤前的英文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如图所示,一个小球从某一高度下落,在接触轻质弹簧并压缩弹簧竖直向下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的速度一直在减小
B.小球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C.弹簧的弹力F与小球重力G的大小关系是F=G
D.小球的速度达到最大值时,弹簧的弹力F与小球重力G的大小关系是F>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5.在学习吉他演奏过程中,小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 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 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  1: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  2: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  3: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如表所列的9 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
频率,于是借来了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编号材料长度(cm)横截面积(mm2
A600.76
B600.89
C601.02
D800.76
E
F1000.76
G801.02
H尼龙801.02
I尼龙1000.89
(1)如果选用编号为 A、D、F   的琴弦进行实验,是为了验证猜想2;
(2)为了验证猜想 2,小明选用了编号为 C、H、I  的琴弦进行实验,他这样的选择不合理(选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C、H、I琴弦的材料、横截面积不同;
(3)为了验证猜想  3,请填如表中所缺数据:长度为80cm,横截面积为1.02mm2
(4)随着实验的进行,小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 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选取材料、长短、粗细相同的琴弦,调整它们的松紧程度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如图,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后,将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向右移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流表A的示数变大,电压表V2的示数变小
B.电压表V2 的示数与电流表A的示数的比值不变
C.电流表A的示数变小,电压表V2的示数不变
D.电压表V1与电压表V2的示数之和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
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C.在房间里说话感到比室外响亮是因为回声增大了声音的响度
D.以上说法都不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作图题

9.如图所示,请画出反射光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关于热量、内能、温度的关系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温度一定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B.物体的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加,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C.物体的内能增加了,它的温度一定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D.以上说法都不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7.①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测量过程中向右移动游码的作用相当于A
A.往右盘增加砝码                       B.从右盘减少砝码
C.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D.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②如图(a),天平所测物体质量为28.3g.
③如图(b)是某架天平配套使用的砝码盒,盒内的砝码有100g一个、50g一个、20g两个、10g一个、5g一个,正确调节天平平衡后,将物体放在右盘,通过加减砝码和移动游码使天平重新恢复了平衡,读出砝码和游码示数之和为112g,则物体的实际质量是108 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